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决定买房。在这之前,我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是需要买房的。
我参加工作后,住在学校提供的单身宿舍。妻子读了我的文章与我恋爱,然后与我结婚。我们结婚的时候,由于双职工的原因,学校给予照顾,分给我们一个简陋套间,两房一厅,虽小,但足以装下我们的幸福。后来学校建了福利房,不少老师享受了这份福利。我只有羡慕的份儿,那几万元的房款,对我来说已是天文数字。
2004年,我的月工资是732元,一年以1万元计,我就是分文不动,想拥有那份“福利”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期间,我们不能有病痛有变故,也不敢有快乐,因为好心情更容易让人大手大脚。
2005年,我们夫妻俩从乡镇中学调到县城一中。学校为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在天和区租下6层楼高的私人住宅,我们都管它叫富贵楼。
在富贵楼我们只住了一年多时间,主人就收回楼转租给一家幼儿园,学校让我们自行解决住房问题。从此,租房、搬家成了我们的生活常态,我们住全了这座小城的东西南北中。妻子说,身累心更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自己的房子呢?
由于当时民众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房地产商相对小心谨慎,商品房大多是八层步梯,每平方米均价在1500元左右。在县城第一个配有电梯的小区叫“福隆小区”,每平方米价格近2000元。我是买了房子半年后到朋友家作客,才知道这个小区的。因为生活拮据,我对房子的想象缺乏了力度。
就是步梯房,100平方米内的,首付都要5万元左右了,还没有考虑装修及买家具的钱。存折里仅有的2万多元,也是平时从牙缝里挤下来的。要有自己的房子,谈何容易?我投降了,我败给了现实。日子过成这样,我对自己也很失望。
与我们夫妻俩一同调到学校的其他同事,都在学校周边买了房子,只有我还龟缩在出租房里。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已经不是房子本身的事情了。
再怎么样,也要去看房子了,到时如果真的买不起,也好有个交待,就说不满意房子,面子上也过得去。
我们先去看了同事谈论最多的“隆景小区”,它就在我们学校附近。小区较为简单,几栋楼合拢在一起,在里面空地弄些花花草草,就可以说是“花园式”“宜居隆景”了。没有地下车库,开发商就在小区绿化地划出一些区域,专用于小车停放,电动车则挤在一楼的架空层,却也齐整。
同事劳老师已入住“金盛花园”。与“隆景小区”一样,“金盛花园”也是步梯8层,只是“金盛花园”价位稍高一点。劳老师建议我们去看看。这个小区藏在一个废弃的厂房旁,没有一条规整的道路,我一路打听过去才找到。
我很快被这个小区所吸引。里面的园林设计颇具特色,有小亭、假山、喷泉,还有一个篮球场,就缺小桥流水。说是喷泉,却与水无关,也许这喷泉从一开始出现在设计图纸上,就已失去了它的喷水功能。篮球场由于扰民,就撤了篮球架,这反倒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提供了便利。这是后话。
售楼小妹带我实地考察,那时没有样板房,看的当然是毛坯房。小妹妹很敬业但不专业,应该是入职不久,但这不影响我对这个小区的喜欢。
同事在E栋5楼。E栋的位置不甚理想,躲在小区的边角。在阳台看不到小区花园全景,只有两三棵树的视野,还好可以看到小亭的全身。
在阳台上,我张望的似乎是别人的园区,我成了偷窥者,还不如望向外面的万家灯火,看云卷云舒、日月星辰。
我可以给学生讲解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对买好一套房子,我显然就是一个门外汉。我们对房子的朝向、采光、楼层全无追求,只知道同事在5楼,那就买6楼同一户型。
这个户型,是西向,三房两厅,购买面积是129平方米。目之所及的空间都是一个字:大。同一朝向的两套房,阳台之间没有任何屏障,与邻居之间相互透明,我每天走出阳台先是简单问候,然后随机找些话题聊聊,吸些空气就撤回厅里闷坐。所以在“金盛花园”的几年,阳台的使用率不高。什么时候聊“金盛花园”,总会想起西晒,那个热闷的感觉,至今仍未消散。这也是后话。
售楼小妹似乎也想帮我们拿到一个最低的优惠价,她不停地打电话,很着急的样子。最后她把一张购房意向表递给我,上面的每平方米单价写着“1580元”。
其实,来“金盛花园”之前,我早就打听到这个楼盘的开发商之一是阿明的岳父。阿明是我的同村兄弟。阿明说,以他目前的实力,应该有50元的降幅。他让我给兰萍打个电话。兰萍是他的妻子。
事实证明,阿明的建议比他的实力更具价值。在兰萍的帮忙下,我们最终以1368元每平方米的单价签了购房合同。
这套房子总价近18万元,我选了20%首付方式,又买了一个摩托车车库,花了1.5万元,加上一些其他费用,总共需要支付6万元。除了大舅哥资助的5000元,我高三时的班主任蔡老师也给我打来2万元。
村里一位嫂子,与我同一单位,她给我打来电话:帮不上大忙,我这里有5000元,你先拿着用。加上同学、朋友的援助,终于凑够了前期款项。
还好有住房公积金,2008年,我们学校先于很多单位为全校教职员工谋取了这一福利。最初的入账款项是每月52元。“52”这个数字持续了好长时间,但它还是帮了我的大忙,因为用公积金贷款,可以省下一大笔钱。2013年,我离开县城一中的时候,公积金已升到每月500多元了。
房子根本没有在短期内装修的打算,我给它“判了一个无期”,因为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折腾这件事。我每月900多元的工资还了房贷,就所剩无几了。
妻子的工资比我的还少,只有800多元,除了家用,也要想方设法存点儿钱,欠亲人朋友的钱多少都要还些。
有一天,我在小区里闲逛,突然有人远远地跟我打招呼。走近了,他自我介绍,他叫阿德,也是田西村的。那我俩是同村兄弟了。村里同一姓氏近6000多人,相互间不认识也属正常。
阿德从事建材销售行业,主要负责瓷砖这一块。当他知道我的情况后,建议我可以启动装修:在装修市场,我全是熟人,可以先赊来建材,等有钱了再慢慢还。这个建议很合我意。
在阿德的帮忙下,我的房子开始装修,我在空余时间会过来看看,七零八碎的事情基本都是阿德在打理。我骑着摩托车在出租房、学校、“金盛花园”之间来回奔波。在秋天的最后几天,这项工程也到了尾声,装修相当简单,那时建材也不像现在这样昂贵,前前后后也就花了6万多元。
这里有一件事情需要说一下。那时我刚到县城工作,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见到了黄耀,这是大学毕业10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欣喜若狂。原来,他就住在我家附近,他正代理一家品牌的窗帘业务。后来,我们见面的机会多了。他每次见到我,总喜欢说这句话:我这两天又赚了你一个月的工资。对于这句话,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更多的是仰慕,他在我心目中有着富豪一样的资产。不像我,除去一些生活开支,基本就是月光族。在我装修期间,黄耀推荐了他的窗帘还有工人。
2010年1月,除了黄耀窗帘材料费2200元,我清算完各项材料费用及工程款,口袋里只剩下2600多元。那时,临近年关,我总要置办年货。我在电话里同黄耀商量,能否缓我10多天,2月工资来了,再给他钱。他说,我的房契抵押在银行,贷了款,还款压力大。
我表示理解。下午,我把钱交给他的时候,他说,他刚买了车,需要用车的时候同他说。我自然没有一次能用上他的车。
再后来,我们见面的时候,黄耀不再提“两天能赚你一个月工资”了。
2010年,我仅花400元过了一个年。我同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说,大家都不容易,也许人家确有难处。我之所以同母亲提及黄耀,是因为母亲经常念叨他,在大学期间,每次暑假黄耀几乎都在我家度过,他的一小段青春岁月就扔在了田西村。
有了房子,也就有了家,心就有了着落,日子也就可以安心、踏实地过下去了。
我们装修好房子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的夏天与秋天大半扔在这里。我站在房子里听风声,还有邻居家传来的音乐声,能感觉到自己和这房子之间的某种亲切,一辈子和这房子亲着,也就够了。
我花掉了所有的积蓄,买下这处房产,我目前没有能力在城里买更好的房子,够我们住就行。我的愿望小而又小:但凡可以多放下一张书桌,多小,都不委屈。我的生命长度,吃不了那么多苦。在这个房子里,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看孩子们玩耍、吵闹,然后安稳地睡觉。
入住后不久,我家附近的新城大道就开通了。旁边新建的小区在一层开了一个市场,名字叫“泰和市场”。生活一下子方便了。
清苦的日子里,欢乐不是很多,但又时不时于不经意间到来。世间的事,只要用心体悟,大都如此。
(原刊于《辽河》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