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跳跳糖为什么会“跳”? 2023年06月07日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时期最难忘的回忆之一,莫过于那些各式各样的美味零食。每逢闲暇时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小卖店买各种口味的零食,互相分享、一起品味,实在是太快乐了。

随着年岁增长,有些童年零食已经停产不再售卖,有些则只能在街头巷陌的小店里才能寻到踪迹,但总有那么一些零食,时隔多年仍旧备受人们喜爱,让人难以忘却。跳跳糖,就是其中之一。

还记得第一次吃到跳跳糖时,舌头上传来噼里啪啦的“跳跃”感受,让人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般惊奇不已。跳跳糖真的能“跳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跳跳糖的“跳跃”特性,受其制作工艺的影响。

制作跳跳糖,首先要将糖果原料(包括蔗糖、玉米糖浆、香料、水等)按照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化加热成滚烫的热糖浆,这些热糖浆如果直接冷却,就会成为普通的硬糖,而想要将糖浆制成跳跳糖,关键就在于“高压环境”。

热糖浆制成后,在尚未冷却之前,会被放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环境里,其压强约为标准大气压的50倍。

接着,对热糖浆进行充分的搅拌,二氧化碳气泡就会嵌入糖浆中,搅拌完毕,将糖浆进行冷却固化,恢复到常压状态。

恢复到常压的过程中,气压和温度都逐渐降低,二氧化碳气泡会胀破,冷却的糖就碎裂成许多小块,但每个小块中还有许多未破裂的小气泡,气泡中还封存着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而且气压还比标准大气压高。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跳跳糖中明显的小气泡结构,大部分气泡直径在225~350微米之间,十分细小。

当我们食用跳跳糖时,糖衣被唾液中的水分所溶解,气泡结构的外壁被破坏,封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气泡内部压力突然降低,进而引起糖块开裂、蹦起,就会产生的“跳动感”。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