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昆
退休后,我在京城亲历了几件搞笑的人和事。记下二三段子,与老年朋友分享,或有所启发。
其一, 某日,公园散步。手机铃响,显示一陌生号码。接听,悦耳女声:“本公司20周年庆典从全国手机号码抽奖,恭喜您中了特等奖20万!”她几乎是一口气说完,大概是怕我挂断不听。我故作惊喜,连连道谢之后,很“通情达理”地接过话茬:“这个肯定要交税,还有服务费什么的……”对方一听大喜,称赞道:“先生是明白人。”我接着说:“税费什么的,都从我那20万里扣除;剩下的,请微信转账给我。谢谢啦!”
话音刚落,那边挂断了电话。回拨过去,忙音。我想,此时此刻,她正在“恭喜”下一个“中奖”之人吧?
其二 ,某日,在银行办完业务走出大门,“巧遇”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他彬彬有礼地把我拦住,低声说:“我是外地的,来给上级领导送礼。”说着打开手里的编织袋,露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龙井茶”三个大字特别显眼。
我快言快语,替他说出下面的话:“领导出差了,礼没送成。不想把茶叶带回去,贱卖……”他先是一愣,接着送上灿烂的笑容,说出一个看似不高的价格。我毫不留情地揭穿:“你这个‘龙井茶’是树叶子吧?”并讽刺道,“你的骗术层次太低,这个套路早过时了,想点儿新花招吧。”
没想到,中年人耐心听完我的话,不但没有辩解,还连说谢谢,似乎把我当成指点迷津的“自己人”了。担心他再骗别人,我转身便打了举报电话。
其三, 某日,从一白领云集的写字楼出来,看到一个乞丐在路旁设点。与别的乞丐一样,他穿得又脏又破,看上去可怜兮兮,只是戴着眼镜,略显有些文化。正巧我兜里有点儿零钱,掏出来递过去。他不接,用手指指旁边的牌子,上面有个二维码。我马上明白是让我扫码付钱,于是掏出手机操作起来。
此时,一个小伙子从旁边拉住我,轻声说:“你看。”顺手一指,我才看到,乞丐敞开的背包里,有一部新款的高档手机,比我的手机好多了。我的“羡慕嫉妒恨”油然而生,扭头便走。
后来得知,此人通过“大数据”分析并掌握了周边各写字楼的人员情况,精准乞讨,收入堪比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