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年05月14日

(上接1版)

三水之乡果蔬旺

归州的棚桃卖得红火,红旗的葡萄市场走俏,九寨的苹果销售热闹。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三水之乡”营口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和老旧设施农业改造提升,特别是水果产业,设施农业技术不断进步,果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这个油蟠桃儿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全销往外地的,新疆的量比较大,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归州街道办事处槐树房村的种植大户赵春明向记者介绍。

赵春明种植油蟠桃已经有10余年了,以前果实总是开裂,经过3年摸索,现在采用纺锤型合理密植方式种植油蟠桃。这种方式不仅产量高,而且透光度好从而增加桃的品质。现在全村的种植户都开始陆续采用了这种增产增效的种植方式。赵春明说:“按照以前方式种植,一亩地产量在3000斤到4000斤左右。现通过合理密植方式,一亩地能达到6000斤到7000斤,效益非常高。”

槐树房村是归州街道办事处的棚桃种植产业村,全村有300多户农民从事大棚种植,现有现代化设施大棚1000栋,产业明晰、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秘密武器”。

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营口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模式,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通过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营口设施农业逐渐形成“东—北—中—南”布局。东部是以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区;北部是以大石桥市旗口镇、虎庄镇为主的菜果种植区;中部是以大石桥市博洛铺镇、盖州市太阳升镇为主的果菜种植区;南部是以盖州市归州街道办事处、九寨镇为主的设施水果种植区。

“小柿子”闯出大市场

圣女果俗称小柿子,成熟的时候,订购电话响个不停。在大石桥市旗口镇新开河村的大棚里,暖意浓浓,新鲜圣女果挂满枝丫,种植户正在忙着采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旗口镇“旗鑫河”牌圣女果,其外表小巧鲜艳,味道酸酸甜甜,十分讨喜,既可以当水果也可以做成蔬菜。圣女果在旗口镇有20余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旗口镇以新开河村为集散地,辐射周边12个村发展圣女果产业。从技术和市场多方发力,以“一村一品”为重要抓手,引进的品种达20多种,带动全镇做优、做强、做精圣女果产业。目前,全镇共有750余栋大棚,年产量达到1500万斤,实现产值0.8亿元,主要销往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赤峰、通辽、唐山、秦皇岛等北方主要城市及鞍山、盘锦、锦州等周边城市。村民王海龙说:“近年来,我们村的圣女果品种不断更新,目前引进的主要品种有碧娇109、粉佳109、粉佳409、金密佳、黄姑娘及状元红、紫密、情人果等。种植过程中,我们采取统一供种(苗)、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技术,使圣女果产业得到高效发展。在生产环节上我们主要采取镇农业中心与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原则,搞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当地村民增收需求增强,旗口镇把资源整合,开始走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道路。他们规范种植方式,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做到了农民卖菜不出村,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生产风险,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王海龙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病虫物理防治技术,通过放养比利时雄蜂进行授粉,有效降低农药残留,确保果品质量安全,建立了大石桥市农产品溯源标杆检测单位,目前检测实验室已投入使用,农产品溯源已成功开据农产品合格证100余张。

2021年,首个省内邮政集团三级物流仓配中心落户新开河村,每天发件3万余件,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为新开河村圣女果市场推广建立品牌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2月,新开河村成功注册大石桥市旗鑫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旗鑫河”牌商标。同年与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合作办理有机农产品认证。通过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圣女果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营口市在品牌强农战略的推动下,“旗鑫河”“营星月”“汇利源”“营口香菇”等等产品优、信誉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好品牌层出不穷。随着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市设施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更多大而美、小而特的农业品牌畅销全国,走向世界。

随着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新生产要素不断叠加、新技术广泛应用、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营口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营口市农业部门还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资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利用好省级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关补贴政策,积极推进日光温室大棚保险,减少设施农户后顾之忧,为设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整合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等资金,助力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推进以财政牵头,农业银行参与的“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担保的支农惠农贷款平台建设。同时,结合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促进设施农业发展。通过多项举措,营口设施农业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特点明显。截至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播种面积已达到17.5万亩,设施总产量为52.77万吨。现代化设施农业让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