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辽河》杂志特别奉献 2023年度诗歌大展作品选(十五) 2024年06月12日

梦回绍兴

赵腊平

再一次潜入这座古城,以梦的形式

从帝都积水潭出发,途经津门

姑苏城外,枫桥夜泊

寒山寺的钟声悠长

在杭州换乘,一路往东

浙东运河千帆竞发

今夜,一壶女儿红

一碟茴香豆,我在咸亨酒店

与孔乙己对饮,一醉方休

祥林嫂换上了崭新的旗袍

闰土相约前来,连连作揖

一切礼节都免了吧,迅哥面带微笑

运河在城里蜿蜒流过

八字桥下,乌篷船渔歌依稀

在绍兴,记忆沿着千年纤道滋长

烟雨朦胧,鉴湖里丝竹悠扬

酒过三巡,古城鼾声均匀

会稽山下群贤毕至

有鹅游弋,引颈而歌

曲水流觞,正好挥毫泼墨

那些南渡的唐朝迁客骚人

顺着运河,写了一路的诗

装裱成册,遗风飘逸了千年

(《北方文学》2023年第2期)

古柏

孙大顺

一定有几棵古柏,提前离开了

既没有扩大帛书的间隙

也未减少落寞的阴凉

春风吹过翠云廊

它要赶在天亮之前,让出蓬松的时光

让巨大的松涛,抹去不安、硝烟、灾祸

留下太平盛世与露水洗过的山河

古柏站得太久了,像沉默的神

等来了要等之人。把不死的困惑喊出来

把不刺眼的光喊回来,把投靠黑夜的落日

喊回头。最后把落下的叶子

请回光阴的枝头,让凌乱的人间

回到最初。像这些古柏,回到小苗的样子

那时星星喜欢闪烁,雪花弹出琴声

对面走来的一对新人

姻缘里的一小块贫困,都是葱翠的

千年古柏,是突出人间的词根

整齐、干净,从不蓬头垢面

像素洁自尊的穷人,笔直得完美

仿佛大地的伤口上

升起一盏盏插向天空的绿灯

应该有疼,让它们安营扎寨

应该有情,让它们历经沧桑

在今生和来世之间,缓慢而有力地生长

(《诗选刊》2023年第2期)

浙东古道

王楚健

时光仿佛曲水流觞

让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千古流芳。崇山峻岭间

之字形古道,神似书圣的行草

惠风拂来,竹海簌簌私语声

谢公屐踩过的泥土,繁花盛放

支公喂养的白鹤,不知道

繁衍了多少代。它们翱翔过

大唐的天空,跟着诗仙吟咏

至今仍将不朽的诗篇传唱

从天台、剡溪通往兰亭

一路冰川石浪,恐龙遗迹

层层梯田长着数不尽的仙草

茶圣与高僧品茗赏月的故事

让人津津乐道。游圣曾在此

溯流而上,一腔孤勇闯四方

他在巨著开篇,浓墨描绘

这些村庄,这片山水风光

有人说,这是一条唐诗之路

有人说,这是徐霞客古道

也有人说,这是乡村振兴大道

两旁是希望田野,智慧农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北方文学》2023年第2期)

出行就是人生

漠北

四十年前的一个懵懂少年

跟着父母,自胶东半岛出行

一路北上

最后停在了一个叫黑龙江的地方

宽厚仁慈的黑土地

滋养少年逐渐茁壮,日复一日

直到懂得了什么叫天命之年

四十多年生活在此

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刻

会时常怀念故乡的童年

每个人对故乡都会长久地保持一份情感

每个人也会对生活的地方视而不见

上小学的时候

熟悉过一些词汇和名字:

松花江,太阳岛

中国土改第一村

赵尚志,赵一曼

林林总总,觉得这些都很近

又是那么的遥远

这些真实的存在

就发生在当下生活的地方:

松花江,曾经的那河、那水

赵尚志倔强不屈的头颅

赵一曼殷殷的送子遗书

以及《暴风骤雨》的前夜

那些不可告人的阴霾

覆盖了曾经风平树静的历史

作为后来者的一次出行

我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

赵尚志的勇敢彪悍

每次出行都是壮丽的人生

赵一曼的苦难与果决

每次出行都是绚丽的花开

周立波的激情书写

是一声跨时代呐喊

而这一切的一切,黑土与星辰

大荒与风流,都一字一字

写进了奔腾不息的松花江

浩荡,流淌

松花江也在出行

而每一次的江上日出

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

出行即人生,一路皆风景

(《北方文学》2023年第2期)

野溪畔的下午时光

于波心

我已消磨掉大半个下午,就像

我已度过大半个毫无悬念的中年

突然的荒芜,突然的野溪

都叫人惊讶,就像半路上杀出的

对着命运,丢过来的一把板斧

我未来人生的诸多改变

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许

在野溪畔的下午,就已悄然改变

我愿意呆在这样的一个下午

白云和野花是命运

丢过来的另一把板斧

此后我常常在书房打坐或发呆

像多年前野溪畔的下午

我真的成了另一条野溪

没有来龙去脉,无意义地流淌

我真的相信,在该重逢的地方

我们一定会再见,在该离开的时候

我们一定会离开

(《星火》2023年第4期)

等候

田富春

夕阳落下去

暮色渐渐地弥漫开

此刻,患上脑萎缩的伯母

会把一盏老旧的马灯挂上家门口

静静地

等待干农活儿的伯父收工回来

接过手中的家什

递上洗了又洗、拧干水分的毛巾

——她不知道,伯父已经作古

几十年的习惯

她已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风景

腿不断地抖,时间成了巨大的痛

而马灯里的油被添得满满的

迟迟不肯暗下来

(《海燕》2023年第8期)

骆驼刺开花

马行

戈壁滩上,骆驼刺不喜扎堆儿

东一棵西一棵

骆驼刺也开花

星蓝色,还带着

淡淡香气

只是,花儿太小

一个人必须俯下身

仔细看

才看得到

今天我又来了

找了半天

却发现小花儿

可能太自卑,也可能是太寂寞了吧

大都忘了开

(《诗刊》2023年第9期)

春天的吟唱

江颖

风,是春之圆舞曲

第一乐章的引子

土地奋力敲响雄浑的低音鼓

大雁是如歌的行板

冰凌在起承转合间,与流水

混声出春天宽广而深邃的主题

为开年这场隆重的启幕

春,已酝酿了整个冬天

当春雷擂响前奏的鼓点

沉睡的,苏醒了

躁动的,疯长吧

春天是指挥家

花苞渐次绽放

草叶泛起涟漪

万物吟唱

向上生长的生命礼赞

所有的期待

都在这一刻萌发

(《诗潮》2023年第6期)

风吹黄沙

郭怀宽

风将沙漠一推再推

带走的,和没有带走的

都在脚印里储满远方

随着脚步而生长的草木是翡翠

正把黄沙的手点缀修饰

追梦的人总是站在时光的风口

如不倦的风,自己扶起自己

自己引领自己。他相信这风满的人间

总有一个光的路口

让意气如绿色随风勃发

如它们肩扛手推的一树树春天

让黄沙长出自己的春色

(《绿叶》2023年第7期)

茅草碾

王富祥

撬开石碾的口腔

有的恒齿已脱落,没脱落的齿根也严重磨损

中轴上,半月板关节畸形

主动脉早已干枯,碾沟早已在上游改道

河边的茅草脱发,秋风中步履蹒跚

九尺直径磨盘已经走累了

四十年前,茅草碾每天人来人往

磨盘从来不觉得累,乐此不疲

水流围着石磨转呀、转呀

方圆几里的人们,把粗糙生活缓缓精磨

据说两个守碾子的男人早已作古

只可惜,公墓放不下磨盘这么大的石碑

(《星火》2023年第2期)

回家

漆宇勤

遗憾于没有办法背着家乡赶路

这半生,生怕被人篡改故土容颜

现在我回到这里

回到带有我体温的土地

像手无寸铁的人怀抱石头来到阵地

我依旧无法保证身后的家园不被篡改

但最少,有毒的墨水先得划过我擎举的拳头

先得划过我脚踩泥土的身躯

最后才能在家园的图片上落笔涂抹

(《星星》2023年第5期)

种庄稼

吴海龙

谷子是站在村外地垄里的庄稼

也是在母亲手里长大的幼苗

所有的庄稼。一生都是草的邻居

为离草再远一点儿,母亲也动用了一生

没上过学的母亲懂得等量换算

她薅去身上的光阴,换成庄稼离草的路程

而她走了以后,那些草们

又折返回来,站满了母亲侍弄过的地垄

此刻,站在这些地垄的中间

我看见,自己是庄稼,也是青草

(《诗歌月刊》2023年第6期)

洪堡镇之晨

方文竹

我一直在等她

我留下昨夜梦中的铜钟

她习惯于用夜光杯敲钟

哪怕敲成无数闪光的碎片,挺美

像打开一座穷人的宫殿

我携一袭轻纱般的雾霭

她手握清洁球一样的小旭阳

我看到多少新鲜的事物抛撒散乱的字句

她掌握着穿针引线的神奇的语法

并能够轻易地唤出我体内的小兽

从南街到北郊,我一直等着她

等着两个早晨渐渐合拢

(《诗潮》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