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报道(三) 幸福的 葡萄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专刊部采编人员深入葡萄产地采风 2024年09月27日

本报记者 仲属宁

金风送爽,喜迎丰收。

去秋风里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去葡萄棚里定格宜人秋色。

9月24日清晨,专刊部全体采编人员从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出发,奔赴喜获丰收的葡萄园开展采风活动。

进入村路,一路上的秋景,让记者们感慨不已:“现在农民生活富裕了,农村面貌变了,农民腰包鼓起来,腰杆子也硬了!估计今年的好收成让他们来年的干劲儿更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我特别喜欢看农户家门口金黄色的玉米仓,那个画面让人看了心里自然而然的踏实。”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采风团落脚盖州市沙岗镇上屯村的营口景程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占地庞大的葡萄连体大棚里,葡萄园的壮观让记者们兴奋不已,纷纷亮出相机、手机抢抓满意的镜头,捕捉最美的画面。

记者们向葡萄园主人了解栽植、培育和管理技术。合作社理事长赵博摘下就近几串葡萄上的纸袋,颗粒大且饱满的“阳光玫瑰”跃入眼帘。早就在地头做好准备的记者们快速按下相机、手机的拍摄键……

“春藤上架翠成窝,颗颗圆光得月多。疑是蕊珠开夕宴,结成珠帐待嫦娥。”我市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近几年,随着葡萄品种的迭代升级,晚熟品种“妮娜皇后”“阳光玫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晚熟的葡萄品种具有着色浓、糖度高、品质好的特点。如今,我市葡萄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排在全省首位。

记者们了解到,目前,我市葡萄种植已经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主要特点: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35.6万吨,产值近40亿元,其中设施葡萄面积达7.5万亩,总种植面积、设施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四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组织化程度逐年提升。目前,我市葡萄万亩种植乡镇包括盖州市九垄地镇、陈屯镇、团甸镇、九寨镇;鲅鱼圈区红旗镇、芦屯镇、熊岳镇,面积达到17.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83.8%。种植面积百亩以上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有营口景程合作社等10余家;10亩以上的专业种植农户占比达到60%以上;鲅鱼圈区红旗镇胜台村、盖州市二台乡石棚山村、鲅鱼圈区红旗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市葡萄从业人员4万人以上,其中葡萄产业经纪人2000人以上。

标准化种植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市葡萄产业发展得益于省果树研究所、省农职院及科技小院的大力支持,每年通过举办葡萄栽培技术人员培训、实地技术指导百余场次,累计培育土专家、技术能手2000余人,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秸秆还田覆盖等新技术,技术覆盖率近100%。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等管理技术的应用为我市葡萄标准化生产,促进提质增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盖州葡萄”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省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盖州市“张朗寨”葡萄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优玥园”葡萄、“盈福”葡萄被评为省百强农产品品牌、“红旗”葡萄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中国最受欢迎农产品”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盈福”葡萄荣获“第十三届省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奖”。我市盛产的葡萄着色浓、糖度高、品质好,主要销往浙江、上海、重庆、广东等省市,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依托优势发展资源,先后建设以葡萄种植、加工及冷藏物流为主的产业融合项目5个,培育出重点企业60余家。目前全市储藏能力达到50万吨,长期储藏量达到14万吨。2022年,盖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产业项目计划投资9.3亿元,通过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促进了葡萄产业全产业链提质升级。

在葡萄种植户金日科的葡萄种植大棚里,记者们近距离和“妮娜皇后”接触,长时间停留在颗粒饱满的葡萄藤下,用手机、相机定格这秋日葡萄园的“丰”景。

盛情的金日科剪下几串“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让记者们品尝。入口的瞬间,大家都被葡萄的香甜征服。问问市场价格、打听一下销路,记者们得知:这样品质的葡萄根本不够卖,早被商家订购一空!

返程路上,记者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拍摄成果:“看看我这张,美吧?”“看看这张,拍得怎么样?”“这张可以做屏保了吧?”

丰收的喜悦在秋风里滋长、蔓延,挂在葡萄架下,挂在农民满是笑容的脸上,也留在镜头里和新闻记者的心坎上!

本版图片由隋春波 仲属宁 崔薇薇 孙文茹

王姝 王晓叶 赵颖 佟婷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