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岐

1932年5月至7月,《中央日报》《华北日报》《满洲日报》《盛京时报》等报纸纷纷登载张凤岐等人被捕及遇害的报道

张凤岐牺牲地——沈阳故宫大正殿
编者按 1932年在沈阳发生了一桩轰动国内外的抗日大案,有6人先后英勇献身。其中,张凤岐被焚杀、杨春元被割舌……1932年7月底,沈阳《盛京时报》、北京《商报》、上海《申报》、大连《泰东时报》、香港《大公报》等十几家报纸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等“抗日六志士”被捕遭残杀一事。
张凤岐牺牲后,义勇军多次攻打沈阳,给日伪势力以沉重打击。他的兄弟和儿子也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抗日战场。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刚烈性格在家族中传承。
2011年9月18日,张凤岐的外孙刘杰作为烈士的后代参加了“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活动,撞响了残历碑广场上的警世钟,提醒后人勿忘屈辱历史。2012年初,刘杰在沈阳发起成立了义勇军研究中心,专注于义勇军抗日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刘杰也曾多次到营口,追寻先辈的足迹。在英雄家人的心中还留有一个遗憾,因日本侵略者的刻意隐瞒,张凤岐遇害的准确日期,以及他的尸骨葬在哪里至今仍是个谜。但家人们寻找他尸骨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2020年9月18日,刘杰来到营口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捐赠了一些张凤岐烈士的史料和照片。通过刘杰的讲述,让我们共同回顾抗日志士张凤岐的英雄事迹,以飨读者,缅怀先辈。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人对沈阳的占领并非没有遭遇激烈抵抗。当时,在沈阳,除了东北军正规部队,还有为数不少的警员武装,在黄显声、张凤岐等人的指挥下,武装力量一度奋死抵抗。1932年,当时在沈阳卧底、谋划与黄显声里应外合攻打沈阳城的张凤岐,因为叛徒出卖,惨遭日寇杀害。
执法如山
曾打击日本贩毒势力
张凤岐生于1888年,营口县昌邑屯人。民国初年,张凤岐考取奉天高等警察学校,毕业后任巡警,此后在警界发展。1922年,他出任东三省兵工总厂总务科长,就在那时,张凤岐结识了兵工总厂卫队的少校营长黄显声。刘杰说:“黄显声平日管我姥爷叫‘大哥’,非常器重他。”张凤岐的仕途,从此与黄显声紧密联系在一起。
几年后,张凤岐调任奉天省警务厅督察长。1929年春,黄显声任东北军陆军第20旅中将旅长,驻防洮南,经黄推荐,张凤岐到洮南县任公安局长。当时黄显声、张凤岐发现,日本人在洮南当地操纵、组织走私毒品、武器,非常猖獗。张凤岐全力以赴,严厉打击了日本人及其帮凶走狗的走私组织,损失惨重的日本人恨他入骨。
1930年春,黄显声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随即调张凤岐任沈阳县警务局长兼公安大队长。
1931年夏天开始,沈阳形势日趋紧张,根据黄显声指示,张凤岐在沈阳城北组织了骑兵队、民团,还派他的二弟张凤礼当队长。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日军炮轰北大营发动战事。张凤岐午夜向沈阳各公安局和公安部队传达命令:“原地坚守,不准撤退。”并随即和黄显声率沈阳县公安局、三经路警察署、商埠公安三分局、南市场警察大队及公安分队等处2000多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东北军撤退,他们寡不敌众,张凤岐率200余人奉命撤出沈阳城。
有勇有谋
潜伏沈城谋划反攻
撤出沈阳后,黄显声在锦州主持召开各县公安局长会议,张凤岐自告奋勇潜回沈阳,继续担任原来职务,利用合法身份,掌握沈阳日伪动态,秘密重整武装,准备配合义勇军里应外合,夺回沈阳城。9月25日,张凤岐回到沈阳,通过旧关系继续担任沈阳县警务局长。张凤岐上任后,表面上帮日本人做事,暗中建立义勇军,购买军火、训练人员。刘杰说,在那期间,张凤岐秘密将家人送出沈阳。
1932年5月,张凤岐接到黄显声“为义勇军8月大规模进攻沈阳做内应”的指示,组织部下密商暗杀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等要员的计划,只可惜计划被叛徒出卖,张凤岐等人遭到逮捕。
张凤岐在拘留所里被整日轮番用刑,折磨得不成人样,却仍然守口如瓶。
铁骨铮铮
坚贞不屈遭残忍杀害
7月下旬,气急败坏的日本宪兵最终将张凤岐押解到沈阳故宫大政殿后面的一片空地,绑在一根石柱子上,将其浑身浇满油漆残忍焚烧,张凤岐至死不屈。与他前后就义的还有5个人,杨春元是在舌头被敌人割后血尽而死的,耿光汉(营口大石桥人)、程云桥、洪德彰、陈范在大石桥被敌人活埋。这6人的事迹经披露后震惊全国,被誉为“抗日六志士”。
张凤岐等人牺牲后,义勇军处决了叛徒,于1932年8月28日、9月1日攻打沈阳,火烧飞机场,袭击兵工厂、破坏电台,给了日寇极大打击。张凤岐的旧部,很多都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刘杰 口述 韩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