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只宠物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但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允许家里养宠物。当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冲突时,又该如何解决呢?
近日,一位家长和笔者交流说,前几天,她和孩子抱头痛哭。起因是,原本她答应孩子可以养小猫,却在小猫送到家后感到恐惧,又把小猫“退货”了。
家长回忆,答应孩子可以养猫时,孩子曾哭着拥抱妈妈,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感谢,因为这是她求了很久的结果。可是,小猫到家的一刹那,家长就开始害怕——它上蹿下跳,惊慌不安,“即使离猫很远,我也会不自主地向后退,觉得它能挠到自己。”“我还没做好养猫的准备。”最后,家长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猫退货,不养了。
顿时,孩子的眼泪流水般涌了出来。刚刚实现梦想,还没来得及庆祝,就又破灭了,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如天塌了一般。“孩子的心都要碎了,但是我又克制不了内心的惧怕。”讲述当天情形时,家长还有一种无力感。
那天晚上,母女俩抱在一起哭了很久。家长觉得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很苍白,没办法让孩子从悲伤中走出来。孩子则沉浸在失去小猫和梦想破灭中,似乎对任何话都是免疫的。“我们就那么抱了半个小时,我不停地道歉,孩子只是抽泣。”
家长的描述,让笔者感到心疼。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没有错。
我以为,为了平息这个事情,会有一番火星撞地球般的场面:孩子撕心裂肺地说,家长声嘶力竭地拒绝。但这位家长的做法让我觉得很睿智,既满足了孩子喜欢猫的小心思,又延缓了养猫的日程——
“我们一起在网上看看小猫的视频吧。”孩子不能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要让她尽快走出来。于是,这位家长选择了“云撸猫”,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向孩子示弱,让她知道妈妈也是需要被保护、被理解的。”家长说出了自己不能养猫的原因,求得同理心,并且表示,在没弄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怕猫之前就草率答应养猫是一件错误的做法。求得谅解后又表示,不是不能养猫,而是这次自己真的没做好准备。做足准备后,或许可以再尝试一下。
接下来,母女俩筹划如何养猫。第一步,想克服妈妈怕猫的恐惧心理,就要经常接触猫。母女约定,每月撸一次猫。第二步,这次养猫失败的原因,除了妈妈怕猫外,娘俩不了解猫的习性,更不懂猫需要什么,第一天接到家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与小猫亲近……结果,小猫没有养成,母女俩却因为有了共同话题,更加亲密了。
这位家长能够从纠结的问题里跳出来,站回起点,让孩子怀揣梦想回顾总结,重新鼓起实现梦想的风帆,无论是转移当下的悲伤情绪,还是实现梦想的探索交流,对于母女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本报记者 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