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清代金扁簪 2022年05月23日

金扁簪 年代:清代 民族:满族 质地:金 尺寸:长15厘米、宽1.5厘米、厚0.6厘米 质量:40.06克

清代妇女图(资料图片)

魏耕云

金扁簪,纯金锤鍱而成,呈宽扁长方形状,簪头卷成空柱状,靠近头部錾有印迹。此簪做工精细,金质纯正。1988年10月24日征集,现藏于市博物馆。

簪,是从更早的“笄”逐渐演变过来。作为别住发髻或连冠于发的物件,是古人发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扁簪是清代满族女性一种重要的发饰,一般呈扁平“一”字型,部分扁簪中部略窄,大多一端呈半圆形,另一端大多似卷轴状,也称“扁方”。说到扁方,不得不提到满族妇女的发型——“旗头”,旗头是指满族妇女常用的几种民族特征显著并具有独特风韵的发型,如“两把头”“水葫芦”“燕尾”“大拉翅”“高把头”“架子头”“前刘海”“盘头翅”等等的总称。清代贵族妇女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装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控制发髻,使其不散落下来。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最初是把真发分成两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两把头改成以青缎制作,安在头顶上,与真发梳成的头座连接也依靠扁方。因此,扁方作为能够固定女性发型的基础性发饰,在满族女性发饰种类当中,占据了特殊的重要地位。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随着人们的发式的改变,发簪在汉族中已失去了许多固有的意义而逐渐衰亡,但在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盛装时,仍保留着发簪满头的习尚。如满族妇女在节日盛装时,仍然常插“大扁方”银簪,形状为扁长形,簪面有素也有花纹图案。已婚妇女穿插髻间,既固发又起美饰作用。

从今天各民族的发簪质料、形制、款式、工艺特点等不难看出,中国少数民族的发簪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各民族发簪的风格,融入了浓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许多民族插饰发簪除了固发和美饰外,还把它当作男女成年的标志。有的民族还把发簪当做护身符插于发间,以祈愿得到神灵的佑护。如今,发簪还是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男女青年首选的定情信物。

(作者单位: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