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金城,1948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营口市熊岳农业机械化学校,后又到清华大学进行资本运营总裁及财务总监的研修,曾在乡镇企业、镇科委任职,1989年创办营口市蓄电池新型隔板厂,开始生产蓄电池隔板产品,现任营口日捷公司董事长。2016年日捷获德国宝马公司二级供应商资格,营口日捷现有5家分厂、2个研发中心和2个试验基地,隔板年生产能力达28000吨,国内市场占有率38%,覆盖率98%。刘金城曾荣获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营口市蓄电池新型隔板厂

“一种启停汽车蓄电池隔板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中国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

营口日捷蓄电池隔板有限公司

营口中捷仕达隔板有限公司

2020年参加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
2020年9月19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围绕“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培育科技创新体系新格局新优势”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我受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被选为中国科学家论坛理事会常务理事,营口日捷的“新能源汽车AGM隔板及一种启停汽车蓄电池隔板及其制作方法”获得大会颁发的“中国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
大会期间,我受理事会委托代表大会的常务理事作了大会发言,同时在院士科技研讨会上做了学术演讲。当我走向主席台发言的那一刻,全场掌声响起,这是营口日捷的荣耀时刻,也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刻。为了日捷集团的成长和发展,我走过多少坎坷和崎岖、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险阻,而今日捷集团到达这样的巅峰时刻,我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营口日捷,是国内唯一一家被德国宝马公司审核并一次性通过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启停汽车电池AGM隔板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规模的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启停汽车电池AGM隔板的厂商,是国内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启停汽车电池AGM隔板出口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启停汽车电池AGM隔板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的制造企业。
那么,曾经的一个小作坊式加工点是如何成长为行业领先的集团企业的呢?
成长与历练
我出生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铁匠塘村。我的先人300多年前来到铁匠塘村,据说是清顺治年间从山东莱芜逃荒过来的,那时营口还没有开埠,生活艰难的人们靠着鱼虾果腹。铁匠塘村所在的地域因土质好卤水清,自古以来就是产盐的好地方,所产的盐颜色洁白味道鲜美,清朝时主要供应盛京八旗衙门官兵食用,并且还是清代皇帝回东北祭祀用盐,有贡盐的美誉。我的父亲刘国兴,曾是营口市盐务管理局的一名职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永远都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有着铁匠塘村人勤劳和坚韧的特征。
1964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营口市熊岳农业机械化学校。熊岳地处辽南,西临渤海,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1964年至1968年我在这里完成中专学业。接下来就是等待分配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干过,不怕苦、不怕累、务实的性格在这一段时间里逐渐养成。
1969年9月,我被分配到老边农机修造厂,那时老边农机修造厂是老边区唯一一个机械行业国有企业。能分配到这样的厂子,我很兴奋,因为能进工厂就可以继续从事我热爱的制图和设计,就可以继续发挥我的长处,事与愿违,我却被分配到了供应科。在别人看来,供应科要比技术科好,但在我毕业前,我的老师曾告诉我,参加工作后一定要到工作岗位的一线去,我当时的理想是当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供应科负责做厂里的原材料计划,这点活儿月初的几天就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只是等上面按照厂里所做的计划把生产物资拨下来就可以了,是个非常清闲的岗位。我每次领物资路过锻造和机加工、维修等车间,都会被车间里工人的热火朝天的身影和传出来的机床转动声吸引,有时一站就是半天。为了学习操作机床,我有意地和机加工车间领导搞好关系,他们看我这么爱钻研也很喜欢我,主任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一块地方,找来制图用具,让我把车间损坏的零件测绘下来绘成图纸进行加工,车间里都是国家调拨来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原则上不允许非车间人员进入,更不允许动设备,我很有人缘,在车间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为我动用设备打掩护。
在老边农机修造厂这段时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主要是过去书本的东西终于可以用到实践了,看到自己的努力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有一种成就感,说不出的高兴。
进入镇科委
1986年,我离开了老边农机修造厂这个国有企业,去了一个乡办企业——路南机械厂,因为这里的工资要比修造厂高很多。我工作努力,在路南机械厂先后被提拔为技术部长、质保部长、生产部长。由于我敢抓敢管,得罪了领导,就被撤销了生产部长职务,给我一间办公室,让我研究镗缸机。这期间我解决了两件大事,一是为“两钢会战”加工的非标减速机,因模型工在做模型时漏了一条加强筋,我想办法解决了,为工厂挽回15万元的损失,避免了工厂倒闭。二是为石棉厂设计了一套隔温板流水生产线,救活了这个厂。石棉厂的郭书记和徐厂长多次做工作让我留下做副厂长,我没有答应,工程完工后我回路南机械厂继续研究镗缸机。
后来,厂里原来的书记被调往镇工业公司任副经理,机械厂又调来个新书记,我又被提为生产技术副厂长。1987年,路南镇被评为先进科技乡,科技乡要成立科委,我做过机械厂副厂长,懂技术,镇里调我到镇科委,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我就到镇科委报到了。
镇科委是镇政府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它的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科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负责新兴科技产业的促进与推动,招商引资;负责本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负责本镇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工作。当时当务之急就是考察并引进新型科技项目,为镇里的经济发展服务。在镇科委的工作让我广泛接触到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视野更加开阔了。
考察项目
老边区路南镇的经济发展在营口地区走在前列,镇领导对科委的工作寄予厚望。科委考察的几个项目相继被否定之后,我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机械工业部指令沈阳蓄电池研究所负责研制我国自主产权的AGM隔板,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所长和橡塑室主任找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二所,共同研制开发。我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联系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橡塑室主任沈惠琴,了解项目研究进展。经了解,想上这个项目必须有两项技术支持,一是必须掌握阀控式密封电池的性能作用,二是采用的原材料必须是隔板专用的超细玻璃纤维棉;沈阳所只能从电池方面提供研发支持,但不懂超细玻璃纤维技术,超细玻璃纤维技术需得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的支持。我把这个项目的情况向镇科委主任做了汇报,主任当场表态,镇里不做我们科委自己做。
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如果不是我爱看书,了解一些科技产品的动态,如果不是前期仔细研究分析、筛选了那么多项目,如果不是内心有种一定要干成事的责任感,可能这样的信息不会被我放大,也不会抓住这个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我与镇科委领导一同来到南京,考察了这个项目的应用原材料超细玻璃纤维,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是玻璃纤维研究的权威机构,主要从事玻璃纤维、矿物棉、特种玻璃纤维及织物、非通讯光导纤维及制品的综合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一直引领着中国玻璃纤维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我们得到了给予技术支持的承诺,接下来又赶赴蓄电池厂家,研究蓄电池厂家的需求。1988年9月24日,我来到了哈尔滨蓄电池厂,见到了该厂的研究所所长。之后又去了哈尔滨华光蓄电池厂和哈尔滨光宇蓄电池厂,与两位厂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此行不但了解了蓄电池厂家的需求,还从这些厂长身上学到了一种企业创业初期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就是一项事业发展壮大的动力,只有这种敢于开创新局面的人,才能最终赢得成功。
决定上马
从哈尔滨回营口,我去了营口市蓄电池厂,技术副厂长王培波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向我介绍了改革开放后营口蓄电池厂的发展情况。当时营口市蓄电池厂是从韩国引进的蓄电池生产线,而这时日本、韩国又研发出了用于汽车蓄电池的第四代更新产品玻璃纤维复合隔板,这样的隔板已在日本、韩国大批量地使用,很受市场的欢迎,很快就会在亚洲市场广泛推广应用。王厂长送我了几块这样的电池隔板样品,并且告诉我,营口市蓄电池厂引进的生产线可以使用这种超细玻璃纤维复合隔板。
当时国内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正处在设计研发阶段,两年之内不会有市场。是暂时停下来等待市场,还是马上研发玻璃纤维复合隔板?我经过了几个昼夜的思考,最后决定建议领导开发研制玻璃纤维复合隔板。镇领导作出决定,由我牵头,以筹建中的营口市蓄电池新型隔板厂为依托,研制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复合隔板。
于是,我登上了大连开往北京的火车,又从北京中转到上海最后到达南京,到了南京之后直奔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我拿出精心准备的材料,向有关专家汇报了制造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复合隔板的设想,经过两周的反复推敲研究,专家们认为设想是可行的。在专家们的协助下,我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日本、韩国的玻璃纤维原料、玻璃纤毡、化工乳液粘结剂、设备结构、生产工艺等,准备了一个多月 ,形成了产品试制生产方案。我们又开始做小样实验,经过几十次的反复实验,小样基本出来了,我带着小样从南京就直奔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找到沈慧琴,经过测试基本达到了蓄电池隔板的标准。
带着小样试制成功的喜悦,我们完成了中试。中试后,我又把样品送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对附在隔板上的胶粘剂进行检测,达到了标准。这样,我们在生产线上开始小批量生产,生产后拿到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发现我们使用天津玻纤厂生产玻璃纤维毡高锰酸钾有机物高出标准几十倍。我们又去天津玻纤厂与他们的技术人员研究改变粘合剂,一个月后,天津玻璃厂生产的玻璃纤维毡达到了标准要求,我们的产品终于检测合格了。那段日子里,我有时一熬就一个通宵,第二天还有一堆的问题需要去处理。工厂距家只有1公里远,3个月只回了3次家。
1989年8月18日,由路南镇出资建立了营口市蓄电池新型隔板厂,我任厂长。这一年,我们研制的新型蓄电池隔板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我也被评为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
艰难的推销之路
我们生产的蓄电池隔板质量已稳定,并可投入大规模生产。然而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需要为它打开市场,要让那些正在生产蓄电池的厂商用上我们的隔板。
我们推销的第一站是天津蓄电池厂,厂技术科的科长接待了我们,这位科长对产品技术指标要求很苛刻,他问了一些我们工厂的情况,就留下样品让我们等消息。我们接着又去了北京蓄电池厂,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经营副厂长,他只是问了问我们厂的情况和产品的简单情况,临别时还微笑着说:“你们乡镇企业也不容易,如果能用,我们尽量用你们厂的产品。”我们之后又跑了河南新乡红旗蓄电池厂、唐山蓄电池厂、山东淄博481厂等,一路下来,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每到一个蓄电池厂,都要和厂里的技术部门、检测部门、采购部门取得联系,如果联系不上,连人家的厂大门都进不去;进了大门,距离把产品送进实验室、送检合格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产品测试在国内需要半年时间,在国外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即使合格了,人家可以小部分用,或者干脆让你排队,这个排队也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也就是说,在你的产品还没打进去的时候,这几年人家可能用别人的产品顺手了,就可能永远不用你的产品了。
我清晰地记得,在去天津大邱庄的一家蓄电池厂推销产品时,把自己的名片递进去了,人家技术科的负责人说:“今天排满了,等明天吧。”可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排不上。没办法,我和业务员就在下班时在厂门口等着人家,找机会上去说话。我们从家里带去一些海产品作为见面礼,可是人家技术科的负责人说:“不能要客户的东西,也不吃海产品。”那一刻我眼里转动的除了泪水,还有委屈。为了谈下这家客户,我们已经在小旅店住了一星期了,再不回去,口袋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那一次我们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我学会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做企业除了有好的产品,还要研究与人打交道。
那时候开拓市场是很艰难的,相形之下,路途上的颠簸流离之苦已经算不上什么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奔走,终于有一家蓄电池厂采用了我们的隔板,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打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