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1928年到营口创建发行转运站,1929年营救刘少奇,在家乡组建抗日游击队…… 廖如愿:一生为革命 2021年02月01日

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支部遗址 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支部遗址,位于原西市区胜利小学校办工厂处。

王德宏

青春迸激情

1904年5月9日,廖如愿生于湖南省安化县杨林区卢甲坊村一个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山村小地主,母亲只生下廖如愿一个孩子。廖如愿虽从小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但耳闻目睹村民的困苦生活,很是同情他们。1920年在东坪高等小学读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21年考入武昌旅鄂湖南中学。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中共武汉区委领导人之一陈潭秋发动工团、大中学校等各界群众,声援、支持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作为青年学生,廖如愿积极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1923年3月,经陈潭秋、胡彦彬介绍,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转为中共党员。在校学习期间,曾任武昌团委书记、湖北省团委书记、学生联合会负责人。

战斗在湘西

1925年7月毕业后,廖如愿被中共湘区区委派到安化县组织建党工作。他腾出自家堂屋,开办了农民夜校,向农民们介绍国内国际形势,启发群众觉悟,宣传革命思想,农民协会很快在当地组建起来了。他还以“三都学友会”的名义联络青年学生,团结和组织进步青年开展活动。

1925年10月,廖如愿吸收李华实、黄师敌、廖人俊、廖人伟、廖拱星等入党,成立了中共安化特支,廖如愿任特支书记。到1926年3月,安化特支党员发展到50多人。全县各地党组织、农民协会相继建立起来,5月成立了中共安化县委。

1926年1月,廖如愿被派到常德,建立了常德特支。4月,湘西地委建立,廖如愿任湘西地委书记。此后,发展了20多个支部、380多名党员,并为贺龙的部队培养和输送了如滕代远等大批干部。

1927年“马日事变”后的5月24日,常德发生“敬日事变”,反动武装捣毁了地委、农民协会等革命机关,进行大屠杀,廖如愿转移到安化。7月,受省委指派,廖如愿恢复了益阳党组织,在安化后乡建立了益阳特委,被任命为特委书记。10月调任省委委员兼省农委书记。

1928年春,中央长江局调廖如愿到湘鄂赣边特委任组织部长。他带领武装部队转战湘赣边两个月,遭张辉瓒师及地方武装围剿。返回岳阳时,特委机关被破坏,特委书记郭亮牺牲,敌清乡委员会四处通缉、搜捕他。1928年8月,经中共长江局书记李维汉介绍,廖如愿被党组织派到满洲省委工作。

筹建营口站

廖如愿来到时,正值党中央一再催促满洲省委迅速建立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当时,中央有许多文件、书报需要及时运到满洲省委,这些文件、书报不能邮寄,也不能派人押运,而是通过上海红色海员工会从海上带到营口,再转运到奉天。1928年10月,廖如愿被派到营口,负责这项工作。廖如愿通过内兄黄韦钦(东北军海军航警处少校处员)的关系,到营口渔业商船保护局稽查处任科员,开始在营口“垦荒”。营口渔业局行政科长傅继方是湖北省天门县人,曾在武昌两湖学院就读,毕业后在武汉任中学教员,同董必武、陈潭秋相识,经陈潭秋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局还有一个年轻科员夏凤洲,曾在河北天门县搞过农协,大革命失败后,同傅继方一同逃到东北。经了解调查后,廖如愿为傅继方恢复了组织关系,发展夏凤洲为共青团员,经满洲省委批准,建立了党支部,建立起营口发行转运站。

转运站建立后,廖如愿深入码头工人中开展活动,做好发行转运的前期准备工作。1928年12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被破坏。1929年1月,刘少猷、张任光等组成满洲临时省委,调廖如愿回奉天任满洲省委秘书长,营口转运站的工作交由夏凤洲负责。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夏凤洲先后将3批约300余册书报转送到省委。此期,廖如愿曾代表省委,到营口巡视转运站工作。

营救刘少奇

1929年6月4日,中共中央派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7月14日,刘少奇抵达奉天。8月22日午后,刘少奇与省委常委孟坚到奉天纱厂参加会议,在纱厂门口被捕。当晚7点左右,省委秘书处的李文玉跑回省委机关,向廖如愿报告了她目睹刘少奇、孟坚被捕的情况。廖如愿立即通知秘书处干事张干民把文件收藏好,随后来到省委宣传部部长丁群处商量对策。他们一面通知省委委员到奉天参加紧急会议,一面设法营救。廖如愿通过社会关系,了解到刘少奇、孟坚没有暴露身份,被关押在普通牢房。又通过郭仁民(省委宣传部机关掩护人、共产党员)找到其堂兄郭庆益(南市场警察分局捐务主任),与三分局司法主任疏通,把“无故徘徊在厂外,非奸即盗”之类的话写进送检案卷中,转移了当局对“煽动工潮”的注意力。法官果然把刘少奇疑为小偷。之后,省委又派组织部干事杨一辰探监,交给刘少奇200块奉票(相当于20块银元),买通捕保和法警。9月初,二人被释放。刘少奇出狱后,继续主持省委工作。

1930年4月12日,奉天国民外资协会举行国民知识演讲会,中共洲省委派“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杜兰亭等出席,借机开展反帝宣传。散会后,杜兰亭、陈尚哲被捕,叛变后,省委书记李子芬、团中央巡视员邱九、团省委书记饶漱石等30多人相继被捕,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此时,廖如愿正在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接到满洲省委被破坏的报告后,中共中央派廖如愿立即返回奉天。4月28日,廖如愿回到奉天,5月1日接上关系,5月2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宣布组织临时省委,林育英任书记,廖如愿为秘书长兼管组织工作。会议即将结束时,警察包围了会场,到会6人全部被捕。因众人从容应对,敌人并未搞清他们的真实身份,加之外部同志买通了关系,5月6日,被捕人员全部获释。

东满燃烽火

1929年1月—1930年5月,东满地区(包括现在的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敦化等县,是朝鲜族聚居地)党组织几次遭到破坏。1930年6月,满洲省委责成廖如愿负责组成朝鲜民族工作组,他以满洲省巡视员的身份,与王耿(朝鲜族)、李振民(朝鲜族)等4人,到东满整顿并重建党组织。他们每到一地都单独活动,同当地党组织、党员接上关系,对每个党员进行政治权利审查,吸收新党员,同时在各地优秀党员中选拔人员充实工作组。到延吉时,工作组成员已增加到7人。

经过廖如愿和工作组艰苦细致的工作,东满地区建立了和龙、珲春、延吉等3个县委、两个特支,吸收了400多人入党、390多人加入共青团,并建立起3支游击队,有长短枪40多支,为后来建立抗联二军、开展游击战打下了较好基础。

1930年10月,省委决定建立中共东满特别委员会,廖如愿任书记。

狱中做斗争

1931年10月,廖如愿调回满洲省委任军委书记。11月21日,他和满洲省委宣传部秘书、《红旗报》(满洲省委机关报)编辑杨先泽研究工作后,从奉天南三经路一个独院里走出来。刚到路口,遇见正在搜查行人的日本宪兵,无法回避。日本宪兵从廖如愿的衣袖里搜出了两张《红旗报》,他和杨先泽两人同时被捕。

在日本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对他们施以灌凉水加煤油、敲骨节、抽皮鞭等各种酷刑,逼问住处和同党。廖如愿被打得昏死过去3次,醒过来后仍一口咬定:“我叫黄云腾,刚从营口来,经过南市场打听一个朋友,然后到大东边门外找一个亲戚……”日本宪兵带他去找亲戚住址,廖如愿胡乱指了几处房屋,房主都不承认,日本宪兵继续行刑逼供。后杨先泽叛变,供出了廖如愿的住处。日本宪兵在其住处逮捕了省委书记张应龙。张应龙叛变,供出了省委机关,省委宣传部部长刘崑被捕。中共满洲省委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廖如愿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罪被判刑两年6个月。1934年3月,溥仪在长春做了伪满洲国皇帝,特赦政治犯,廖如愿提前获释。

组织游击队

廖如愿出狱后,失去了与党的联系,只得返回家乡。1934年11月,贺龙率红军转战到溆浦、安化地区。廖如愿闻讯赶到益阳鸬鹚渡时,红军已转往新化方向。1935年冬—1936年春,廖如愿在武汉、长沙、安化间多次往返,试图找到党组织。后经深思熟虑,决定在家乡创建游击队,建立抗日根据地。1936年下半年,他在安化联系了一部分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骨干,在卢甲坊、汾溪、梓木等地组织了“十人团”。1937年春,他在唐家观开设了名为“大兴”的木炭商店,作为工作联系点。还到溆浦、辰溪等县,与舒冬生、沈麒麟等绿林队伍联系,争取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1938年3月,廖如愿与卢甲坊、汾溪一带经历过大革命洗礼的群众联系起来,在半边山的进出要道岩坡子设立起杂货店,作为联系机构与物资供应点。10月间,廖如愿在半边山树起“资江抗日游击队”的旗帜,廖烈光为大队长,廖如愿为政治领导人,有队员25人。12月,廖如愿在岩坡子召开游击队会议,提出“消灭日寇,抗日到底!”“人民有武装自己的权利!”等口号。后来,游击队两次从国民党溃兵手中缴获枪支,队伍发展壮大到300多人、200多支枪,引起国民党地方政权的恐慌。1939年1月,薛岳急派霍揆彰1个师、保安团1个营和安化团防队等合力围剿,游击队寡不敌众。国民党武装对岩坡子、卢甲坊一带实行惨无人道的破坏,廖如愿的家产被没收、房屋被捣毁。

1940年10月,经亲戚疏通贿赂,当局不再追究,廖如愿返回安化。为了生活,他开始经商。1941年1月,在安化约集组建福利庄商号,1943年建立了华安茶厂,1945年在汉口组织了湘茶堆栈。

策反迎解放

1948年冬,全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廖如愿决定弃商继续革命。年底,在汉口通过青年团与党取得了联系。党同意他返回湖南,策动国民党地方部队起义。

1949年1月,廖如愿与中共安化县工委书记熊邵安取得联系,被派到资江沿线,以蒋本支的警察队和各乡零散武装为对象,策动和组织起义。廖如愿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做通了蒋本支工作,将蒋本支部改编为湖南解放总队第三支队二团二营。接着,将安化县五、六、七区各乡零散武装改编为第三营。又改编了溆浦武恩光部为安溆辰(安化、溆浦、辰溪)解放义勇总队。

湖南解放后,廖如愿被安排到汉口国营中茶公司中南区公司,1954年后调到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1973年2月5日去世,终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