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的一天,也是中医养生论中非常重要的节气。
养生篇
辨识体质 体质虚寒的人怕风怕冷
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师介绍,人的体质可简单分为虚寒、热性及中性3种体质,分得更细的,是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9种体质。这9种体质中,除了平和、特禀体质是健康体质外,其余都是病态体质。
虚寒体质的人,平时怕风冷,电风扇吹不得,平时小便清长,空调温度稍微低一些,就会觉得冷。热性体质与之相反,平时易上火,尤其是吃带热气的食物后,不是嘴巴长泡就是喉咙痛,小便黄。中性体质既不寒也不热,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在炎热的夏季,虚寒体质的人最好不吃冷食。
夏至养生四要素
适当吃点儿“苦”,如苦瓜、莲子心等。还可吃些金银花、绿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麦冬金银花茶等。
保证每日睡“子午觉”。
运动量不要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为好。
养成心平气和的习惯,避免急躁动怒。
吃B族,缓解不舒服
苦夏来临,大量出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出汗不仅丢失钾、钠等无机盐,更丢失大量B族维生素。高温带来的基础代谢增加也会增加B族维生素消耗,所以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归根结底跟B族维生素丢失密切相关。
维生素B1最丰富的食物为小麦胚芽。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小麦胚芽、葵花籽仁、花生、黑芝麻、瘦猪肉,其次为粗粮。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猪肾、牛奶、甜杏仁、小麦胚芽。维生素B6主要存在于肉、肝、蛋黄及全谷类食物、蔬菜和坚果中。
运动篇
由于夏天气温高且湿度大,不科学的运动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熟知这些夏季运动注意事项,让你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不提倡运动太过剧烈
运动量不要过大,过于剧烈的运动会让人大汗淋漓。人体出汗多了,不仅会伤阴,还会损伤阳气。因此,中老年人宜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项目为好。运动中出汗后,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不能大量喝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等多种疾病。
避免高温下运动
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正午时分到下午两点期间进行户外运动,因为这个时间里紫外线特别强烈,会灼伤皮肤,甚至使视网膜、脑膜受到刺激。
选择运动时间段
早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血液凝聚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黄昏是进行日常锻炼的理想时间。气温逐渐降低、湿热逐渐褪去,黄昏时人体的心跳、血压趋于平衡,听觉、视觉也非常敏感。此时,人体的应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平。
防暑措施
做户外运动,最好戴上运动墨镜、太阳帽,擦上防晒霜,并带上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有条件的话,最好再戴一个心率监控器。
护理篇
发香很怕油和糖
香甜的美食是人们心头好,高糖高脂食品是发香的杀手。高糖高脂食物影响毛囊对维生素的吸收,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让人“油头油面”。夏季如果想发丝清爽就得注意饮食清淡,尽量多喝水,多吃杂粮和蔬菜水果。
脚不臭 有讲究
脚容易出汗、穿胶底鞋或塑料凉鞋及脚气(足癣),这些都是脚臭的原因。
脚气患者应以疾病治疗为主,用药一定要坚持4周以上。脚爱出汗的,就要穿对鞋子,不给自己的脚“找味道”。穿鞋有两个讲究。一是胶底鞋里垫一个棉质鞋垫,胶底鞋不透气,汗散发不了,细菌一分解,就是咸臭味儿,塑料鞋也是同样道理,要少穿。二是如果穿袜子,尽量穿薄的、棉质袜子。最好穿布鞋、运动鞋,更吸汗。鞋子1—2天换一双,脱下后放阳台暴晒,杀菌去味。
作息篇
需依据自身体质状况
夏至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一方面要保护阳气,不要太多损耗;一方面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季是养心的季节,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
夏至节气到来后,人们要注意休息,起居宜晚睡早起,中午要睡午觉以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