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四人组 左起:王晓旭 郭伟杰 王杨 王烽

落水少年家属送来锦旗

妻子到病房探望

最开心的时刻

最帅的警服照
本报记者 仲属宁
今年37岁的郭伟杰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喀喇沁汉文的意思是守卫者,他就给自己的微信和抖音起名“守卫者”。这个名字如同信念一般,伴随他的人生足迹一路向前。在军营服役13年后,郭伟杰没有选择转业分配,先后两次参加了辽宁省公安厅组织的特招遴选,2019年4月,他以特招人才身份考入营口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后特警与巡警合并为巡特警)。这一坚定的选择源于他对军队警营的热爱和不舍。他说:“我愿意做一名人民警察,只有这项工作才是与部队生活最相近的。不管是专业属性还是从警生活,都是我追求的一种工作状态。”
入职后,郭伟杰把军人过硬的工作作风和巡特警支队服务理念紧密结合。由于工作出色,他很快被提拔为市巡特警支队海鹰二大队三中队中队长。
3月9日,记者在营口市中心医院病房里采访了这位救人英雄。他的左手还微微颤抖,右手手背插着针头正在接受静脉注射。说起营救的经过,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
营救 我下水
3月5日16时50分许,郭伟杰和他所在的巡特警武装增援组接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营救落水少年”的指令。巡特警队员以最快速度赶往案发现场,同时联络海事部门请求支援配合。
“当时,救生艇无法尽快赶到,因为大辽河刚刚解冻,水上作业的准备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孩子在水里浮浮沉沉喊着救命,就啥也顾不上了,我们不能等!为了用最快速度营救这个孩子,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施救:腰上系上绳索,带上救生圈下水。”郭伟杰回忆道。
大辽河正在涨潮,看似平静的水面暗流涌动。在哪个点位展开施救最为适合?他们一边沿着堤坝不停奔跑,一面翻越各种建筑工地围挡。为了抢时间,郭伟杰边跑边戴上防割手套,硬生生在铁皮围挡上撕开了能通过一人大小的洞口……奔跑中,郭伟杰和几名巡特警队员仔细推算,决定抢在距少年百余米远的逆潮方位下水阻截营救。
率先下水的王烽是巡特警支队海鹰一大队辅警。湍急刺骨的河水给营救造成巨大阻碍,几次尝试后,王峰因体力不支被队友们拉上岸。来不及帮他采取保暖救助,其余3人快速向上游奔去。绕过一片施工工地后,他们再次找到适合的施救地点。
17时20分,已经没有救生圈的郭伟杰在营口老港废弃的码头上找到一个破旧的救生圈,系上绳索准备下水。队友王晓旭拦住他:“队长,我年轻,让我去!”“不行!最佳的营救时机只有这一次了,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你们拉好绳索,叫救护车,我下水!”
穿上救生衣,郭伟杰迅速蹚入带着冰茬的河水。“水特别特别凉,瞬间就觉得凉到了骨头里,而且还伴随着疼。”郭伟杰回忆当时的感受说,“但是,不能畏惧呀,孩子已经在水里很长时间了,快一点儿截住他,我们就离抢救这条生命近了一步。”
大约用了9分钟时间,郭伟杰游到大辽河中央。岸边看似平缓的水流,到了河中心却变得迅猛有力。近了、近了,就在郭伟杰准备伸手拉住孩子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的手已经冻得麻木,没了知觉。郭伟杰没有气馁:“就算豁出命,也得把孩子救上来,这是救回这条生命的关键时刻,绝不能放松,我的意识力没有临界点!”在强大的精神作用支持下,郭伟杰再次向落水少年伸出左臂,虽然没有多少知觉,但还是紧紧拉住了孩子的肩膀。看到游来营救他的警察叔叔,少年放松了紧张的神经,只说出一句:“救救我,我不想死……”就进入昏迷状态。
队友们拉动绳索,一点点把二人向岸边拽回。郭伟杰因体力不支,几次沉下水中。但他还是竭尽全力托举着昏迷的孩子,并一直呼唤着:“把头仰起来……”“把嘴……露出来……”
“在岸上,看到郭中队长的脸已经变成黑紫色,我们既心疼又紧张,他连给孩子套上救生圈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和一大队的王杨立刻跳入水中。”特警王晓旭告诉记者。
落水少年被套上救生圈。王杨和王晓旭搭起“人梯”,郭伟杰凭借剩余的力气,和岸边群众共同把少年救到离水面3米多高的岸上。
已经赶到的120救护车第一时间把少年送往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急救。医生说,“这孩子命大,再晚一点儿就没救了!”
已经陷入昏迷状态的郭伟杰被队友们抬上警车,赶往医院救治。
“我们看到郭伟杰的那一刻,他还处于昏迷状态,脸色青紫,身体一直在颤抖。戴上氧气罩,输了液,大约一个半小时后他才苏醒。我们为他的安全捏了一把汗,更为他的英勇行为而自豪!”巡特警支队长杨恭贺激动地说。
守望 情意绵
自入职营口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开始,郭伟杰就和爱人周相宏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2020年,他们终于有了爱的结晶。每天和宝宝来一段视频,是郭伟杰化解对亲人思念的唯一途径。
从3月5日救人住院到3月7日,郭伟杰只和女儿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小萌娃第一次看见爸爸没穿警服、穿着病号服,觉得很奇怪。妻子追问怎么了,郭伟杰谎称自己感冒,在医院治疗。
3月8日一早,郭伟杰告诉了妻子实情。当天中午,周相宏就从丹东赶到营口。在镜头面前,在众人面前,她显得十分淡定,进了病房只是问:“你怎么样啊?”可是,拉起丈夫的手,她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四目相对,二人似乎有说不完的千言万语;但千言万语,又似乎不需一个字表达。
看着妻子扑簌簌的泪,深深的歉疚感浮现在郭伟杰的脸上。他带着微笑,含泪的双眼转向别处。
郭伟杰告诉记者,这一辈子,欠下妻子的债,他是还不完了。刚认识周相宏那会儿,他还是个毛头小伙子,除了一身的力气,就是满腔的抱负。在部队里,他虽然十分优秀,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课件制作大赛屡次夺得大奖,但是这些改变不了家境的贫困。作为独生子女的周相宏不顾父母反对,坚决选择了和他在一起。
“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我得一辈子对她好、对她爹妈好,可是,忙碌的工作让我跟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她生小孩那会儿,我正在外地执行特殊任务,听说她早产要生了,我急得不行,但只能冲电话里喊:‘我还没到,你不能生!’”
说起生宝宝那会儿,周相宏说,“我没想到会早产,感觉不对劲儿可能要生了,我就自己走着去的医院,自己生的小孩,自己走出产房。看到别人生小孩,一群群亲属陪伴,丈夫在门口捧着鲜花迎接,我是有些失落。但是他忙我理解,谁叫咱是警嫂呢!咱对丈夫的理解,就是对警察工作最大的支持。”
看着给丈夫擦泪的周相宏,记者被她的温柔和大气打动:只有这样的女孩才配嫁给英雄!
没有抱怨,只有担心和牵挂。没有更多的停留,因为工作岗位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家里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宝宝需要照料。中午12点05分下的火车,晚上5点多钟,周相宏就匆匆赶往她所在的城市。
暮色沉沉,“守卫者”在抖音上晒出一张盾牌照片:“我们做警察的,陪伴得太少,欠得太多!”随即赢得无数点赞!
“面对危险,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出了问题,你的妻子、女儿和亲人们怎么办?”听到记者提问,郭伟杰淡淡地笑了:“我们是双向选择,为了热爱的工作和事业,我没考虑更多。从家庭角度看,我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但是,从社会和工作需要看,只有这样才能换来更多的正义、真理和良善。我真的没想更多,就是发自内心地想让我的付出,换取群众更多的平安。”
谈到当时下水营救前,王晓旭也要冲下去,郭伟杰悄悄告诉记者:“他还没成家,刚刚买了房子。他那么年轻,要是出点事儿,我老郭这辈子良心上都过不去,我哪能让他去!”能够顺利完成大辽河上的生死营救任务,郭伟杰和战友们都觉得欣慰。
说到高兴处,郭伟杰抬起因用力过猛、拖拽时间长等原因造成肌肉拉伤而青肿的左臂,举着手机让大家看他和女儿的合照:一对父女俩笑弯了眉眼。幸福、满足洋溢在他的脸上。
选择 担使命
随着采访逐渐深入,临床的两位病友都被郭伟杰的事迹感动,不时为他点赞!
巡特警支队政治处主任刘妍介绍说,郭伟杰不但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领导重用,把最重要的任务都交给了他,并且每一次,他都能精彩地完成任务。2021年12月15日,郭伟杰参与了一起重大案件嫌疑人的抓捕行动。作为经过部队多年训练的狙击手,郭伟杰在抓捕过程中表现出色,受到领导高度赞扬。2022年5月15日,郭伟杰接到任务:出警到某回迁小区顶楼实施救助。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站在17楼外墙上,消防队员已在楼下做好营救保护,派出所民警正在与女孩正面沟通稳定她的情绪。此刻,悄悄从侧面靠近女孩的郭伟杰突然纵身冲出,一把抱住女孩,快速将她带离楼顶外墙,交到派出所民警和女孩亲属手中,随后就离开了。女孩叫什么名字,他不知道;突然被救的女孩,也不知道把她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那位警察是谁。
做这样的幕后英雄,郭伟杰甘之如饴。
听郭伟杰告诉记者,他还曾深夜救助了一位走失老人,刘妍大感惊奇:“这个伟杰可没说过!”
今年1月5日夜里10点多钟,下班回家路上,郭伟杰在五大门社区南门附近听到一位大娘的哭声,一些居民围在老人身边问长问短,找不到家的老人突然啥也记不住了。郭伟杰掏出警官证:“我是警察,我负责帮老人找到家。”他和大娘细细地谈,语气轻缓又有耐性。老人一点点回忆起,家附近有所学校。郭伟杰知道,离这儿最近的学校是青年小学教育集团,他便搀着老人来到学校附近。再问知不知道家在哪儿,老人又迷糊了。郭伟杰让大娘想想,家附近有啥标志性的商店,老人说有一家猪肉店。学校不远处,一家猪肉店关门了,一家烧烤店还在营业。问烧烤店店主是否认识老人,店主说不认识。郭伟杰又细心询问,老人说记得她家住在一楼。郭伟杰就在附近的居民楼查找没睡的一楼住户,终于在一户邻居的帮助下,确认了老人的家。推开虚掩的门,打开灯,老人一下认出自己的家。这时,老人的儿子也赶了过来,向郭伟杰表达感谢。郭伟杰嘱咐他:“要多陪陪老人,万一出了什么事,多后怕呀!”说完,没留姓名电话,就和老人告别了。
英雄的出现是偶然中蕴涵着的必然。从18岁当兵入伍到现在,部队大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记忆犹新。郭伟杰说:“从部队到特警,锻造了我坚定的信仰和人生观、价值观,当兵从警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营口巡特警支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这里的每一名队员都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为了共同的荣誉和使命,我们并肩作战,不离不弃,我们都是人民的守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