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崔薇薇
作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献礼电影,《钢铁意志》今日起在全国火热公映。这部承载着辽宁人家国情怀的影片,讲述的是解放初期,鞍钢广大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克服重重险阻,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动人故事。
辽宁观众最为期待的
《钢铁意志》
鞍钢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长子”“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从1949年至1952年,鞍钢的铁、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64%和47%,擎起了中国钢铁工业半壁江山。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辽宁省总工会、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市委宣传部、本溪市委宣传部策划并摄制,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钢铁意志》,生动再现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诞生的过程。
“这第一炉铁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钢铁意志的象征。百年间,英勇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这样的钢铁意志,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段的伟大胜利,成就共和国今日的辉煌。”导演宁海强说,影片至少要传递鞍钢发展中三大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在那整个家庭的铁凑在一起都不够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钢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卡脖子”的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有钢,还要有好钢,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在为共和国贡献钢铁的同时,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大工匠送往全国各地,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长子情怀。“宏大的历史叙事,火红年代的再现,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深情,贡献与牺牲的交响,钢水与汗水的碰撞,是影片想要呈现的新生共和国的钢铁意志,也是今天奋进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的中国需要的钢铁意志,一定可以在今天的观众心中产生共鸣。”宁海强说。
在大银幕上重现这段历史,让众多观众充满期待:一是强大的主创阵容。著名演员刘烨、韩雪、林永健、张国强、吴军等,都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二是对历史接近真实的还原。影片取景全部在辽宁,像本溪湖工业遗址群等众多百年钢铁工业在辽宁留下的钢铁工业遗址,都成为影片拍摄地。主创团队还邀请了多位钢铁专家和老鞍钢人,讲述鞍钢人当年的生产生活场景,每一个道具、每一个细节都极其用心。三是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动再现。老英雄孟泰、王崇伦等鞍钢老一代劳模的事迹出现在大银幕上还是首次。四是极富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场景呈现。影片以漫天风雪开头,车间外寒风凛冽,高炉里铁水沸腾,都是“最东北”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再加上风趣生动的辽宁话,把观众带入70多年前的辽宁。
参演人员眼中的
“钢铁意志”
去年8月初,辽宁日报社北国融媒体中心记者黄瀚博接到了一个特别任务:到《钢铁意志》电影剧组采访。他说,在剧组的数日里,感慨良多。至今他仍难以忘记钢水在他眼前飞溅的场景。
黄瀚博说,刘烨饰演的赵铁池让他感受到,钢铁是有温度的。
刘烨饰演了很多军人角色,在这部电影中他饰演的赵铁池更是一个硬汉。作为战斗英雄,他刚参加完辽沈战役,亲手解放了鞍山,组织要求他留在鞍山,他的人生从铁血军人变成了钢厂厂长。“剧本里讲的是1948年末的辽沈大地,由于拍摄任务紧,电影只能反季节拍摄,这让戏份最多的刘烨两次晕倒、一次中暑,但他说‘这点儿困难并不算什么,相比70多年前的鞍钢工人,他们比我们艰苦得多。’”黄瀚博说,他在监视器里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赵铁池的战友们南下去解放全中国,留在鞍钢的他只能乘车驶向相反方向,“他的眼里有不舍、有压抑,但是也有使命!他的坚毅表情让我感受到了,这就是钢铁的温度。”
黄瀚博说,林永健饰演的孟泰告诉他,钢铁是有感情的。
“来之前,我读过很多孟泰的故事,也在话剧舞台上看到过孟泰,但在影视剧里从来没有人塑造过孟泰的形象。我问林永健老师,您想塑造的孟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打趣地说,你做孟泰的功课,我也做,而且我比你做的还多。”早在侵华日军占领鞍钢的时候,孟泰就开始在厂里搜集零件。1949年春,鞍钢二号高炉开始恢复生产的时候,他把所有打磨好的零件全部交了出去,为鞍钢恢复生产作出巨大贡献。在鞍钢恢复生产表彰大会上,孟泰背稿子背不下来,最后急得他只说了一句:新社会好,共产党好,跟着共产党,棒打不回头。“一双手、一句话、一个甘于奉献又不善言辞的人。孟泰对共产党怀着满腔热忱,诠释了钢铁是有感情的。”
导演宁海强告诉黄瀚博,他眼里的钢铁是有记忆的。
“拍摄中,让我最震撼的场景是在本钢北营钢铁厂拍摄的铁水出炉那场戏。耀眼又滚烫的铁水从高炉中流出,所到之处,火花四起,1600℃的铁水让人不敢上前半步。我问宁导,为什么要加这样一场戏?他说,要让演员们体会一下炼钢工人的‘钢铁意志’。新中国的工业脊梁,就是用鞍钢的钢水浇筑的,我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这是钢铁的记忆,也是共和国的记忆。”
后来的拍摄中,黄瀚博也出演了一个角色,是一个向高炉里递炸药的工人,他也体验了一把三伏天捂棉袄的感受。“我们这些工人想把高炉里留下的大铁砣子炸掉,但被厂长拦了下来,他说‘抠铁砣子不能投机取巧,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点用凿子凿。’不能投机取巧,没有捷径可走,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台词,也是一代代钢铁人的态度,1949年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以鞍钢为代表的辽宁人正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儿,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了1000多个第一。”
“最后一场戏,我们到鞍钢集团拍摄。眼前,崭新干净的厂房;云端,鞍钢的5G智能系统已走在世界前列。回望70多年前,从第一炉铁水到今天的世界第三大钢铁航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当年老一辈鞍钢人为之赴汤蹈火的目标!”在片场,一个23岁的录音师说的话深深地触动了黄瀚博:“这部电影其实是给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看那个时代年轻人奋斗的故事。”黄瀚博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虽来自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热血和理想。这种奋斗、这些热血、这些理想,就是钢铁意志!
营口人心中的
“钢铁意志”
电影《钢铁意志》受到广泛关注,这部“辽宁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很多观影群众国庆档的首选,很多企事业单位也提早与市内各大影院预约购票,组织员工集体观看。
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市诗歌学会副会长赵树发从网上看到该部影片的介绍和片花后有感而发,用饱含深情的诗歌《我们的意志》,抒发了影片带给他的触动和感悟。
总公司参与策划、摄制的电影,自然得到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高度关注,公司把观影活动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把影片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电影公映前,他们提早与当地影院沟通协调观影事宜,将陆续组织全体员工分12天、36场次共计3467人观影。
炼钢部首席工程师金百刚告诉记者,2008年博士毕业后,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到鞍钢工作。“我是鞍山人,对鞍钢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在集团成立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的时候,我和爱人带着一种极强的使命感来到这里,力争与所有同仁一起开拓一片新天地。”
“对比老一辈鞍钢人的生产环境,再看看我们如今所处的沿海绿色钢厂,我深深感受到,生活在这样的幸福时代我们何其有幸。正是他们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让我们前进的脚步更加有力。”金百刚告诉记者,他曾代表公司参加全国创新大赛并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他表示,是鞍钢给了员工们展示才华和抱负的平台,他们会珍惜这份使命,继承传承前辈的“钢铁意志”,开创鞍钢更好的未来。这几天,夫妻二人正准备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到影院观看这部影片。
入职两年的关云霄目前是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焦部的员工,从事生产运行相关工作。“我和鞍钢有着很深的缘分。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就到鞍钢本部实习,对这里有了初步了解。非常有幸,大学毕业后,我真的成为了这里的一员。公司里各种高端智能的生产设备令我大开眼界,很多工序都是数字化操控。我把所见拍成小视频,分享给长春老家的父母,他们都替我感到欣慰和骄傲。我也深深意识到,我们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金秋时节,走进影院观看《钢铁意志》,您必将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深深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