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跟孔子学说话 2024年10月10日

隋春波

国庆节前夕,由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承办的“讲辉煌成就 颂锦绣华章”营口市社会各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演讲比赛圆满结束。望着选手们在演讲台上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不由想到孔子对言语的论述。

《论语》中,与言语相关的记载比比皆是。首先在《学而篇》里,孔子提出一个观点叫“敏于事而慎于言”,即做事要勤快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里仁篇》中,他再次告诫我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千百年来,这一儒学理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为其两个女儿所起的名字即李讷和李敏。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工作)兢兢业业,但不擅长当众讲话,不能轻松自如地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敢轻易展示自己的个性、坦露真实的想法,归根结底,也是拜“谨言慎行”的传统观念所赐。

其实,让我们闭嘴的孔子自己很会讲话。课堂上,通过高中古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我们可以窥见他点评弟子时的挥洒自如、纵横捭阖;辩论时,针对子路“子之迂也”(《子路篇》)的嘲笑,怒不可遏的孔子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的排比句、贯口词,逻辑严密、层层递进地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得头头是道;他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有九思”以及“六言六弊”等见解,均条理清晰、见解深刻、滔滔不绝、诲人不倦。

这么能“侃”的孔老师,却一直叮嘱我们“少说话对你有好处”,到底几个意思呢?

首先,孔子讨厌花言巧语、纸上谈兵的人。

《先进篇》中有一段文字,列举了具备某些方面才华的孔门弟子名录,其中“言语”类高手分别是宰我和子贡。子贡的口才读者皆知,那个叫宰我(也称宰予)的家伙,则让孔子大为光火。大家都知道,孔子说过一句骂人不带脏字的狠话,叫做“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公冶长篇》),所骂之人即为宰我。起因是“宰我昼寝”——宰我大白天(估计是在孔子的课堂上)就呼哈呼哈地睡着了,睡得还挺香,孔子劈头盖脸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为啥?孔子解释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一开始我和别人打交道,都是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一定能做到;“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现在我和别人打交道,变成听了他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如何行动;“于予与改是”,是宰我让我改变了以前的观念。

这说明,宰我曾在孔老师面前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说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可结果,小嘴叭叭的,尿炕哗哗的,转眼就变成一条梦会周公的瞌睡虫,令孔子极为愤怒。他甚至总结出“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篇》)等结论,都是针对宰我这种“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云。

其次,孔子讲究说话要分场合、身份。

《乡党篇》中,记录了当时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说话方式:

“孔子于乡党,恂恂(音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孔子衣锦还乡面对家乡父老时,态度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站在宗庙里、朝廷上,则谈吐流畅条理清晰,只是措词非常谨慎。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音yín)如也。”上朝的时候,与比自己职位低的下大夫谈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与和自己职位相同的上大夫谈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

看,这就是不同场合不同说话方式的无缝切换。

发现谈话对象的某些不足后,说话态度及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对待君王(领导),孔子的观点是“勿欺也,而犯之。”(《宪问篇》)第一,你不能巧舌如簧、胡编乱造欺骗君王(领导);第二,君王(领导)有了过失,你要敢于犯言直谏。就算做不到“为正义高呼,为真理呐喊”,至少应该说真话,讲实话。再如看到父母身上的缺点,要做到“几(音jī)谏”——点到即止地、委婉地提意见,不能像父母纠正子女缺点那样正颜厉色、吹胡子瞪眼。又如劝告朋友改正缺点时,孔子给出的建议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篇》)朋友做了错事,要尽心尽力地劝告并引导他改正。若是朋友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甚至自取其辱。

第三,孔子认为说话要学会把握“度”。

他提示我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卫灵公篇》)该跟对方掏心窝子的时候却没说,你会失去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不该跟对方说心里话的时候却说了,你那是没头脑、说错话了,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当把柄。此外还有“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季氏篇》)没轮到你说话的时候你咣咣开炮,这叫毛毛躁躁;该你说话的时候你哑火了,这叫遮遮掩掩;不看看对方的脸色(察言观色)就贸然开口,你这叫瞎!

更沉痛的教训是:“事君数(音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篇》)频繁地给君王(领导)提意见,会招致羞辱;频繁地给朋友提意见,朋友会逐渐疏远你。为什么?因为君王、领导、朋友也是人,是人都有缺点,是人都要面子。你总给人家提意见,让人下不来台,最后“水至清则无鱼”,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最后,孔子希望我们把口才用在“正地方”。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一些口才了得的“纵横家”四处奔走游说,为各自君王一统天下献计出力,借此实现自己“野鸡变凤凰”的飞黄腾达之志,其中公孙衍、张仪的表现颇为抢眼。孟子的学生景春称二人为“大丈夫”,赞美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详见初中古文《富贵不能淫》)。孟子却轻蔑地称之为“妾妇之道”,说他们只知顺应各自君王的野心,不管天下苍生的死活,跟一心顺从自己丈夫的傻老婆一样。这样的“好口才”不值得赞赏,这样的人也称不上“大丈夫”。

科技时代,人们越来越发觉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过,就像上述内容所说,口才不是为了比赛中口吐莲花展示才华,也不是为了聚会时驾驭全场卖弄学问,更不是为了职场上吹吹捧捧谗上媚下。口才是表达思想、增进了解、加深情感的交流方式,是激发正能量、凝聚战斗力的语言武器,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声音。


202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