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暖暖的花棉袄 2024年05月23日

资料图片

侯佳林

1968年5月5日,我出生在大石桥市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里,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长大后常听老辈们讲,父母对我的诞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

1970年,家里添了一个弟弟。1975年又添了个妹妹。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姊妹三人一天天长大。记得七八岁时,家人、邻居们都夸我长得健康、乖巧、懂事、漂亮,就是头发有点儿黄,以至于有人叫我黄毛丫头。

记得一年冬天的早晨,我一睁开眼睛,就发现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冰花,厚厚的,看不到外面的天。我高兴地叫弟弟从被窝里爬出来看冰花:有的像海草,有的像大树,亮晶晶的,漂亮极了。透过玻璃窗的边缘,我看到穿着大衣、戴着棉帽、蹬着大头鞋的父亲,正抡着大扫帚打扫院子,还时不时地把手从棉手闷子里拿出来,哈哈气、暖暖手……

这时,头上扎着方巾、胳膊上戴着套袖的母亲走了进来,怀里用灰色围裙包裹着什么东西,好大一包。她瞪大眼睛、压着嗓音喊:“你俩不冷啊?快进被窝里!”我和弟弟连滚带爬地回到被窝里。此刻,小妹妹还在熟睡,要是吵醒了,会很磨人的。妈妈把围裙里的东西拿出来,快速掖到我的褥子底下,小声告诉我:“这是你的棉袄棉裤,烤热乎了,起来穿。”又把我的被头掖得严严的。她回手拿起压在弟弟被上的棉衣嘱咐说:“老老实实躺着,吃饭时叫你们。”

妈妈把弟弟的被窝掖好后,轻轻走出房间。关上房门,她透着玻璃窗,用手指示意我俩:别出声儿,老实点儿!

不一会儿,妈妈抱着弟弟的棉袄棉裤回来了,“饭菜都好了。你俩起来吧。”

妈妈帮着弟弟穿衣服,我自己先拽出棉袄穿上,顿感来自母亲的温暖。把衬裤角掖到袜子里,穿好棉裤,妈妈问我:“热乎吗?”我说:“热乎。”妈妈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就这样,每到寒冷的冬天,无论外面多冷,妈妈都会提前起来做饭。为了不让我们起来时感觉冷,她把炕烧得热乎乎的,把我们的棉衣棉裤烤得暖乎乎的。

九岁那年,我上学了。那一年的冬天依然很冷。一天早上,饭菜都做好了,妈妈进屋看到弟弟妹妹还在睡,就先帮我穿好棉衣棉鞋,然后急匆匆地拿着弟弟的棉袄棉裤去了外屋地。我跟着跑了出去,才发现妈妈蹲在灶坑前,是在为弟弟烤棉袄棉裤。我们每天早晨穿到的暖乎乎的棉衣棉裤,是妈妈边烧火边烤热的,有时饭菜都好了,她就把烧过的红通通的草木灰用烧火棍儿扒到灶坑口,一点点把棉衣棉裤烤热、烤暖。碳灰的亮光照在妈妈脸上,面容显得那么地红润、慈祥。这普通而又温馨的一幕,在我幼小心灵的深处,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是啊!有妈,家就在;有家,就有妈妈的温暖,就有暖和的被窝及暖和的棉衣棉裤穿。

成家后,我也有了孩子,也模仿着母亲的样子,给我的孩子用灶火烤热棉衣棉裤。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灰炭的余热,烤得脸和手的皮肤火噜噜地疼,同时还要掌握好火候。有一次不小心,我就把儿子棉裤的一只腿儿烤抽抽了……

感恩母亲,让我做了您的女儿,见证了母爱的平凡与伟大。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孝顺母亲,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