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党的百年宣传思想战线的非凡历程,充分证明了坚持党对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全党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保持一致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宣传工作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了成功,这是源于我们党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党的宣传工作始终秉持着“与人民同向同行”的理念,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也日益强大起来。
抗日战争初期,党的宣传工作为我们党获取广大人民的支持,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表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依靠人民、艰苦奋斗、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是长征精神的鲜明特色。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思想工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在长征中,《红星》报是党中央的唯一报纸,《红星》报及时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详细报道了长征中的战役,刊登了红军与各地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消息,成为党中央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工具。长征中的标语口号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得到了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长征路上的歌声不仅伴随着红军将士们走完万里征途,也是红军进行思想宣传的重要桥梁。红色歌谣通俗易懂,广泛地汲取长征途中乡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红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体现了红军将士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部队表现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成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保证,也是党中央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强基石。整个长征过程中,沿途人民共为红军各部队筹集了上万吨粮食,为红军后勤补给提供了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宣传工作,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团结力量,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由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思想工作又是经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因此这一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任务艰巨。宣传工作主要围绕着对人民群众做好思想上的疏导而展开,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宣传策略要讲究方式方法,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做好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党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方面更加重视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强调新闻媒体在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通过舆论宣传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特征。首先,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性愈加突出。党在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等方面利用多种新媒体形态不断扩大信息的受众群体,不断提高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其次,坚持党管宣传,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这对党员同志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要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强化理论武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宣传思想工作对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宣传方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第三,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及创新精神。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又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关注社会效益,把创新重点下放到基层,把扎根人民作为创新宣传思想的重要源泉,切实抓好群众的宣传教育。第四,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在理论宣传上积极推行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将高深的理论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宣传思想工作新气象新作为,促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诠释了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照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之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急人民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如今,我们正大踏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要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贯彻宣传思想战线中“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人民群众的伟大奋进力量。
营口理工学院 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