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为了生活更美好 2024年06月03日

濮钢

营口市金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为我市广场舞组织免费发放礼品

公司员工整理店内展品

端午节临近,公司为市民备齐节日商品

濮钢 口述 杨庆昌 整理

从青涩少年到先进生产者

营口市金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虽然只是个经营粮油的商贸企业,但在过去28年里,它率先把小包装的高品质粮油带进了营口人的生活,并且以一贯的品质和诚信服务于百姓,在本地有着很好的口碑和形象。我创办这家公司,担任总经理28年,回顾创业之路,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小时候的生活,小时候的自己。

1966年我出生在营口市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小时候体质单薄,家里给我起名叫濮钢,并选择了钢铁的“钢”,大概希望我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钢铁一样的身体吧。父亲祖籍辽中,年轻时来营口市支持建设,做财务工作;母亲曾做妇女工作,早年担任过营口县沟沿乡的副乡长。这样的家庭给了我阳光、自信、善良、自强的品质和性格。小时候的我不爱上学,读书也不大用功,我并不是厌恶读书,而是感到家里的负担太重,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母亲患病长年卧床,不能下地走动,姐姐只比我大4岁。我总觉得男孩子应该做家里的顶梁柱,让家里生活得更好,所以我更愿意主动地负担家务,照顾母亲。平时家里需要烧火做饭、屋里需要取暖,我就去河边坑塘里割苇子、拣些树枝做柴火;想给家里人增加点营养,改善一下伙食,我便背着家里人偷偷地去河里或者苇塘里淘些小鱼,每次满载而归,却因浑身是伤回到家遭到大人们严厉批评和惩罚,其实我就是想多帮家里人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我的家一直有着清洁干净的家风,这使得我也养成了清洁的好习惯,在家时总是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十分整洁。十五六岁的我俨然是个当家的男子汉,对此我很自豪。“想帮助家里”这一想法增强了我是家庭成员、是一个男子汉的责任感。我喜欢动脑子,爱琢磨事儿,手也比较巧,一个人做耳机,做天线……也并不觉得枯燥,玩得饶有兴致。

16岁时,我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工作,在营口市金属颜料厂当了名工人,能挣钱了,也能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了,我很知足,也很珍惜这份工作。市金属颜料厂是生产金粉、银浆之类产品的企业,我当时也并不知道什么大道理,只是抱着一种朴素的想法,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一个人应该有用,要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些。

厂车间满屋子的粉尘飘浮在半空,在窗户透进光线的照耀下不时闪耀着金属的光亮。我每次打扫卫生时都把机台、地面、屋角认真地清理,连窗台都用水冲洗得很干净、很彻底,把每一条油管都按照规矩给它盘好,按照要求把油管摆放得横平竖直。跟老师傅学操作我也很用心,看到在一个操作平台上有9个按钮,分成3排,很不好记,便在按钮的下面用笔编上号码,以免工作误打操作,也提高了效率。我上班时跟着师傅转,有活时抢着干,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很快就能熟练地按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了,勤快好学的我得到大家的喜欢。

我小时候爱玩、爱琢磨的性格,到工厂里变成了爱专研革新。车间用1800摄氏度高温来加热“金粉”,我发现每个班组都会产生出12公斤左右的“糊粉”。看到这些废铜粉的浪费,我觉得可惜,就想琢磨个办法,我找到白铁车间的田哥,求他做了个小罐,加工金粉时,把报废的“糊粉”装在上面的小罐里,杜绝了加温过程中新“糊粉”的产生,这样给车间节省了一些原材料。如果按照三班四运转计算,每天可以少出现40多公斤的“糊粉”。

我依着自己的性子认真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我被调到银粉车间当了班长,那一年我19岁。

到了银粉车间我对自己要求更严了,处处以身作则。我想,干活要出汗,锻炼也要出汗,那么干活也就等于锻炼身体了。夜晚上班,每班8小时,在班上我从不休息,或者去巡回检查,或者去收集落地原料。不管是什么东西,浪费了一点我都会心疼,看见包装桶里总有一二捧料,我都要将这些东西回收利用,有一次,我一口气翻倒了40多个包装桶,回收了铝粉20多公斤。我发现机座底下日积月累积攒下不少落地原材料,在工余时间,就带领班组的同事,一点一点地把它抠出来,回收再利用。时间一长,我发现车间的球磨机工作时,每次投入铝粉、钢球和酸等磨成糊状便有流失,钢球弹出来,粉糊甩出来流到地沟里。于是我找机修车间的师傅,把球磨机的投料口做了一下改动,改装后钢球、粉糊就不再流失了。这一项改革,一年能帮助厂里节约将近10万元。在生产中,生产设备出现了毛病,我就带领着大家自己维修。车间的加油泵坏了,按照常规就得停产,大家都在等待厂里配备一台新的油泵,我找来一台旧油泵,卸开,挑选零件,再重新组装起来,及时修好了加油泵,没有耽搁多少时间便可以继续生产了。

企业改革之前,我在营口市金属颜料厂工作了9年。那些年,我年年都是企业的“先进”,我的班组也连续当上了“先进班组”,1985年,《营口日报》还报道了我的事迹。我心里清楚,自己只是个想过好日子、有公心、不惜力、肯吃苦、爱动脑筋的小伙子,评上先进也罢,报纸报道也罢,只能说明一件事:自己这么做是对的。

曲折艰辛的创业之路

1990年,企业面临改制,我下岗了。我相信,凭着自己吃苦耐劳,也能为家人挣出一份好生活,我和亲友一起凑钱摆摊卖水果。

水果有损耗,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做不好这买卖,于是改行卖干果。那时是几个伙伴结伴,半夜去鞍山的批发市场进货,本钱少,一次少进一些,搭伙进货可以少花点车脚钱。在奥林市场南面出摊床,挣回钱来再去进货。我付得出辛苦,就这样起早贪黑地干了2年。

1993年,见那时出租车的生意好,又有明码标价,我就和亲友借钱买了台夏利车,跑起了出租。那两年开出租,我遇到过乘出租车不给钱的,也遇到图谋抢我车的,因为处处小心谨慎,脑子里总警惕风险、总筹划着预案,所以幸运地几次与危险擦肩而过。后来,我还是结束了自己出租车司机生涯。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又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让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方面,产品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提高生活品质有了新的期待。另一方面,市场进一步放开,一些过去由国营部门专营的领域向私人开放,给了人们更多的创业空间。这一年,我反复思考,决心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去创业,那就是经销粮油。

“民以食为天”,只要自己诚信经营,市场总会给自己留下一席之地。当时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鲅鱼圈设厂,将来粮油行业一定会有新产品推出。从粮油供应到粮油放开经营,也肯定会给市场带来新变化。抱定诚信、吃苦、谨慎这三条,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经营粮油的生意。我拿出自己这几年的积蓄,又和亲友借了钱,在西市区师范东里租了一间门市。开始创业时,我既是经理,又是业务员、司机、搬运工,还是打更的保安,和雇来的仓库保管员就我们两个人,我把所有的压力都扛在自己的肩上。

创业的路,曲折、艰难。

创业之初经历的一次挫折是:投入资金开辟了散油批发业务,但后来又不得不放弃。批发总比零售效益好。我花了3万多元买了3个合计能装40吨的油罐,用于盛装散装油。我去省内知名粮油加工企业考察,采购品质最好、价格合适的油回来批发,我走访用油大户,请客户免费试用,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也一度打开了销路。然而,这种散油销售也让我很苦恼:怎么证明我销售的散油品质是好的,物有所值?仅靠我的信誉吗?在初涉这一市场的时候,品质和信誉怎么才能与低价竞争?

为了可靠的品质和信誉,我忍痛放弃了散油批发业务,3万多元钱买的油罐卖了1万多元,我开始专门经营小包装产品。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

那个时期,人们对于食用油的品质、品牌和小包装粮油产品没有什么认识。人们只知道吃压榨豆油,老百姓就是提个油瓶子去粮店,在瓶口上插一个白钢或者搪瓷的漏斗,由营业员用“油提了”那种半截圆筒带个长把的采集容器,按照容器的容量,把油从大桶里提出来,再倒入漏斗中流至瓶中。小包装油的出现带来了两个变化,一是与散装的食用油相比,小包装的品质更高,品种也更丰富,二是产品可追溯,品质更有可靠保证。要经营小包装食用油,意味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众消费习惯,开辟出新的消费市场,意味着凭自己的力量,让消费者了解、信任一个新的品牌。

当时,我坚信小包装油代替散打油是必然的趋势。我曾有机会去鲅鱼圈的外资企业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考察,我相信这个公司对质量的重视和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也相信这个公司的“金龙鱼”产品是信得过的品牌,觉得小包装粮油产品、“金龙鱼”这个品牌大有前途,值得付出。

开辟新市场,推出新品牌并不容易。刚开始,也不会营销,我只是提一瓶“金龙鱼”食用油,坐着公共汽车到处转,遇上看着稀奇、向我打听的,我就向人家介绍推荐一下。一天下来,也没多少问的。后来我一个人跑去沈阳,看别人怎么推销产品,知道了什么是“拦截式”营销,怎么在商场门前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搭展台搞推销,也学会了“贵买便宜用”的推销法、有奖销售的推销方法。开始时,公司没有搞推销的业务员,我就在当时的营口大学门口等,遇上大一点的学生,就问人家想不想做促销实习。招到了几个学生,就在店里先培训,然后领着他们上街推销。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又开始在商场门前搭展台、搞有奖销售。早上,早早起来去搭台子、摆展品,摆展台的技巧,是我在沈阳从雀巢、可口可乐、太太乐等大公司的展会上学来的,忙碌一天后,要将所有的物品入库,场地打扫清洁,回到家里已是半夜,次日清晨继续正常的营业活动。春夏之际,几乎每周六周日都搞活动,一直坚持了10多年。最早一批和我一起搞推销的实习生,现在都已成家立业,有一些现在还保持着联系,他们也很怀念那段经历,那是他们走向社会、拼搏奋斗的起点。

如果仅仅是搞促销,“金龙鱼”这个品牌和金旺粮油公司不会在营口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也不会享有这么高的声誉。从做这项事业起,我就觉得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应该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享受更健康、更高品质的生活。而小包装粮油产品、“金龙鱼”这个品牌,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品质提高的一个切入点和标志,所以除了宣传产品外,我和公司在宣传健康、有品质的生活理念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1996年夏天,我精心准备之后,带着几种样品,走进了社区,举办健康知识交流讲座,从老豆油为什么冒烟讲起,讲豆油生产工艺的演进,讲食用油的营养成份,讲老年人的健康饮食。当老人们对产品感兴趣,想要购买时,我告诉他们,不要冲动消费,花点时间思考一下,与家人多商量,如果想买,可以到店里购买。通过不断学习饮食科学知识,一次一次地讲,一次一次地提高,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而我似乎也忘了推销产品的本意,把讲座的重点都放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上。营口广播电台把我作为嘉宾请进了健康生活的直播间,有的社区还主动找到我,请我去给社区大爷大娘讲饮食、谈生活。后来回忆那段经历时,我忽然领悟了,虽然是由于推销产品、开拓市场的需要而走进了社区,但当我面对这些大爷大娘时,心里还有一种冲动,通过自己的讲解让辛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生活得更好,就像小时候,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拾柴火、摸鱼一样。

后来,公司逐渐有了发展,我们的活动也逐步升级。我们到社区组织包饺子比赛,组织社区群众试吃不同品种的大米,还联系厂家,组织消费者到厂里参观生产和质量管理流程。在一些场合,我们也主动出击,展示公司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每年高考、中考,我们都在考场外适当的地点设置遮阳伞、座椅,提供饮用水,供陪考家长休息,为考试学子加油。

2010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销售高峰,公司全年销售量在东北三省跨入前十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营口地区树立了金龙鱼的品牌和金旺粮油公司倡导有品质生活的形象,也推动营口人消费习惯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升。

踏踏实实的坚守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金龙鱼成为营口人家喻户晓的品牌,金旺粮油公司也成为最受营口人欢迎和信赖的公司之一。公司销售迅速增长,公司影响日益扩大,有朋友开始鼓动我投资来钱更快的行业。看到有的朋友投资其他行业迅速积累起财富,说实话,我也很羡慕,但自己总下不了那样的决心。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开出租车的经历让我对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旦投资失败,受损的不止是我,还会影响到跟我创业多年的这些老员工;另一方面原因是,这种粮油生意让我心安,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赢得利润,也确实能让消费者受益。如果我一辈子能把这事做好,我愿意一辈子做下去。

不过生意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好做。粮油食品销售是“大头载”的买卖,量大利薄,一车一车地进货,也只能一瓶一瓶、一箱一箱地售卖。国家对市场的管理控制严格,粮油售价没有大涨的时候,因为市场变化,降价时却不封底,如果降价时有库存就得赔钱。所以即使在销售业绩不断提升的时候,公司也在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我在工厂当过班组长,知道当家人得给下属做样子,如果我大手大脚,整个公司的浪费将成为习惯,损耗和管理成本无法控制,只有管理精细起来、严格起来,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果然,竞争随之而来。先是国内粮油品牌纷纷冲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间的竞争无疑给公司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再后来,由于线上购物的兴起,公司的销售一度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员工也为公司的销售着急,问我是不是需要想想办法,搞搞促销。我跟大家讲,过去我们怎么做,现在我们还怎么做,我们做生意靠的是诚心,靠的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信誉和实力,油瓶子,米袋子,是每一家的命根子,我们让老百姓放心,老百姓自然会选择我们。于是,我们踏踏实实只做良心买卖,以诚心为消费者服务,以精细管理降低成本,靠公司实力应对冲击,虽然经历了几番起起落落,金龙鱼和金旺粮油依然是营口人可靠的选择。

我在扶贫帮困时也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图虚名。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得知盖州市某乡一位女学生遭遇不幸,家中贫困,无钱治病,我一次捐出了3000元。有一些在学校工作的朋友找到我,为高考贫困学子捐款,我也代表公司奉献一份爱心。2006年,得知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伙食补助经费紧张,我联系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该公司连续3年每年免费向学校提供10吨大米,而我们公司则承担起免费运输的任务,坚持了3年,直到学校解决了经费问题。后来,学校领导还跟我说,一些残疾孩子家庭条件不好,风雪天上学放学家长领着坐公交车,很艰苦。我又与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沟通,公司便为贫困孩子提供打车费,一年3万元,坚持了近20年。

这些大大小小的帮扶有很多,每一笔帮扶支付,我都向公司员工说清楚。公司的员工几乎都是下岗职工,面对他们,我就像面对刚刚离开工厂、自谋职业的自己,我知道他们不仅需要一份工作,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所以员工家里有什么事情,我一定到场帮忙,赶上员工过生日,我都送上一份祝福。把帮扶支出向大家讲明,也是告诉大家,这份帮扶里有大家的一份爱心、一份贡献。

我常对员工讲,因为这个企业,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也改善了消费者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的事业似乎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我们把每一件事情做得踏踏实实,这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所以面对每一位走进门来的顾客,我们都应在心里默默地说,感谢您选择了我们,愿我们的工作能让您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