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家国里的端午记忆 ——“品味端午·爱国爱家”主题作品展(二) 2022年06月07日

寻觅一棵艾草

张笃德

端午,每一棵艾草的身体里都流淌汨罗江的血。

趁天还没有亮,从楚辞出发,带着《离骚》和《天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寻觅一棵艾草,踏进历史和精神之门,探求、追忆、朝圣的心路历程。

艾草那么普通,在大地之上,远逐、流离,与杂草相伴,被树木遮蔽。在大地之上,被现实忽略、忘却。

《九章》《九歌》里的理想与抱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被黎明前的雾水打湿。

每一条河水都连着汨罗江,脚下踩着的石头是不是诗人灵魂的再生。

风中的一棵艾草,团团的叶子高扬的气质,泛白的衣襟溢出浓郁的香气。

屈原曾是一棵肥美、高格的艾草,“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现实中长成胸怀理想的样子,忧国忧民的情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端午的早晨,对艾草失去认知和判断的人们,从养尊处优的高楼大厦里走了出来,于街头巷尾、车装载着售卖的假艾草面前,俯下身子去闻它的气息,用手感知它的脉搏和体温。

成为一棵真正的艾草需要几千年的修为。

我把一棵艾草像放龙舟一样放到河里,让它顺流而下,骏马、美人、高爵、青春,有谁能像屈子用生命赋诗?!

今天,还有没有这样一棵艾草,悬于门窗和明镜之上,避邪毒,驱瘟疫,纳百福。五彩线加上桃木,系挂于胸前、手腕之上,赋能新的希冀。

还有没有这样一棵艾草,用家国之水浸泡,洗心革面,耳聪目明。“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多么希望 随着粽香能走出寂静的街巷

冯文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寂静。

只有风催促着

所有的事物

在慢而有序的进行着

花开,草绿,芦苇在拔节

而我们却在困顿的自由中

寻找出口。分不清黑夜与白昼

辨不出春风与夏雨的交集

忙碌与清闲更想替换概念

看是平静如水的时候

却有着一颗躁动的内心。

多么希望

用艾草的香来缓解

上天对人世间的磨难

用五彩线和桃枝牵出安康

我们就可以随着粽香

走出这寂静的街巷

所有的事物

恢复原来的样子。多么希望

能听到悦耳的上课铃响起

看到早市讨价还价的热闹氛围

还有川流不息的车流

端午备忘录(组诗)

关金玉

插艾蒿

端午 早上起来

去东山 折一枝艾蒿

插在自家屋檐下

母亲念叨 它能避邪

父亲说过

艾蒿是一味中药

驱寒 除湿 止痛

还能治妇女病

现在想想

父母说的都对

老祖宗留下的经验

是国粹 管用

叠葫芦

小时候 过节前两天

姐姐带我去集上

买几张五彩纸

土炕上 教我叠葫芦

将纸剪成小方块儿

要对折 有印迹

一点一点折

折好后 用嘴去吹

纸鼓起来 成了葫芦

姐姐说 葫芦吉祥

它是一个宝贝

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聚财纳气 降妖降魔

有心人 用线穿起来

把它系在艾蒿上

屋檐下 有风吹过来

那是家乡的味道

包粽子

粽叶 竹叶 苇叶

绿绿的 煮进锅里

糯米 江米裹在其中

红枣馅 鲜肉馅

各具特色

南方人做成老字号

震远同 诸老大

即使不在节日里

也能品尝它的味道

五月初五 包粽子

为祭祀祖先

将其当成贡品

可能 与一位诗人有关

赛龙舟

泛舟水面

让人大开眼界

船上画着龙

有龙头 有龙尾

十几个汉子

铆足劲儿 呐喊着

加油 加油 再加油

鼓声震天 水花飞溅

爱拼才会赢

不辜负心愿

竭尽全力往前冲

检验自己的时刻 到了

冲在最前面的船

赛龙夺锦

母亲的端午

何铜陵

1

浑然不知

自己包裹的米粽

竟藏匿着一颗诗魂

粽子投入锅里

烈焰灼烧

咕嘟翻滚

仿佛屈子

凤凰涅槃

穿越古今飘袂而至

踏浪逐歌

一颗赤子之心

吟诵着《离骚》

声声滴血

洇染汨罗江

龙舟驶来的呐喊

惊心动魄

打开尘封的箬叶

崭露雄黄酒般的

端午

2

母亲以前爱吃鱼

她说她属猫

吐出的骨刺

一根不差地排列成图

随着姥爷迁徙至汨罗

从此再也不吃鱼

3

她采回江畔艾草

挂在门楣旁

配上菖蒲之剑

驱瘟防疫

母亲说,艾蒲有悬壶之德

干枯了,也能熬汤入药

沐浴舒筋,化瘀祛湿

既使捻成绒

也能做一支艾炙

一缕香袅袅

母爱芬芳

端午诗情

李秀英

那一条大江因你而有了诗魂

烟雨的江南又到了五月

端午粽香与诗雨的氤氲

几千年的水雾流转啊!

依然翩跹着躁动不安的心

那是一场地动山摇的变故

故国家园血色湮灭

一颗漂泊的灵魂从此出走

岳麓山水便洒满了诗韵和怀念

夫子的衣袂总在湘楚间舞动

湘水粼粼向东流逝

英魂颠沛从未远离故乡云泽

兰花香芷依然葳蕤

云水中飘荡永久的不甘

湘江大地被诗魂抚慰

年年端午便是一次招魂的社曲

在端午,遐思

梁吉强

在端午,粽香

把我放牧到了汨罗江

一动不动的江面

好似驮着一个忧思的灵魂

推开虚掩的另一个世界的门

你的家国情怀,燃亮了每一颗人心

沿着汨罗江,而下

我试图寻找你的蛛丝留存

费力地挪动着江水和照明的落日

却发现,不屈的船歌

仍在“离骚”里雀跃

现实和虚无,其实只是一江之隔

我登上山顶,鸟瞰

星星被放出了天空

盛世的灯火松绑了黑夜

你的求索还在今天续写

一个思念,走了千年

而我,是思念的一部分

端午情思

陈继桐

艾草齐腰 菖蒲青绿

一根五彩丝线

再次缠绕这个特殊的日子

怀念如水

浪花汹涌 江风徐徐

一个湿漉漉的名字

即使被汨罗江 浸泡千年

依然鲜活如昨

《天问》依然在呐喊

《九歌》还在凄美的绝唱

《离骚》掷地有声的文字

在郢都铿锵

在五月的大地弥漫

在岁月的时空徜徉

艾香缭绕,哀思绵长

铮铮傲骨

端午寄怀

卢春媛

这一天,总会想起一个人 一条江

素未谋面,笃定楚辞是清瘦的

烟火翻涌的眷恋比之气节相形见绌

我确信那个身影着白衣素履

佩剑的方向朝着他深爱的家国

九歌,离骚,天问,国殇

只留与明月和清风吟诵

这一天,总有一些文字在笔端叹息

浊世如泥

佞臣,苍生,流放,火焰

藉江水焚烧歌者的悲怆

奈何?怀抱石上遗恨多少尘世疾苦

滔滔盛夏,草木莽莽

青粽,艾草,彩线,雄黄,龙舟

这盛大的人间布排

可否令江底的群鱼回心转意

留这陨国的肉身

幻化一副完整的魂魄

护佑他世世挂怀的楚地楚民

神游故国吊屈原

王振和

端午神思故国游,九嶷叠翠白云悠。

泱泱文采长沙赋,耿耿忠魂汨水流。

插艾悬蒲包角黍,摇旗擂鼓竞龙舟。

汀兰岸芷行吟处,一曲离骚万古酬。

端午祭屈子

汪绚韬

菖蒲浊酒醉一樽,江祭忠魂泪洒襟。

千载贤愚休若问,万年长颂是忠心。

端午节后再听诗朗诵《屈原颂》

王秀华

端阳佳节写来迟,愧我枯肠欠一诗。

悬艾门庭聊可慰,缠丝风物恰相宜。

湘兰纫佩觅无处,楚韵悲愁更有谁。

今日重听先哲颂,湿屏清泪已难持。

端午抗疫

孔爱萍

桃符彩线近端阳,疠疫无声虐万邦。

自古神州多瑞气,小虫必灭勿猖狂。

端午节

王淑舫

端午江河竞赛舟,飘香粽子往湖投。

屈原万古芳名颂,国粹离骚史册留。

端午有寄

于希淼

时逢端午远来亲,三岁孩童笑语真。

穷富何妨家更暖,言谈随意酒还频。

绿杨细雨蒙蒙影,碧艾香蒲处处新。

江上扁舟沧浪复,且知珍惜念先人。

祭屈原

赵志祥

壮哉英逝汨罗江,不朽《离骚》世代扬。

义胆忠肝千古颂,神州端午粽飘香。

端午祭屈原

王书成

端午熏香艾草芽,龙舟击鼓汨罗洼。

离骚一曲菖蒲酒,天问三江角黍茶。

侠气悲歌存傲骨,英才长啸弃浮华。

民怀壮志留甜粽,我念忠魂抛泪花。

端阳

李玉珍

楚害屈原投汨江,中华世代过端阳。

弘扬爱国精神好,蛋粽龙舟祭诤良。

忆屈原

王大博

离骚橘颂春秋唱,享誉诗坛世代尊。

骨傲清歌神力助,才奇天问佛心存。

龙舟驾驭罗江浪,粽子酬劳爱国魂。

忆昔同怀民族志,时艰共克奔新村。

注:1、离骚,橘颂,天问,是爱国诗人屈原,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同时在此借用"清歌"一词:泛指九歌,九章等诗作名篇。2、罗江:即汨罗江。

玉笥山, 做你的一粒小石子 足够幸福(外三首)

马正凯

做不了杨顶峰上的松柏

与大江大河

就让我做玉笥山上的一粒小石子

将汨罗江的每一簇浪花紧捏

足够幸福

不让一粒被星星与腊梅身后的风偷走

让我做你的一朵浪花

请走累了的长衫

坐下来

坐成云一朵

返回丹阳秭归,与燕影鸟鸣一起

同竹叶包不住的阳光

撞在一处

漏下山羊的叫,蝉鸣的喊

以及青山绿水的长裙

玉笥山,做你的一粒小石子

我的幸福十万枚玫瑰伸出的手

挖不动

我的幸福,就是为汨罗江的浪花打伞

不让乌鸦的叫,以及翅膀上掉下来的黑

惊扰上岸的屈子

丹阳秭归的月亮

正在等他的影子爬上来

弹一曲《橘颂》

让万里江山,千里春色矮下去

做江里最幸福的孩子

用我故乡一百零一粒小黄米白米

做一枚粽子

一条江里就有了最幸福的孩子

十万朵浪花是他的亲人

他们一起喊屈子上岸

丹阳秭归,云朵万千雁影成行

阳光与柳叶包不住的花香

与鸟鸣

都在赶往一条江

做一条江里最幸福的孩子

让《天问》

将我心跳里的那粒红枣

一层层地剥开

让它在江底

继续地深红着

母亲的端午节

父亲病逝的那天,刚巧是端午节

从此

每年母亲都多包两个粽子

母亲说

父亲小时候挨过饿

现在,去天上了

可不能再饿着

而我从母亲看父亲的眼神里

看见一棵松,高过一座山

记住父亲很容易

那天,刚巧是端午节

母亲的端午节,多了两颗星

压弯了我十八岁的骨架

米香里有了蛇胆的苦

我记住了一条江的名字

每读一次

都如同喊一声父亲

母亲的目光里就有了山水的影子

挤出来

屈原与父亲

都在一条江里活着

一个如明月,挑开夜色

一个如松,为我打伞

一个十万片粽叶包不住

一个如焰火

在母亲的心跳里深红着

种两棵橘树,在汨罗江

两枚粽叶,取自我的故乡山羊峰

用来给汨罗江打伞

不让鸟鸦的叫将屈子归乡的梦惊扰

在汨罗江

我种两棵橘树,让它们枝叶纷披

让《橘颂》

在两棵橘树上苏醒,一枚新叶

包住布谷的喊,十万亩三月风

掰不开

两枚粽叶

给汨罗江打伞

让每一簇浪花

都将屈子长衫一角的白

捏住

让它变成云一朵

等屈子的梦

爬上来

两棵橘树,最长的枝桠

伸向丹阳秭归,在阳光的缝隙中

漏下一串大雁的喊

让它将汨罗江的浪花叼住

一粒都不让走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