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光平,男,辽宁营口人, 1962年12月27日出生,汉族,大专文化,营口市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政协营口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曾任营口市大同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营口市工商联汽保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驻会),2009年起任营口市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会长(驻会)至今。2016年荣获营口市五一劳动奖章。现为中国汽车后市场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驻会),中国汽车改装用品协会副会长,营口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营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会组委会副主任。

营口市汽保协会被评为5A社会组织

营口市汽保协会进行车辆举升机团体标准制定

刘光平在营口市汽保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刘光平在天津法兰克福汽保展会上为中国汽保行业协会会长介绍营口汽保产品

刘光平在营口市汽保行业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
中国的汽保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汽保产业继续保持繁荣态势,业务量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设备生产企业保持高速增长,行业内部企业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随着外资的进入,汽保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日趋规范化,品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加强。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行业规模、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等都呈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的局面,相当一部分产品也早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营口,作为中国汽保生产基地,在行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营口,有着“中国汽保摇篮”的美誉。
1964年,营口市从德国克利普顿公司引进一台手提便携式“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经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该产品于1965年被转移到了营口市测试仪器厂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该企业技术团队不懈地努力,1966年1月,营口测试仪器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全部国产化的“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台”,该厂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生产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厂家,从而开创了营口汽保设备制造业的先河。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邹恒超,营口市西市区劳动模范,这个下海从事汽保设备制造业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我们不应忘记。正是这位勇敢者在西市区得胜办事处成功地创建了营口市汽车检测设备厂,才使营口汽保设备制造业有了第一所“黄埔军校”。而后营口市光大汽车测试设备厂、营口市华侨汽车测试设备厂、营口市光明仪器厂等企业相继诞生。
以黄东烁为代表的第一代汽保人为营口汽保设备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为提高国内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安全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东烁,1987年创建营口市光大汽车测试设备厂,十余年间先后为我国汽保产业填补了5项空白,即“水准式汽车前轮定位仪”、“汽车齿轮油加注器”、“不解体汽车万能电器试验台”,以及1990年生产出的中国第一台“CB-9型汽车车轮动平衡仪”,该产品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被列为国家科技部2002年国家级火炬项目的“机电一体化电脑汽车四轮定位仪”。
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大关,经过多年孕育的营口汽保设备制造业开始腾跃,中国的汽车品种的发展,为汽保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时期的营口汽保设备制造业异常火爆,企业数量达到120多家,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营口汽保产品称雄国内市场。营口汽保,这个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营口流,“营口——中国汽保生产基地”由此诞生。
然而,当时的营口汽保企业大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技术主要抄袭进口或稍加改良,产品质量不稳定。代工,贴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间互相抄袭、挖墙脚、价格战等,是当时营口汽保的写照。随着1998年12月8日营口市汽保商会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营口汽保产业的发展局面,使营口汽保产业逐步进入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1999年,营口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创建了独一无二的“玄豹汽保商城”,并且挟其汽保品牌影响力,向集汽车销售、维修、零部件和信息反馈为一体的“4S”店方向发展,这条大道的“底蕴”是国际化。其以特许经营、连锁专卖的模式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络的同时,为适应世界制造业向中国加速转移的新形势,正积极推进行业与国际的接轨。首先是行业商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次是通过营口市工商业联合会国际网站以及许多与营口有合作关系的国际互联网站,开展网上商务活动;第三是以行业商会的名义在泰国设立了办事处,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开辟了一个便捷的窗口。
2002年,随着我国加入WTO,营口市光明仪器厂在继柞蚕丝、铝材两大行业分别实现出口经营权企业“零”的突破后,成功申报了进出口经营权,我市汽保行业产品出口从此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我市汽保行业自营出口、进军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间,营口汽保产业高速发展。经过行业竞争和优化,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汽保企业涌现出来,同时也兼并、淘汰了一批企业,美达、光明、玄豹、大力、宏达等企业成为国内汽保行业的领军企业。到2002年,营口市共有汽保企业68家,全年总产值近2亿元,出口创汇600余万元,实现利税1630多万元,生产产品7大类、58个系列、155个品种,有500余款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80%以上。此时,营口市工商联及营口市汽保行业商会审时度势,决定举办营口市首届汽保展会。同年8月14日,由营口市人民政府主办,营口市工商联(营口总商会)、营口市汽保商会承办的首届中国(营口)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汽车博览会在营口举行。73家企业、206个汽车设备展位、130个汽车展位,使首届展会成为全东北乃至全国地方展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专业展会。这是营口汽保行业首次以博览会的形式亮相全国乃至世界,国内外汽保设备制造商、经销商尽望营口,营口汽保声名鹊起。时任中国汽保协会会长张化波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汽保设备看营口,营口是中国汽保的摇篮”。目前,营口汽保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并已然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端专业博览会。
营口汽保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5年,营口市宏达机械厂与意大利合资,成立了中意泰达(营口)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开创了营口汽保企业与国外合资建厂的先河,此项举措对营口汽保行业产品的种类扩充、更新换代、技术升级,规范企业管理及技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08年,在营口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汽保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2010年,在营口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汽保工业园,并于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在营口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汽保设备电子商务平台。
截至2018年底,营口市汽保生产销售企业172家,配套企业315家。其中,年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4家,接近亿元企业7家,5000万以上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54家,完成生产总值116.4亿元,出口创汇2.28亿美元,直接出口1.09亿美元;间接出口1.19亿美元(含零配件)。现已形成检测诊断设备类(车轮动平衡仪系列产品、四轮定位仪系列产品)、举升系列设备类(剪式、双、四柱举升系列)、重型车修理设备类、轮胎拆装系列设备类、钣金整形喷漆设备类等15大系列200余个产品体系,其中车轮动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轮胎拆装机和举升机等系列产品成为营口汽保行业的主导产品。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43%,在我市机电类产品出口中,汽保产品出口占总额90%。
品牌永远是劲领潮流的风向标。营口汽保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使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汽保设备品牌大部分来自营口。中意泰达、火鹰、大力、通广、瀚为、玄豹、通达、骑士达、海科力斯、立德、宏元、四方、方舟、辽南、渤海、福达、运通、天为、欧捷、成大、鼎泰、天伦、升达、山鹰等60多个知名品牌,有多个品牌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使营口汽保声名大噪。
品质永远是劲领潮流的灵魂。营口汽保秉承“科技是先导,质量是生命”的原则,精益求精,大力汽保生产的“轮胎拆装机”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带到南非。
产业集聚永远是劲领潮流的资本。营口作为中国汽保设备专业化生产基地,现在已经是名声遐迩,中意泰达、光明科技、大力汽保、通达汽保等龙头企业不断引领营口汽保行业向前发展;翰为科技、海科力斯、通广汽保、永邦机械、鼎盛汽保等新锐企业伴随着营口汽保行业发展而迅速成长,为营口汽保行业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动力。180多家整机制造厂,400多户配套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行业大聚集。产业聚集已经成为推动营口汽保设备抢占世界市场的最大优势。
正是亲眼目睹营口对中国汽保设备潮流的影响,汽保设备权威部门为营口连破传统的三条“底线”:一是中国汽保设备的国家标准,大多是以营口汽保企业标准为蓝本形成的;二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众多企业中,独选营口人作为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的副会长,31名理事中,营口又占了2位;三是为迎接入世挑战,中国汽保设备协会在营口召开 “汽保行业走向世界”研讨会。
营口,已然成为汽保设备专业信息的“中枢”和潮流演变的主要发源地。“创新、发展、国际化”,这三大要素共同托起了“营口——中国汽保生产基地”。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汽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落后走向先进,很多产品已经进入到“国际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以说,中国汽保产业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发展速度在世界汽保产业发展史上也是最快的,这其中营口汽保功不可没。
回顾和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现在和开辟未来。营口汽保产业之所以在旧中国举步维艰,在新中国蓬勃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了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在营口汽保人的努力下,找到了一条适合于汽保发展壮大的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有益于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汽保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营口汽保行业的发展中,市汽保协会发挥了组织引领的作用。2009年11月26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营口市汽保商会,批准成立营口市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由原来的市工商联变为市政府,市经信委作为指导部门共同推进我市汽保产业的发展。机构健全,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我市汽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实践充分证明,我们要发展和拥有汽保产业及其他各种工业的新技术、新设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有益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那些最前沿最先进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从国外是买不来的,必须立足国内,集中我们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进行自主创新。总之,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一味依赖引进,都无助于产业发展。兼容并蓄、创新发展,快速实现产业提升,这是我们做大做强汽保产业的基本感悟。
技术要进步、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为营口汽保产业发展奋斗了一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黄东烁、邹恒超、魏恩贵、谭书弟、张英奎、李有兴、孟庆涛、王久荣,他们中有技术专家、有领导干部、还有工人,他们在营口汽保产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劳,学习他们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争创世界一流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继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激发业内企业的创新精神,不断激发汽保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使命感。
回首营口汽保产业发展历史,我们充满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尚未完成,工业领域整体水平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奋起直追,努力在“创新、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上开创营口汽保产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