06

“金榜题名”的榜真的是用金子做的吗? 2020年07月09日

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是封建时代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在这一千三百余年中,科举制下又发生过哪些故事?比如,“金榜题名”的榜真的是用金子做的吗?唐代状元的颜值为啥那么高?

“金榜题名”的榜真的是用金子做的吗?

金榜题名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金榜”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排名榜,因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后来人们把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的名字称为“金榜题名”。

刘禹锡送朋友裴处士去考试时,就这样激励他:“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长得帅有加分吗?

唐代士子通过礼部考试,即科举后,并不是大笔一挥就直接给各位进士授官。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而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是为铨(quán)选。

吏部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身言书判”这套标准大概从初唐开始实施,一直到唐朝灭亡。虽然期间也难免有一两个例外,但是总体而言,唐代官员的平均颜值都很高。

例如张九龄被贬后,每当宰相推荐人才,唐玄宗都要问上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有张九龄长得帅么?)

而在清朝,这种事情就更多了,因为一项特殊政策“大挑”。

所谓“大挑”,就是把在各省会试赢得举人身份的读书人聚在一起,由礼部组织面试,这其中看起来特别顺眼的,就直接录取了。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