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尔正,字禹卿

资料图片
王尔正,字禹卿,生于1879年8月12日,江苏无锡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的实业家,他的出众才能与品格精神,被誉为浓缩了近代沪上的商业繁荣史。
王禹卿14岁时在上海胡亦来煤铁油麻店当学徒,18岁升兼外帐,1902年入职沈元来油麻店,被派赴烟台、天津、营口、乐亭等处推销商品。1903年被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招入茂新面粉厂工作,派至黄桥麦庄任会计兼司函牍(处理信件),不久派为推销(推广销路)。1904年,被荣氏兄弟聘为茂新公司销粉主任,在营口销售20万包面粉,为荣氏兄弟获得巨额利益,也为自己淘得了商海的第一桶金,为今后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1937年,年逾6旬的王禹卿曾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做了自述,其中对1904年在营口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销售经历给予了详细描述,百年前营口的商业发展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史料。
根据上海和营口地方史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还原百年前王禹卿在营口销售面粉,兼营汇兑的商业行为。1903年,荣宗敬先派王禹卿到黄桥麦庄任会计兼司函牍,不久改派他推销积粉,不满一月,存粉销售一空。10月,又派他到烟台推销积粉,仅一个月工夫,存粉3万余包尽予售罄。1904年2月,王禹卿赴烟台,6月间,王禹卿在烟台接到公司的电报,要他继续北上,到营口去开拓面粉市场。营口当时是北方著名的商业繁华区,是东三省农产品向外输出的总枢纽,市场人气很旺。由于东北盛产优质大豆,马路上油坊林立,这些油坊大都同时兼营大豆、豆饼等农产品。当地水路交通便利,南北商贾云集,粮油类的生意只要经营得法,是不愁没有销路的,的确值得荣家前去占领市场。这年又恰逢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人与俄国人为了在东北的利益,在中国的国土上你争我夺。历来的经验都是,越是打仗面粉越是畅销,因为各方都需大力筹备粮饷,面粉厂的活儿就忙不完了。
营口与烟台一水之隔,相距约七八百里,轮船一日可达。可是轮到王禹卿登船时,却是风不调、雨不顺。他于7月初乘怡和洋行的轮船只身独往,到营口时恰逢狂风怒号,飞沙走石,眼前迷蒙一片。7月天气,南方已是盛夏了,而这里还是凉风嗖嗖,与烟台的夏天也不可同日而语。
营口有个大德亨商号,有油坊,还兼营洋货布匹及杂粮,同时还为客商代办装载、运输等业务。王禹卿到后,按照商场通例,即邀请该号掌柜为之引导,遍访南来商帮的驻客(办货人),就像名角要到名票家里“拜客”一样。广交朋友之后,王禹卿逐渐明白了,这里的驻客以三江帮为最大。
所谓三江帮,是指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的商帮,而这些商帮中又以宁波人居多,大多是来采买吉林人参及关东黄丝(蚕丝)的。那都是当时出口的热门货,是购销业务的大宗。而商帮中握有实权,足以操纵市面行情者,是山东蓬莱和黄县的商人,在营口很有势力。王禹卿不敢怠慢,一一“拜码头”拜过来,与他们讲信修睦,广联声气,以期借助他们的力量,为茂新厂面粉的北上,推波助澜,挣得一块基地。这一回,荣老板还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即兼营汇兑。
销售面粉,王禹卿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不久,在营口的局面也逐渐打开了,但是汇兑事情非常复杂,让王禹卿颇费周折。因为营口当时还是旧商埠,相对上海来说非常闭塞,金融系统居然仍沿袭清初的一些传统做法,与上海有很大不同。上海市面早已是鹰洋、铜元和银元的时代了,而营口市面上流通的基本都还是单角,缺乏大洋。单角之外,还用铜板,每一百六十文为一吊。银两的成色也有很大出入,营平银二千七八两才抵申规银一千两。计算起来非常麻烦,须用归除,数次折算。王禹卿不禁顿生感慨:“……沿袭清初旧制,历久未变。北方风俗之古,民智之塞,于此可见。”
王禹卿这次在营口呆了3个多月,在面粉销售方面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初冬时节南返上海,共计销售面粉达20余万包,公司获利两万余金,他本人也分到了红利一千余两。他再次把挣来的钱如数寄回老家,帮家里还债。其父收到钱后喜出望外,明白这个儿子可以做大事了。
裕大祥是上海资本家张麟魁、荣瑞馨和茂新的荣宗敬等人所设的字号,经营北方花、纱、布、粉、麸、杂粮等贸易,并从事股票投机。裕大祥商号的老板王魁元是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他既是官方大清银行营口分行的协理,又是裕大祥商号的经理,还身兼营口商会的会长,在当地声威非常显赫。王禹卿到达营口不久,王魁元就从天津来电,要他到锦州办理汇兑事务。王禹卿即日前往,住在锦州的美孚洋行内。
王禹卿继承了无锡人要“识人头”的传统,每到一地,都很下功夫跟当地重要的人物打交道,了解市面,了解当地行情,熟悉风土人情,礼貌在先,敬重朋友,注意营造自己的“网络”。他做生意,自己赚钱,也让朋友利益均沾,想方设法调动哥儿们的积极性。北方的哥儿们见他人很“乐开”,办事“上路”,久之都愿意与之交朋友。在锦州的这段时间,王禹卿尽心竭力地做好销售工作,仅两个星期就盈利达一千二百多两银。这年王禹卿只有27岁,已经北上南下,四方跋涉,经风雨,见世面,屡经磨难了。这些对于他社会见识之增广,人情世故之历练,商界脉络之精通,均大有裨益。
完成了营口、锦州的销售任务后,1906年王禹卿又任茂兴驻津分销处主任兼裕大祥号天津分号经理。1913年与荣氏兄弟等合资创建福新机器面粉厂。1919年与荣氏兄弟等发起建立中国机制面粉上海贸易所(后改为上海面粉交易所)。1920年又与荣氏兄弟等创设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同年5月,福新系统已扩展为8个厂,王禹卿任福新面粉公司经理兼福新七厂副经理。1934年任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总经理。不久辞职。1938年与其兄王尧臣集资在上海创办寅丰毛纺织染厂。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吴礼门、杨管北号称“粉厂三巨头”。后因荣毅仁的邀请,复任福新面粉公司副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搬去香港居住。1965年5月在香港病逝。终年86岁。
王禹卿是老上海商界打拼的成功典型,人们把这位荣氏企业的得力干将、患难与共的合伙人,称作近代上海的商业奇才。后人对王禹卿的商业才能做出由衷地评价,其经营谋略在当今商场依然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王继鹏(营口市政协文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