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师言,辽宁营口人,祖籍山东,曾任营口港信铝材有限公司、营口信发有色金属制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营口市西市区人大代表。

营口弘源铝材有限公司

“言必行 行必果”是企业宗旨

国际领先型材喷涂线

熔铸车间

包装车间

挤压车间

喷涂车间
信师言 口述 谭飞 整理
下乡回城 改变命运
我出生于1950年,祖籍山东。1968年,我下乡到当时的大连复县一个乡里当生产队长,1973年回城,在营口制砖三厂后勤部工作。我学过木工手艺,当过工人,后来因调动工作转到了营口橡胶厂。
我这个人性格内向,但也注重细节,心细有主见,喜欢琢磨,善于雕刻一些木质小物件,所以对木匠这门手艺很感兴趣。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基本都在专注于制作家具,每逢周末休息,我就会把做好的成品家具搬出去卖钱。那时,我家里条件不好,没什么交通工具,只有父亲留下来的一个手推车,我用手推车装上几件小家具推出去卖。没过几年,人们就非常认可我做的家具,不仅质量好、很实用,样式也很好看。后来做的家具越来越多,我就买了三轮车继续走街串巷卖家具。
吃苦耐劳是我的特点,干什么都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这样,为了多赚点钱养家糊口,我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拼搏,我心想,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第一桶金
改革开放后,政策逐步放开,市场逐渐活跃,于是,我的内心充满了下海经商的强烈念头。
当时,有许多人选择南下,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发挥聪明才智,有的进厂打工,有的开旅馆、饭店,有的做服装生意,而我决定哪也不去,就选择在当地搞装修装潢。
1985年,我辞掉了橡胶厂的工作,那一年我35岁,开始下海经商。由于我学过木工手艺、当过木匠,装修、装潢也算是我的老本行,于是,我注册了北方铝型材装修装潢公司,就在当地安营扎寨,从此,便开启了房屋装修行业的生涯。
一开始,生意并不景气,公司只有4个人和1台二手车。干活时人手不够、技术不行、设备还落后,买材料又没钱,大家都眼巴巴看着,想不出一点办法,我急得团团转。跟家人商量后我把母亲压箱底的钱拿出来给公司周转,东拼西凑借钱买装修材料。当时,我领着哥几个到处学技术和装修工艺,四处打听,凡是有制作铝型材门窗的地方我们就去学习。有时造成误解还被人撵出门外,说我们是在盗取人家的技术。有一次,我开着二手车到鞍山市一家铝材厂求人咨询技术问题,结果被拒之门外,我不甘心,营口到鞍山有100来公里的路程,我们自己开车来学技术,总不能白来一趟的。于是,我琢磨着还是买一套成品窗门带回去研究吧。产品带回来后,我反复拆装,反复研究琢磨,终于弄明白产品技术、工艺和品质的奥秘,就这样,我们一边克服困难,一边学习研究,也不断地联系客户。
时间一长,我们因拥有过硬的技术、好口碑和好信誉,积累了很多客户。再到后来,客户就直接找上门与我们签订装修项目合同,也省掉了许多中间环节,这样,成本降低了,利润翻倍上涨,再加上那个年代装修材料价格也不高,开办装修公司的又没几家,所以,工程的利润与日俱增。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技术也学到了,业务也成熟了,客户逐渐增多。
记得签订第一个装修项目时,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我就带我的小团队去了装饰材料市场订材料了。项目是盘锦化肥厂办公楼的室内装修工程,要求包工包料按期交工。三个月的工期很快到了,我们的工程如约保质地完成了,经过验收合格后对方付给了我50多万元的工程款。我拿到这第一笔“巨款”时很激动,当天下午回到公司,我计算了一下,除去人工费和物料成本以及杂项费用,净赚了30多万元。这是我挣到的人生第一桶金。现在回想起当时那个辛酸过程,还历历在目,艰辛创业、咬牙坚持、养家糊口,我觉得钱来得太不容易了。这第一桶金为我以后的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越努力 越幸运
1989年,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生意逐渐好转,客户们也特别认可。我是一个以事业为主的人,努力拼搏成了我的一种工作习惯。自从创办了北方铝型材装修装潢公司后,我每天都早出晚归,努力专注于装修装潢项目研究。每当我看到与装修行业有关的事都会关注一番。比如哪里有新建的写字楼、商业门市、新入驻企业的办公楼需要装修内部的,哪里又有开发落成的新楼盘,我都要去考察一下是不是有装修工程正在招标,如果有的话,我就会按照招标要求很快制作标书准备相关的资料参与投标。
朋友们经常叫我“事业狂”,这个词用在我身上不为过,事业就是我的生命。努力做好我的事业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上天总是眷顾努力的人,努力的人常常是幸运的。在完成第一笔生意后,我又凭借努力连续拿下两个大型装修工程项目,分别是交通银行营口分行办公楼和营口邮电大厦营业大厅的内部装修工程。幸运的是这些客户都是通过口碑和信誉找到我的。那时营口地区已经注册了很多家装饰装修公司了,这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已经非常强,装修材料价格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上涨了许多,所以那个时候有客户能登门签合同是非常幸运的。年末,这两个工程结束,仅交通银行那个工程就赚到30多万元净利润,想起当时我们虽然那么辛苦努力,但最终能签到这个工程项目也是非常幸运的。
创新模式 拓展业务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室内装修品位审美要求的提高,我们当时的设计标准、材质和要求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欣赏了。为此,我带着工程师们到发达地区学习、交流、参展,考察新潮模式设计和新理念装修样板房及所用新材料等等。后来,为促进人们接受新潮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潮流,公司名称也变更了,原北方铝型材装修装潢公司更名为新潮装修公司。新潮装修公司的第一个工程就是鲅鱼圈海滨别墅装修工程,在当时那是一个不小的装修工程。鲅鱼圈区距营口市区50多公里,我把公司的二手车处理掉,购置了新车,一开始我每天都开车往返送材料,后来为了节省开支干脆就住在工程队,直到工程结束。由于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加上装修材料质量也好,公司的口碑越来越好,客户也越来越多。县区的客户也随之增多,虽然辛苦,但我的创新模式和拓展业务是非常奏效,我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扩大规模 投资兴业
1992年8月15日,我们与香港公司合资注册成立营口港信铝材有限公司,我利用自己在装修装潢采用铝材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不断开拓新的产品和客户,将装修公司变成制造铝材产品的工厂。主要生产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厂区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60多名生产工人,由于建厂资金紧张,当时仅有一台机器设备用于生产。建厂时,西市工业园区内只有我这一家企业。成立铝材制造厂后资金流动出现了问题,这些年赚到的钱全部投资还不够,后来得到了政府支持,向银行申请贷款才解决了资金断流问题。
政府支持 再创品牌
2001年12月6日,我们注册成立了营口信发有色金属制品制造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信牌散热器。信牌铝材以“言必行,行必果”为企业宗旨。当时我们生产的信牌散热器产品是专业的铝材研发制造,历经多年专业化发展,成为东北地区铝材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厂区占地面积有5万多平方米,拥有多条国内领先水平的铝材生产线,年产优质产品2万余吨,销售网遍布全国并远销到日本、欧美多个国家和地区,那时的“信”牌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我们信牌散热器产品在全国展会上,签约的客户非常多。那一年全国各地的客户纷至沓来,云集我厂,信牌散热器销售业务因此异常火爆。产品因为质量优,口碑好,年底被国家评为免检产品,并获得专项发明专利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产品被国家权威机构授予优质产品荣誉证书。一时间,工厂生产车间工人加班加点,机器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厂里一派繁荣景象。自从信牌散热器出厂热销以来,产品销售额稳步提升,公司逐年盈利,既增加了地方税收又带动了人才就业,也给营口的铝型材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成果,带动了一方经济,为营口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信牌散热器经营的这些年,我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当地政府给予我的企业的支持,也很感谢家人的支持,下海经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心怀感恩 参政议政
2014年,我被选为西市区人大代表。
改变命运的是自己的选择,也是时代给予的机遇。当初,我这个做家具的木匠推着一个小推车一路走来,由一个卖家具的小个体户发展成铝材制造商,年营业额达到数千万元。作为草根创业者,就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专注于某一领域,拥有自主的品牌和创新能力,这些全部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政府的好政策。
我们这一代草根创业者赶上好机遇,很幸运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有了成功,有了收获,我对国家、对社会一直心存感恩。在任人大代表期间,我积极履行职责,为改变家乡面貌倾尽自己绵薄之力。
心随我愿 不负重望
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一个家族企业要同心同德、同向发展才能前景更好,经营的路也会更远更长。如今,我已年过花甲,不再到企业过问一些事情。我的女儿信静早已接过重任,把企业发展经营得很好。她也是一位很出色的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学,参政议政,从2006年开始,她就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
现在的企业已更名为营口弘源铝材有限公司,也是营口高新区的纳税大户之一。我从一个小木匠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化铝材生产商,内心感到十分满足。如今,看着女儿信静把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我真的希望我的草根创业历程和坎坷人生经历成为她的无形财富,能让我的后辈铭记在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激励自己,创造更加辉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