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编者按 2022年的这个春天,因疫情与众不同,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门闭户”成为左邻右舍的日常状态。这个五月,因疫情格外漫长,当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开学返校都按下了“暂停键”,“宅”在家的日子,不少营口市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有些人,成为私房菜的大厨,或者是自律起来成为让你刮目相看的健身好青年。他们晒美食、晒健身、晒食谱,成为朋友圈网红,而各种小区的物资保供群里的商品花样繁多,社区居民接龙团购不亦乐乎。有的市民则打开了往日因忙碌的生活而顾不上的书本,静下心来读书,从书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平和、温润、清醒。太多人在这个特殊的五月,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和收获。 疫情居家 营口市民开启多彩“宅生活” 2022年05月25日

本报记者 田华 曹巍 文/摄

网上买菜 方便新鲜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社区的保供群和商场的APP里有什么新鲜食材,昨天订的食材到没到。”家住五矿·铂海湾小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疫情封控在家,他们小区在微信里建了保供送货群,基本实现当天订货当天送或今天订明天送,物品很新鲜。疫情期间在家里,一点也不缺吃的。

家住富甲天下小区的杜女士说,负责一家老小吃喝的她,每天都要浏览全都有超市、大润发超市和财富春天超市的网上购物商城,各个网上商城的商品各有特色,有的水果蔬菜比较新鲜,有的蛋肉副食品种类全,网上商城还能买到糕点、熟食、水产品等,货品都很新鲜。

变身“大厨”

爱上做饭

高一学生家长方女士说,疫情期间孩子在家线上上课两个多月,她一日三餐给孩子变着花样做饭,竟喜欢上了烹饪。方女士和先生都在一家企业上班,平时工作都挺忙,经常顾不上给孩子做饭,孩子小时候是双方老人帮忙接送和做饭。去年孩子考上高中住校了,她更是没给孩子做过几次饭。这回疫情期间居家,老人不能来了,她决定自己好好给孩子做饭菜。

方女士说,现在做菜真是方便,打开手机就能找到各种做菜的教程。她笑着说,“因为没经验,我每做一道菜,往往得看几个视频,觉得自己学到精髓了再动手。以前认为过油的、蒸炒的菜类很复杂不敢做,现在只要孩子点出来的菜,我都敢做,而且据孩子反馈,味道也不错。”她说,“一次孩子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个韩式芝士玉米的制作视频,说想吃这个。既然孩子点了,我这个当妈的必须得全力以赴。配料不足,千方百计通过网购买到了葡萄干和玉米粒,但关键配料芝士碎真是难买到。不死心的我在小区业主群里求助,没想到热心邻居家有富余的芝士碎,匀给我了一袋,真是感激不尽。如孩子所愿,我做成了这道菜,虽然卖相差了点,但味道不错,看着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对于做菜也越来越自信了。”她说,这段日子,她还破天荒地涉猎了面点类食品的制作,包子、饺子、面包、蛋糕都做过,由于初学,她把自己的作品拍了下来,拼到一起看时,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孩子也夸她成了“大厨”。

居家运动

规律健身

张先生是个运动达人,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总是不能有规律地坚持运动。今年3月份以来,疫情居家的这段日子,让他有更多的时间锻炼了。张先生制定了每天锻炼计划:早上起来,他会做一些平板支撑、飞燕式训练等动作。张先生说,他以前得过腰脱,自从学习了锻炼腰腹力量的一些动作后,坚持练下来,腰脱就没再犯过。张先生喜欢打羽毛球,他说,自己打了快十年的羽毛球,这次疫情期间在家,不能去球馆打球,于是他每天上午都有固定的时间练挥拍、练步伐,别人可能认为练习挥拍和步伐很枯燥,他却乐在其中。

因为年轻时爱打篮球,张先生还特意在自家一楼的小院里安装了一个篮球架。儿子小的时候,他常常和儿子在院子里玩篮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打篮球并成为校篮球队主力。这段时间儿子在家上网课,每天下午不上课时,他就和儿子在院子里练投篮,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父子感情。

刚上班一年的小魏也是个运动爱好者,工作之余,她喜欢约上好朋友一起去健身房。刚刚居家那段时间,没有好朋友的陪伴,自己也不锻炼了,一天天总觉得浑身难受。她说,不久前在刷抖音时,无意中看到了“刘畊宏健身操”,她跟着做了几天后,竟然上瘾了,现在天天等着跟抖音锻炼,每天生活有规律了,居家也不枯燥寂寞了。

以书为友

阅读提升

市民李伟丽女士在疫情期间的居家日常,除了吃饭、睡觉,基本就是陪娃看书了。“在我记忆中,好像有10多年没这么认真地看书了。”李女士说。

李伟丽说,以前她很爱看书,而且不挑拣内容,书一捧在手,不看完绝对舍不得放下。无论是什么书,她都很乐意跟别人换着看,遇到心仪的书,多贵也舍得买。工作后,在市图书馆办理的借阅证,至今仍在使用。“以前去图书馆看书,只要带上一杯水或一瓶饮料,我就可以待上一整天。不到图书馆下班,我都不舍得回去。”李女士说,结婚生娃后,她就基本没时间看书了,“主要是静不下心来看书,也没有以前那般着迷了。”

疫情期间,李伟丽陪女儿进行线上学习,重燃了自己当年阅读的热情。同一本书,母女俩会轮流看,看完之后就书本内容进行探讨与交流。如女儿看过《红楼梦》后,李女士会与女儿谈谈自己看《红楼梦》的感受。

在李伟丽看来,居家这段时间坚持阅读后,整个人平静了很多,心不那么浮躁了。母女俩安静地看书,交流阅读心得,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疫情之前,我们母女俩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她笑着说,以前作为家长的她比较“强势”,在每天规定的时间里,女儿该看书就必须看书,该写作业就必须写作业,没有商量的余地。如今,她会好好陪女儿阅读,与女儿共同成长。

很多市民都表示,这次疫情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原来工作太忙太累,回到家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因为疫情在家,终于可以把想读的书重拾起来。“在家有了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静静地看完以前买的几本书,算是给自己充电吧。”市民程娜说。

“宅”家画画

小学生重拾画笔

这几天,家住站前区正隆新苑小区的14岁女孩刘懿萱特别开心,因为她终于有时间从柜子里拿出自己的画笔畅快画画了。刘懿萱特别喜欢画画,从3岁开始,妈妈就为她报了美术班,一学就是8年。可自从她上了六年级,妈妈就把她的美术班停掉了,理由是文化课压力大,艺术类的课外班只能放弃。

“因为这件事,我还生了好几天的闷气,可最终还是没有拗过妈妈,只得妥协了。”刘懿萱说,自己把画笔、画本收到柜子的那一刻,都落泪了。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习题,越是忙碌,她就越想念自己的画笔和画本。她总是期盼着能重新拿起画笔和画本,画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和色彩。

5月4日开始,因为疫情防控,刘懿萱过起了居家生活。如此一来,她的时间变得充裕了。“我每天上完网课,写完各类作业后,就有些无所事事了。”她说,可能是看出了自己的无聊,可能是为了让自己远离电子产品,妈妈居然让她从柜子里拿出了画笔和画本。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开心得都要跳起来了。

拿到画笔和画本之后,刘懿萱画的第一幅画名为《营口加油》。她说,疫情防控之下,自己这样的小学生,虽然不能来到抗疫一线,却可以用手中的画笔为一线的“战士”鼓劲儿,为营口加油,为新时代的英雄留影。喜欢画画的她,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记录防疫的场景,用充满爱心的线条

勾勒出一线医护人员紧张工作的身影。“宅在家里的时光,可以在画笔和画本的陪伴下变得更有意义,我要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赞美抗疫一线最美的逆行者。”刘懿萱的目标是居家生活结束后,让自己手中画本的每一页都变得色彩缤纷。

“宅”家剪辑短视频

想让自己更“火”

“原来觉得在抖音上发视频都是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的事情,真没想到,我这种‘小白’也可以制作抖音视频了。”家住站前区的市民梁素燕女士宅家20天后,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梁素燕说,自己尝试短视频的制作,主要是因为刚开始宅在家实在太无聊了,每天都会拿着手机刷抖音等小视频。慢慢她发现,抖音上有些小视频还挺有趣,记录的或是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美食制作,又或是家人之间搞笑、温馨的故事。

“我们家有两个孩子,他们之间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只是会拍照片留念,即使拍了视频也没想到还可以剪辑,变成值得纪念的短视频。”有了想法之后,梁素燕开始学习剪辑短视频了。

查阅短视频编辑教程,请教学习相关专业的同学,甚至都向女儿取经,3天之后,梁素燕终于懂了点视频剪辑的门道。“没想到现在的孩子这么厉害,女儿在这方面懂得比我还多,她都有属于自己的抖音号。”经过一番努力,梁素燕终于在抖音上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就这样,梁素燕的居家生活有了乐趣,她用自己剪辑的一条条视频记录着20天来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邻居“宅”在家

亲如一家人

疫情期间居家改变了营口市民的生活,也改变了邻里关系。原本只是“点头”打个招呼的邻里,疫情中彼此的关系变得热乎起来。在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市场社区,疫情防控期间的邻里情正应了这句话——远亲不如近邻。在小区居民的微信群里,一些未曾有过交往的邻居熟络起来,互帮互助,为居家抗疫生活增添了温情。

“谁知道煤气灶有气有电的情况下打不着火,是啥毛病?”前几天,中天新城小区邻里微信群里,一位居民向邻居们询问。没一会儿,热心的邻居就纷纷支招:“你动动电池。”“柜里那个盒旁边有个红按钮,你往上拉一下看看。”还有的居民干脆推荐一张微信名片,让他直接询问卖煤气灶的商家。群里的各种热心回复,让人备感温暖。

“谁家有闲置的四年级上学期的英语书,能借用下一吗?”几天前,小区李女士家孩子的英语书丢了,她只好在小区居民群里求助。很快便有邻居回应,并将英语书送到了她家单元楼的门口。“咱们这个大家庭太给力了!”李女士在群里这样感慨。

“谁家有电子秤借用一下?”“请问谁有跑腿电话?”“明天孩子考试,我有打印机可以借给大家免费使用。如果需要,我现在就把打印机送到楼口。”在西市场社区所属各小区的居民微信群里,邻里间互助互帮,关系也越来越近了,一件件看似很小却很温暖的小事,传递着邻里间的温情和亲切。

“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感觉小区一下子有了活力,不像平常大家都是陌生人。”李女士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小区,大家不仅有事出手相助,小区征集志愿者时,也都踊跃报名。对于这些热心居民的辛苦付出,其他人也都是一再感谢。尽管疫情期间,居家生活有些单调,但居民们发现生活中总有温情流淌,疫情防控让邻里一家亲的感觉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