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辽水奏新曲 红袖舞金风 ——我市群众文化活动走笔 2022年10月28日

本报记者 隋春波 孙文茹

从欣赏电视节目、追星

到自己站C位、唱主角、当导演

夜幕降临,辽河岸边的平安广场热闹起来。璀璨的灯光下,人们跟着音乐的节拍,扭腰、踢脚、甩头……一个个小团队,汇聚成巨大的舞蹈方阵。辽河老街里,有人面前立着补光灯和手机三脚架,对着麦克风唱歌,手机里正在进行网络直播。近几年,众多市民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欣赏别人演出的文艺节目,追随其他歌星、舞星的身影,他们陆续走出家门,到广场上舞起来、唱起来,让自己成为文艺活动的主角。

市民乐团团长王可民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近年来,群众文化变化大、发展快,参与人数多,文化团队在逐步壮大,节目越来越精彩,团队越来越专业。据我了解,10年前,我市稍具规模的文化团队也就二三十个,如今,能有七八十支队伍。他们的足迹遍布社区、广场、公园等,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庭,走向展示自我的舞台。”

回族业余京剧团团长安凤荣说:“现在,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不仅仅是观众,还是演员、导演,他们站C位,唱主角,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以我们团队为例,大家每天在一起唱唱跳跳,去社区、到广场演出,给市民送上接地气的表演,参加各类比赛、展演活动,这已成为大多数队员乐此不疲的日常。”

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张红宇介绍说:“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成了社会的旺盛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尚情趣的追求,用优秀的作品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自2014年起,市群众艺术馆通过每年举办四大品牌活动,穿插四个主题活动,以及举办市群众文化节、深入基层慰问演出、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形成辅导培训和演出实践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全方位发展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四大品牌活动

通过文艺形式展现城市魅力

市群众艺术馆通过常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并努力打造自身独特的活动方式,现已形成“唱响营口”“舞动营口”“魅力营口”“多彩营口”四大品牌活动,影响力日益扩大。

据介绍,“唱响营口”由市群众艺术馆和市音乐家协会共同打造,旨在为营口原创音乐作品和原创演唱助力,推动营口群众歌曲活动的蓬勃发展;“舞动营口”由市群众艺术馆与市舞蹈家协会共同打造,以营口原创舞蹈作品和舞蹈活动为抓手,推动我市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魅力营口”是通过创作各艺术门类的节目,表现营口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海滨城市的独特魅力,激发更多人对家乡的热爱;“多彩营口”旨在通过书法、美术、摄影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展览活动,展现营口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

红运廉政艺术团团长郭胜祥说:“以前,我们只能到剧场里看演出。如今,在公园或者社区广场,你会看见很多人在玩乐器、唱歌、演京剧……有市、区专业老师定期给我们指导,我们的舞蹈水平越来越专业了。”

小雨百合艺术团团长李俐君说:“早年,群众文化活动比较单调。现在,器乐、书法、朗诵、模特表演等很多新鲜事物进入群众视野,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高。”

2018年10月,李俐君从老团长手里接过小雨百合艺术团的大旗。当初该团只有十几个人,如今已发展成40多人的“大团”,在市群众艺术馆、区文化馆的支持下,排演了20多个精彩节目,参加了省、市春晚和各大公益慰问演出及我市两届“辽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演出活动共计100多场。今年,该团入选辽宁电视台“百名最美团队”评选前10名,荣获“最美团队”称号,并在全国老龄委第八届艺术节辽宁省总决赛中获金奖。

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朱永岳说,通过四大品牌活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得到繁荣发展,人才层出不穷,作品百花竞艳,品位不断提升。多个文化团队已连续多年参加省“百姓周末大舞台”专场演出,在省“群星奖”及省历届群众文化节、艺术节演出中,我市多个戏曲、曲艺、小品、器乐、歌舞节目摘金夺银。

2020年,市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大获成功,舞蹈《健排舞》《青花瓷》《礼仪之邦》《光耀未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优秀节目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展示给全国人民。

2021年,市群众艺术馆古筝教师赵丽娜指导学生参加了CCTV音乐频道“乐动未来”魅力校园新春音乐会,古筝合奏节目获得金奖,她本人获得“年度百佳艺术教育工作者”称号,被聘为辽宁省全民艺术普及系列公益课堂古筝讲师。在辽宁省文化馆举办的“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辽宁省群众文艺原创季”征文活动中,由市群众艺术馆选送的作品《当你老了》(作者赵树发)和《有故事的玻璃牛》(作者石琇),分获戏剧曲艺类和文学类作品一等奖。

四大主题活动

促进群众文化活动上档次

市群众艺术馆从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因地制宜,从2014年起开展“四季欢歌”主题公益培训活动,“全年无休”,为迅速提高我市文艺爱好者的表演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介绍,“四季欢歌”由“辽河春潮、激情夏日、河海秋韵、冬雪欢歌”四大主题活动组成,与我市一年四季的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相连。“辽河春潮”着重开展声乐、舞蹈、表演等内容的培训。经过专业培训的群众演员随即加入市春节联欢会、元宵节群众文艺专场和全市秧歌展演等演出当中,更好地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激情夏日”着重培训广场舞,声乐、器乐、合唱、曲艺等培训穿插其中,全面提升全市群众文化爱好者的艺术水准;“河海秋韵”以书法、绘画、摄影培训为主,同时开展一系列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冬雪欢歌”是以美学讲座、文艺创作为主的理论性培训,努力打造精品节目及高层次创作人才。

市群众艺术馆书法教师孙金龙说:“我是2009年到市群众艺术馆的,这些年亲眼看见了我市群众文化的可喜变化和成就,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有声有色’。有声,比如说声乐、合唱、舞蹈等培训,都特别受欢迎;有色,比如书画培训,从这里走出不少名家,油画、国画都有。我本人侧重于书法培训,来听课的人很多,既有少年、又有老人,更不乏中青年和专业人士。”

赵丽娜说:“通过市群众艺术馆开展的各类专业公益性培训,群众文化艺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前来参加培训的中老年文艺爱好者中,有的给儿女带孩子,有的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但他们从不轻易放弃,有的带病前来培训,非常有积极性。三年前,我领孩子们去香港参加比赛,回来后得知,我市正在筹备首届少儿春晚,想请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因为一是没参加晚会联排,二是有些孩子回来后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我有些犹豫。可孩子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说想参加,即使带病也要坚持,家长们的态度更是积极,对我触动非常大。”

多年来,市群众艺术馆每年开办声乐、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等多种艺术门类的培训班50余个,并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来营授课,每年有上万名基层业余骨干参加培训。2021年年底,由省文化馆主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辽宁省百县特色培训,分别在鲅鱼圈区、大石桥市、站前区、西市区举办,近900名业余文艺团队骨干参加了广场舞、合唱、书法、古筝、朗诵艺术培训班。这是省文化馆在营口站举办的第二轮培训,显示了对我市群众文化工作的认可和重视。

朱永岳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多地把省文化馆好的活动项目引进来,把营口地区的优秀人才及精品节目推送出去,让这样的活动方式形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