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许多学生将步入大学殿堂,转眼又到开学季,令我想起自己的校园生活。美好的大学生活,让我不由地提笔重温幸福时光。
1956年我考入专科学校,开学时我从盖平登上了去往大连的火车。第一次出远门,处处感到新鲜,火车到达周水子机场时,飞机像银燕一样起起落落,看得清清楚楚。5个多小时后火车到达大连,车站壮丽美观,轿车可从两边坡道直上二楼,这当时在亚洲屈指可数。
来到学校,教导处老师给我开个条子,上面写着“建113”,到教室一看门牌上挂着“建筑一年十三班”,在这里我学习了建筑专业,该专业也成为我一生的职业。
学校在鲁迅路保定街,距离宿舍有3里多远的路程,离食堂也有1里远的路程。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显得单调,每逢周末同学们就想外出旅游观光。学校离海比较近,大家常去赶海,退潮时掀开石板,石缝里贝壳、蚬子、海螺……随处可见,最抢眼的是满身鼓包蠕动的海参。我们用不上半天就会收获一小铁桶的“战利品”,拿回宿舍没有锅盆,就用洗脸盆煮熟。新鲜海参总是男生抢先品尝,女生看到这些“大黑虫子”都很惧怕不敢伸手,有勇敢的拿一个咬点尝尝,赞不绝口,其他人才动了起来。
夏天炎热一入伏,我们常去夏家河子洗海澡。这里是有名的天然浴场,海水清澈,沙滩漫长,进水走出2里远才没肩膀。我不会游泳,只能在浅水处打几个狗刨。
大连街道整齐清洁,随山坡起伏,坐在有轨电车上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我们几个好朋友乘电车常到公园消闲,鲁迅公园的东北虎、金钱豹、狮子、黑熊,个个凶猛不敢靠近,只有那群猴子蹦蹦跳跳招人喜欢。
劳动公园有个荷花池,夏天荷花盛开、花香四溢,站在池中弯弯曲曲的木桥上,掰块饼干将碎渣投入水中,成群结队五颜六色的鱼儿,张口摆尾抢吃,掀起层层波浪。
我们坐上有轨电车来到星海公园,这是一个海边的公园,沙滩上随处可见支着帆布的大伞,犹如一朵朵彩色的蘑菇,游客们坐在伞下喝着冷饮,涨潮时从海里涌上岸边的海带菜像高粱叶一样遍地皆是,可以随便捡收。期末放假拿回家,山里人见到这稀奇物都喜笑颜开,大豆炖海带、蒜泥海带丝,吃的十分香甜,还可治缺碘的“粗脖根”。
课程将近结束时,老师组织我们到位于甘井子区的大连化工厂参观,这个厂子当时很有名气,主要生产氮肥销售全国。回校后,老师布置作业写观后感,我写了一篇还登上了校刊,记得有这么几句:管道纵横曲曲弯,烟囱林立入云端,机器隆隆震山响,欢声笑语满车间……
毕业的时候,老师提前一个月就动员大家到边远地方去。我因学习成绩优秀,学校缺语文老师,辅导员说叫我留校,再去武汉深造两年,我最初喜出望外。可又一想家里的经济情况,住在山村的父母还要供4个孩子念书,实在不好向父母开口让他们再供我学习两年。
回想起这段学习经历,我是多么想念留恋母校。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愿返校念书教课,直到满头白发,只可惜这种愿望只能在梦里实现。
马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