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进院士新成果 营口大米向“绿优高”发力 2021年04月25日

本报讯 记者张宝全 蒋丹妮报道 今年我市水稻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品牌兴稻,效益惠农,生态优先,着力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培育优质稻米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稻米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4月10日,在大石桥市西部水田区高坎镇前中村,大石桥嘉园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孙延昌正带着社员忙着水稻育苗生产。孙延昌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托管生产的是营口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水稻新品种“沈农625”,每天能够育苗8000多盘,最终他们合作社生产的稻苗种植面积可达60多公顷。

孙延昌口中的“沈农625”,加工以后,就是营口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重点打造的绿色大米品牌“百合金冠”。

“南有袁隆平,北有陈温福”。去年,溢丰公司与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陈温福院士科研团队合作,种植最新选育成功的水稻品种“沈农625”获得成功。经专家组评估确认,该品种具有食品安全性高等特点,属于绿色安全食品,并适合稻蟹、稻虾共生共养,产品附加值高,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2020年10月17日,在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品鉴会上,“百合金冠”初次登台便以“米质上乘、口感极佳”斩获银奖,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营口大米生产历史久远,目前成为国家商品粮和优质稻谷的生产基地之一,“营口大米”也获得了国家“驰名商标”。但近年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品种老化、过度施肥、商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既影响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也困扰着营口大米的进一步发展。今年,溢丰公司牵头与营口市大米协会37家大米加工会员企业及辽宁沈阳袁士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计划联合订单种植“沈农625”水稻6000余公顷,打造营口大米高端品牌。目前,已落实种植面积1000多公顷。

据测算,种植“沈农625”水稻实行稻蟹、稻虾共养,每亩地可增收1100元以上。少施肥少撒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损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今年,我市还组织实施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项目,引进高产、优质水稻品种35个,调查其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并根据品种特征特性,从中选出适合我市生产和市场欢迎的新品种,从需求端发力供给侧改革。

试验区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对2020年度选育出的性状优良的盐粳927、天隆优619、盐粳939等5个品种继续开展小面积示范种植,为我市水稻品种更新换代、提质升级、科学布局提供品种支撑,同时进行育苗基质试验,解决水稻育苗取土难、土质无保障、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