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深耕沃土 桃李成蹊 韩志华 2024年09月09日

韩志华

在员工大会上,为优秀教师颁奖。

2021年10月20日,到大石桥市高坎镇上土台小学开展“书香润心田 捐书暖人心”捐书活动。

2024年春节前,到大石桥市汤池镇走访慰问。

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

韩志华,1974年出生,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校长,营口市政协第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先后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先进职业学校,被营口市教育局评为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坐落在营口市西市区清华路与智胜街交会处东南的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是一个集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学校里造型别致的建筑,五彩斑斓的操场,整洁的校园,让过往的人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2017年,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搬迁到这里时,我在营口办学已经14年了。从落户营口到开始办学一直到现在,我感受到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不断发展,而立德树人始终是一项值得毕生追求的事业。

结缘营口

上世纪70年代,辽西古城绥中县有一条美丽的大河——六股河,河东岸有个大寨乡王岳村(现划归兴城市),我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那时的辽西农村还很贫困。我8岁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身体康复后,就特别想好好学习,走出农村,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一边帮着家里干活,一边刻苦学习,1988年,我考入乡里唯一的一所中学——大寨乡中学。

大寨乡中学离我家约30里,我每天骑着一台破旧的自行车往返。初中的时候,我数学成绩特别突出,曾多次参加学校、省及国家级竞赛,还在国家级比赛中得过二等奖。初中生活转瞬即逝,中考过后,我的很多同学落榜回家务农,我顺利考入了绥中县第二高级中学。到县城里念高中,我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好孩子”。1993年,我被锦州师范学院录取了,成了村子里几年才出一个的大学生。

大学期间,我一直担任班长、体育委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业余时间,经人介绍我为当地的高中生做过家教。当时我已有了女朋友,是我的同班同学,她是朝阳人,毕业后,她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聘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了爱情,毕业后我便和她一起来到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

于是,营口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大学教师的经历

1997年,大学毕业以后,我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营口分校聘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后,面对学生,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仿佛面对的是七八年前的自己。学生们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但上课时做不到每人一台计算机,当老师的要花相当大的精力组织教学,指导学生轮班上机。学生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触动着我,每一次课,我都精心准备,力图用最易懂的语言、最简洁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懂得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技能,并且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给予热情的鼓励。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很快明白,当一个好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了解教学的目标,了解学生面对的难点和需要掌握的重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教学更有实效。

那时候,计算机的应用刚刚兴起,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很少,专业教材也奇缺。工作之后,我一边教课,一边承担起了编写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计算机教材的工作。我们几个年轻人几乎住在了机房里,对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教材,一边写,一边在计算机上操作、演示、验证。后来证明,这套教材循序渐进,重点突点,注重实践,非常适合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使用。因为教学效果显著,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五年制大专计算机教学的试点。同时,我这个入职时间不长的年轻老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那几年,我真切地感受到整个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迫切需求。工作之余,营口市卫生学校、营口市轻工纺织技术学校聘我做计算机教学的任课老师,有时课程排到晚上八九点钟。这些课程,很多都是学校为满足社会需要开办的计算机培训。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也在营口兴起。营口电视台、营口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营口分行等单位陆续组建计算机网络,请我去帮他们做服务器维护,有的单位甚至提议调我过去工作,我觉得做计算机教学更适合自己发挥,便没有答应。

我曾向学校提出建议,尽快配备完善的计算机教室,让每个学生上课时都能有一台计算机;向社会开放学校的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计算机培训服务等等。由于那时学校财力有限,配备计算机的事迟迟没能解决。一周仅仅上十几节学生轮流上机的计算机课,我觉得有劲使不出来,苦闷了很久。

2000年,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找到我,想和我一起办一个电脑培训班。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我离开了学校,和这位学生一起迈出了办学的第一步。

开办北大燕工营口总校

刚起步时,我们注册的是营口比特计算机开发中心,开发中心的主要业务是电脑培训和网络工程,注册员工只有2人,注册资金5万元。

当时有人为我担心,离开了学校这个铁饭碗,能支撑多久呢?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发展很快,只要我好学,能跟上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步伐,营口总会有我的用武之地。

当时,很多机关干部都需要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级证书,更多的人需要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营口比特计算机开发中心的培训质量很快在营口树立了口碑,甚至一些高校学生,因为在学校上机的机会不够,也来我这里学习培训。最初的两年多,便在一批接一批的学员培训中度过了。然而我也明显地感觉到,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这样的培训迟早会有一天没有市场。想要扎扎实实地做计算机教育,还要开辟一条新路。

2003年,几位朋友劝我开办一家正规的计算机学校,其中一位朋友甚至答应帮我投入50台电脑。那时最缺的是资金,我和爱人老家都在农村,一年挣点钱回家看看父母就花去了大半,根本没有资金开办正规的计算机学校。这50台电脑让我动心了。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颁布了,我和妻子一起研究了国家对于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政策,与教育界的朋友反复探讨,去山东考察,去北京大学找同学、朋友洽谈合作。经过紧张的筹备,2003年9月,北大燕工营口总校在市委党校老校址开学了。

北大燕工营口总校是北京大学下属的教育产业机构——北大燕工教育研究院的连锁学校,租用了当时市委党校六楼一半的面积,开始了我在教育沃土上的深耕细作。

为了节省经费,50台电脑到货时,我一个人一台一台把这50台电脑扛上了六楼,又一台一台组装起来。当时心中有一种执念:终于有条件了,我一定要把每一个学生教成品学兼优、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最初,我既是校长,也是教师,还是教研组长、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员。白天上课听课,晚上与老师研究课程教法,指导老师改进教学,然后要到学生宿舍走一圈,确保学生住宿安全。

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培养学生出色的实用技能。有很多次,我们的学生和大专生一起到企业实习,最终企业把我们的学生留下来,用人单位说:“你们的学生是以德服人,以技超人。”

几年之间,北大燕工营口总校成熟起来了,在校生数量达到300多人,专职教师30多人。租用的校舍从半层扩展到四、五、六层共3层。学校也形成了注重品德养成、注重技能培养的特色。但学校并没有盲目扩张,仍然坚守着职业教育这块园地,扎扎实实地耕耘。我深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总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初中毕业后,需要正规的技能培训和人格培养,使他们具有一技之长,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而这,正是职业教育的责任。

建设北大燕工教育集团

到了2010年,当时营口东方电脑学校的校长找到我,由于种种原因,她不想再经营这所学校了,但又不舍得东方电脑学校这块牌子,她希望我能把学校接过去,继续办好。老校长是我的同行,也是我敬重的前辈,我们很快达成了协议,2010年3月,北大燕工营口总校收购了营口东方电脑学校,并更名为营口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2012年,我在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不愿意上文化课的现象中,感觉到这些孩子是在小学前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我想有机会我要办一所小学和幼儿园。这时,学校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相当成熟,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研究幼儿教育上。我积极和营口振兴学校对接,8月21日,顺利接管营口振兴学校的小学和幼儿园。不到两年的时间,营口振兴幼儿园成为省内首批五星级幼儿园。

然而,这期间学校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接手营口东方电脑学校后,校址迁到了市区南部,那里没有校园,对于一所正规的中等专业学校不太合适,而且建筑老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2016年,我听说清华路与智胜街交会处附近的一幢楼房和地块要出手,几经辗转谈了下来。之后是近一年的维修改造,配备学校应有的水电供暖通信设施,修建操场,2017年,学校迁往新址,更名为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此后,学校又新建了食堂、宿舍、幼儿园,发展成为集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有了自己的校园,学校就有了自己的根。多年的办学经历让我懂得,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基,而保证办学质量,最根本的是以爱心立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集团的业务格局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一项造福社会的事业。

学校的300多名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有一位老人,儿子和闺女都有残疾,老人把孙子、孙女送到我们这里来,说交不起学费,我了解情况后决定免费把孩子收下了。现在这两个孩子都分别在北京和沈阳工作,并买房、买车。几年前,一位盖州市农村的女孩儿写信给我,说她在渔港码头帮人分鱼拣鱼的,想来我们学校念书,收到信后,我们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收下了这个女孩,现在她已在市内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办学以来,我们给困难家庭免掉的学杂费,累计起来不下20万元。曾有一个学生毕业后到北京工作,还带上了同样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女朋友,两个人结了婚,又把女孩儿的妹妹送到我们学校学习。来自外地、外省的学生,大多是我们学校毕业后的学生介绍来的。

营口北大燕工的职业教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安排教育教学,尤其注重德育教育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班团活动与公立学校一样丰富多彩,学校也精心构建了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从事职业教育的30多位老师,有好几位是我从办学之初就在学校的,有10多位已在学校任教10年以上。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每年还分批派这些老师去高校参加培训,去山东等职业技术院校考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保证我们教给学生的技术技能不落伍、能用上。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学生能感觉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真诚爱护。

营口北大燕工的幼儿教育也形成了特色,受到家长的欢迎,现在已由1个幼儿园扩展到4个幼儿园,还办起了智慧之星家长学校。我们的幼儿园尊重幼儿成长规律,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在活动中培养品质,在运动中健全体魄、培养自信。我们配备的幼教老师,都要求有正规学历和职业证书。在教具、设备上也舍得投入,配备的儿童滑梯,都采用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最新款。幼儿园都配备了幼教专业资深教师为园长,教学骨干定期参加培训。

营口北大燕工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学校发展之基,不仅为老师提供在职培训机会,而且在老师师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学校利用团队建设、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老师们排解职业和生活压力,在老师和家人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学校是营口市教师培训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为省市两级党建示范点,2023年4月,被营口市委组织部评为营口市首批五星级党组织。

集团旗下现在有东方职业技术学校、东方精品高中、龙湾幼儿园一园、龙湾幼儿园二园、智慧之星家长学校、益童托育园、培训部、东方时光媒体运营部八大模块,曾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评为先进职业学校、诚信学校、优秀民办学校、民办教育诚信学校、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集团的教师队伍非常稳定,老师们在这里工作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学校也曾有几位集团精心培养、寄予厚望的教学骨干离开了学校,或自己创业,或赴外地谋求发展,他们离开时都有点不舍和歉意,而我更多的是感到欣慰和祝福,培养了优秀的老师,也是教育集团对年轻人尽到了责任,对社会作出了贡献。

共同建设家园

自从大学毕业后落户营口,我每年都回家乡看望老人,尽力帮乡亲们改善生活条件,让乡亲们和家里老人生活得幸福。2012年,家乡王岳村出村的唯一的一座大桥被洪水冲垮了,我个人出资带领乡亲拉石板、水泥、混凝土修桥。

除了减免学杂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外,教育集团也把扶贫帮困、协助社区建设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每到年节,我们都走访慰问附近的贫困家庭,送去慰问品。每年春季,我们便与附近的社区搞共建,组织学生帮助社区清除杂草,绿化庭院。社区遇到困难,需要我们支持时,我们全力支持。2009年起,我先后担任区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肩上又多了一份建言资政的责任。我利用集团和党员活动室创建了委员活动站,为委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活动的场所。2017年,营口北大燕工教育集团搬迁新址后,我发现在清华路与智胜街交会处的西边是一片芦苇荡,经常有市民、建筑工地人员等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扔至该处;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需要祭祀的日子,还会有市民在此地的十字路口烧纸,影响市容,也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我撰写了《关于在清华路与智胜街交会处西南修建便民停车场、休闲运动广场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始施工建设“民兴河示范段工程——清华路带状公园”。

20多年的坚持,我见证了营口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实现了自己当初办学的人生梦想。商海的磨砺没有洗去自己身为农民儿子的纯朴,教书育人的成果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让自己把目光放得更远。

我当年教过的学生,有的会回来看我,一起谈起当年教他们技能时的情景。想起办学20多年来,从北大燕工营口总校、北大燕工教育集团已经走出了数以万计的学生、学员,并且很多人用在这里学到的技能开创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如今,最快乐的时光是每天下午4点,在色彩艳丽的塑胶操场上,看着我们的幼教老师领着小朋友们排队散步,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微笑,等待家长接他们回家,每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都预示着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