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图2

图3

图4


崔艳茹 魏耕云
我市考古工作者于1983年5月5日征集到一件铜权。经调查得知,该铜权是在铺建“八三”大庆码头输油管道时,在盖州市青石岭镇泉眼沟村的工程段内耕土层下出土的。到现场勘察,没有发现其它的伴随遗物和遗迹。
“权”与秤的发展演变
为辰州(今盖州市),归东京道(治辽阳)属地。《辽史·地理志》东京道记载:“神册四年(公元919年), 辽阳城故址,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郭为防御州,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又载:“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户四万六百四,辖州府军城八十七,统县九。”杨树森所著《辽史简编》大事年表中云:“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迁东丹民实东平,升东平郭为南京。会同元年(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晋遣使以燕云十六州来献。诏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汉元会同。”金代盖州境(今盖州市)归东京府所辖,《金史·地理志》记载:“辽阳府中东京留守司,本渤海辽阳故城,辽完葺之,郡名东平,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升为南京府,曰辽阳。十三年(公元938年),更南京为东京。元朝时,盖州归东京路(治辽阳)。明朝时,归辽东郡都指挥使司,隶山东布政使司。清朝时,隶奉天府,奉锦山海关兵备道等。
从上述史料记载看,只有辽王朝时,在辽东地域内的辽阳改称过“南京”一名,其它前后的历代王朝皆没有出现过南京一名的记载,这就为盖州市青石岭镇泉眼沟出土的铜权断代提供了史料证据。虽然幽州也曾改名为南京,但盖州从未划归幽州管辖。因此,我们认为,该铜权依隶属地域关系分析,应是辽阳改称南京一名时期内,所推行的度量衡器流行于此地后所留下的实物证据。
辽阳史称南京一名,从上述史料记载中看得非常明晰,是辽代天显三年(公元928年)十二月至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十一月,整整10年时间。盖州市青石岭镇泉眼沟村出土的标有“南京”铭文的铜权,应是在这10年中在辽阳铸成后,推行到盖州地区的。
《辽史简编》中,对五京中东京商贸记载说:“东京的商业交换很繁荣,东京城的外城也称汉城,是汉人集中的地区,是商业贸易的中心。汉城分南市和北市,晨集南市,夕集北市。”在这样繁华的商业贸易中心,官府指定商家造秤是很可能的。
此外,盖州市青石岭镇泉眼沟村出土的铜权上“皇甫”二字铭文,可能是制造该秤的商号名。
依《辽史简编》所载,在对五京以外的商业市镇中说:“东京道所属的辰州(今盖州市)井邑骈列,最为冲会。”在这一个京外商业贸易发达地区,用秤进行交换的事例一定不少。因此说,在盖州地域内出土铜权,是当时商贸现象的正常反映。
关于这件出土的铜权何时流行到此、又何时被遗弃的,确切年代尚难考证。但大体年代,可定为辽代天显三年(公元928年)以后。
(作者单位:市博物馆)
该铜权为青铜质铸造而成,由权座、亚腰、权身、权钮4部分组成。权钮残缺,可见钮痕。该权高6.5厘米、下宽4.2厘米、上宽2.6厘米,重量300克。整体为八棱经幢形(图1),权底平,权上呈馒头状(图2)。在铜权正身的一面,有阴刻的“南京”(图3)二字。背身的一面,阴刻有“皇甫”(图4)铭文。此权现为三级文物。
权的最初含义为秤砣,也就是在衡(秤杆)上滑动,以查看重量的疙瘩。《孟子·梁惠王上》有“权,然后知轻重”之语。这疙瘩有石质、陶质、铜质、铁质等。今全国各地出土的多为铜权。中国出现权的历史较为悠久,大致可以说秦朝以前已经出现,但各诸侯国的权有大有小,不尽统一。在秦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其中见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是“秦始皇昭文权”。当时为规范制度,秦政府“刻昭版于权上”,诏令天下归于一统。千百年来,权是各朝征收赋税、称量财物、支付黄金及铸造钱币等必需之物。
权与秤杆、秤盘(或秤钩)组合成秤。秤是度量衡器中的一种,它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社会上商业贸易的发达,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是贸易交换中的公道老儿、公证“星”,是贸易中不可缺少的衡器,是大家所遵循的“信物”和坐标尺。秤的出现和演变是有其历史发展过程的,与度量衡器中量器尺的发展大致相似,基本延循着从短到长或由小而大的发展脉络。比如汉代的尺就很短,1尺仅等于现在的7寸左右。后来,统治者为了加大对百姓的剥削,尺子不断变长。度量衡器中的秤由小变大的演变过程,其主要因素不外如是。秤砣的大小,是决定买卖双方利益所获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古以来,在秤盘上做文章的人屡见不鲜。就是在当今的市场交易中,也有卖时将秤砣减轻、买时又变换手法将秤砣加重的小人伎俩。
铜权上的“南京”是哪里?
从铭文上分析,在盖州市青石岭镇泉眼沟村出土的铜权上的“南京”二字,应是这个铜权发行机构的所在地名称。所以说,南京是指地名。那么,这个南京指的又是哪里呢?
查阅史料可以得知,今盖州市自中国郡县制推行以来,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郡治辽阳);西汉时在盖州设平郭县,属辽东郡(郡治在辽阳);东汉时仍为平郭县隶辽东郡(郡治辽阳);西晋、东晋时沿汉县名,隶属辽东郡;北朝、北魏时期为高句丽占据,属建安州辖境(治在盖州青石岭镇高丽城村);唐收复辽东后,隶安东都护府(治由朝鲜半岛迁到辽阳);辽时
秦始皇诏文权
秦始皇诏文权,通高5.3厘米,径4.7厘米,重260克。
此权圆台形,鼻钮。权身有18道瓜棱,棱间刻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14行,诏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及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