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佟婷婷 王晓叶
这两天,营口市高级中学毕业生高孟芳菲的名字成了营口人谈论的热点。高孟芳菲是如何学习的?她是在怎样的努力之下独占鳌头的?她又是如何度过高中三年的?……6月25日,高考成绩揭晓第二天一早,记者就见到了这位追光而行的小姑娘。
找准方向向前走
眉梢眼角藏秀气,语笑嫣然显温柔。这是高孟芳菲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于高考成绩,高孟芳菲有些不满意。“我就是想考690分!”从她写给自己的信中,记者也感受到了她心中的遗憾。高孟芳菲的梦想是去北京深造,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每天都要求自己“离目标更近一点儿”。她说,目标是努力的方向。但是,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方法可循。
背书不是死记硬背。高孟芳菲是“文科生”,背书是基础,但她认为,首先要把每一个知识要点的思路脉络和逻辑关系理清楚,这样自己理解得更深刻,背诵起来更容易。其次,回归教材特别重要,梳理知识点、精准训练、找类型题……都要围绕教材来,才能事半功倍。背诵英语单词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事儿,高孟芳菲也不建议死记硬背,而是要记词根、词缀,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打基础。
高质量完成作业。高三时期,很多学生陷入题量攀比的焦虑,一味追求做题数量,“没有反思总结的做题,无异于精神胜利法,也就是网络上说的‘假努力’。”高孟芳菲说,做题要跟着自己的节奏,不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稳扎稳打,关注点要放在错题背后疏漏的知识点上,及时修正和完善知识体系。
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高孟芳菲表示,自己不喜欢看漫画、不喜欢二次元、不追星,她没办法在那里获得满足感。看《人民日报》《半月谈》,读文学史、历史类书籍,品各大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高孟芳菲了解世界的途径之一。“记笔记、做剪报、摘抄喜欢的段落,反复看、经常看,自然就记住了。”高孟芳菲说,有意识地积累,对她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我就是要让我熬的夜、写的题、受的累,都照亮我的路!我就是要努力,就是要站在那个校园里!”高孟芳菲在写给自己的信中给自己打气。她说,高中三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找准方向,就一步步向前走。
高中生活不能只有学习
“学校的全方面培养让我自信,高三阶段老师的陪伴给了我安全感。”当问及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秘籍是什么时,高孟芳菲的回答跳出了记者的思维模式——没有递出“招式”,而是亮出“心法”。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高中生活又不能只有学习。在三年的高中校园里,高孟芳菲参加了体育艺术节、模拟联合国大会、课本剧表演等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排练节目,写主持词,做活动策划……自习课,别人写作业,我在忙活动。我必须利用好课堂时间和碎片化时间,更加专注地学习。”高孟芳菲告诉记者,或许有人觉得,参加这些活动会耽误学习。但在她看来,正是这些看似耽误了的学习时间,让她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好其他时间。“在这些活动中,孩子得到了锻炼,更加阳光、自信,面对学习也更加从容,淡定。”高孟芳菲的母亲从中看到了孩子的蜕变和成长。
在营口市高级中学的三年,是高孟芳菲尽情成长和努力绽放的三年,她是学校团委副书记、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体育艺术节主持人……“没有高考就没有当下,只有高考就没有未来。”营口市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刘凤岐告诉记者,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搭建平台,推动他们登上体育艺术节、模拟联合国大会、课本剧总决赛等盛大的舞台,出现在《营口高中的日子》MV里,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开拓视野。“我们正是用学生喜欢的、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方式,去赢得更好的成绩。”刘凤岐说。
把自己“交给”老师
一个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子,离不开成长路上父母的引导、老师的教诲,离不开学习过程中的巧劲儿和方法,也离不开好的习惯和一以贯之的坚持。
“高孟芳菲是个品质特别好,学习有巧劲儿、稳扎稳打的学生。”高孟芳菲与高中班主任刘璐关系亲密。在老师眼中,她是个目标明确、随时能调整状态并找到前进节奏的学生。而在高孟芳菲心里,刘璐老师既是老师,又是朋友。“她早上6点多就来,晚上10点左右才走,在校期间与我们形影不离。”高孟芳菲回忆,高三冲刺阶段,老师的陪伴就如定心丸。
三年来,高孟芳菲保持着“有疑必问”的学习习惯,凡是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主动寻求老师帮助,心理上遇到波动,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老师。“老师们从不给我喂‘鸡汤’,都是利用讲题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提供情绪价值。当时听的时候感觉老师们是在讲知识点,其实是换了一种方式对我予以鼓励。”高孟芳菲表示,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用什么样的方法化解学生疑惑,自有独到的方法。所以,把自己“交给”老师,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任何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家长和孩子要无条件地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在聊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高孟芳菲的母亲表示,自己没做什么,就是让孩子作息规律,给孩子尊重、包容,营造充满爱的环境以及要和老师“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