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手持诚信金牌 28年坚守民生供给 ——记市诚信企业营口市金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27日

本报记者 仲属宁 文/摄

这些日子,营口市金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旺粮油)董事长濮钢跑企业、奔市场、考察商超……为了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把更优质的粮油产品推向市场,满足全市人民的消费需要,他带领公司员工,把五常香米和新疆雪花面粉铺向全市农贸市场和大中小型超市。至此,金旺粮油经销的产品已扩大到数十个品类、百余个品种,最大限度满足了市民的消费需求。

一名来公司购买芝麻油的市民说:“咱营口的金旺粮油有名!在这里选米、面、油,不但品种丰富,选择空间大,而且用着也特别放心,我本人在这里买粮油已经有十多年了。这里经销的粮油产品品牌优,质量也好。给家人和亲友选这里的粮油产品,有质量也有面子。”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就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电台获悉金旺粮油热心公益的故事。直到今时今日,金旺粮油依然用自己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信誉,不断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濮钢说:“做粮油生意,利润空间小,却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保障民生出力,为给百姓提供最优质的粮油产品努力奔跑。”

谈起创业时的艰难和不易,濮钢的记忆又回到曾经的岁月。下岗后,他做过各种小生意的他偶然获得机遇,1995年准备做粮油生意。租下了每年租金1000元的门面。他自己一个人身兼老板、司机、打更者、搬运工……每天天不亮起床,忙到后半夜才入睡。刚把赚到的3万元投入到储油罐建造,就面临小包装粮油即将上市的选择。

“那时,市面还流行销售散装食用油。刚开始,市场还可以,随之而来的是不良竞争,部分食用油造假情况不同程度地出现。如果当时不选择推行小包装销售食用油,我依然可以赚取利润,但是良心上我过不去——坚决不能销售造假粮油,对百姓不负责任。带着这种想法,我拆除了当时造价昂贵的储油罐,选择销售小包装食用油。”

讲到这里,濮钢叹息:“那时候真难啊!很多群众还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消费上往往更注重价格,不讲究品质。所以,打开市场销售渠道,是我经历的第一道关口。”

带着对“金龙鱼”品牌的信任,带着以诚信打开市场的决心,濮钢开始进社区、蹲超市,在各公众平台介绍健康消费理念,“就是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从消费者的立场说消费。讲到后期,我和很多社区的大娘、大爷打成一片,我的执着打动了身边很多的人,市场在慢慢向我招手。”

2010年,金旺粮油迎来第一个销售高峰,全年销售量在东北三省跨入前十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营口地区树立了‘金龙鱼’品牌,树立了金旺粮油倡导有品质生活的形象,推动了营口人消费习惯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升。”

经过近30年努力,金旺粮油以长期坚守的品质和诚心服务于百姓,赢得市民的信赖和好评。“金龙鱼”已成为营口人家喻户晓的品牌,公司已由起初濮钢带领两三个人创业,成长为如今拥有几十名员工的最受营口人欢迎、最受信赖的民营企业之一。

公司影响日益扩大,濮钢也在营口地区有了一定知名度。有人鼓动濮钢转型,投资其他生意,但都被濮钢婉言拒绝了。他说:“粮油生意让我心安。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赢得利润,也能让消费者受益,我愿意一辈子做下去。”

做生意,濮钢是认真的。每一次销售活动,他都和员工们一起精打细算,靠精细管理积攒财富。但在公益事业上,濮钢从来不说软话。哪里有困难需要支援,他就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有担当有情怀。

20世纪90年代初,得知盖州市某乡一女学生遭遇不幸,家中贫困,无钱治病,濮钢一次捐出3000元。后来,一些在学校工作的朋友找到他,希望他为高考贫困学子捐款,濮钢也代表公司,一次次奉献爱心。2006年,得知市特殊教育学校伙食补助经费紧张,濮钢联系了益海嘉里公司,由该公司每年免费向学校提供10吨大米,金旺粮油则承担起免费运输的担子,一直坚持了三年。得知校内一些残疾孩子家庭条件差,风雪天上学放学家长领着坐公交车,很艰苦,濮钢又与益海嘉里公司做了沟通,由公司为贫困孩子提供打车费,一年3万元,坚持了近20年。

金旺粮油的员工几乎都是下岗职工。濮钢说:“面对他们,我就像面对当年刚刚离开工厂自谋职业的自己。我知道,他们不仅需要一份工作,也需要一个温暖亲情的大家庭。所以,员工家里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到场帮忙;逢上员工过生日,也送上一份祝福。每一次帮扶支出,我都会向大家讲明,也是告诉大家,这份关怀里有大家的一份爱心、一份贡献。因为这份爱心与责任,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作为重要特供企业的员工,大家都抛下家人,穿上防护服,每天奔走在各小区,为居民运送粮油,毫无怨言。”

谈到今后的发展,濮钢说:“我的目标是把金旺粮油发展成百年老店。我已经坚守了28年,余生会乐此不疲地坚持做好这项事关民生的事业,以执着的坚守和几代人的追求,为营口的粮油品牌扛起旗帜,让营口老百姓的米袋子、油瓶子有档次,让市民的生活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