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海林
有句名言:“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履历。”
于国家而言如此,于城市而言亦然。于是我们不妨套用:营口市博物馆就是营口这座城市的履历。
8月23日,在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以营口城市命名的营口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
营口的履历,这一刻叫响全国。
文物不言载千秋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从博物馆“这扇窗户”往里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便浓缩在眼前。
营口市博物馆成立于1981年,前身是市文物管理办公室,2004年在现址开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览面积1700平方米,属于地方历史类博物馆。
丰富的藏品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市博物馆馆长王伟告诉记者,多年来,市博物馆不断摸索和创新藏品征集方式,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藏品征集。经过多年积累,藏品数量不断增长,馆内现有文物藏品517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59件/套,三级文物524件/套,一般级别文物4586件/套,藏品资料416件/套。馆内还藏有驰名中外的金牛山遗址人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及青铜器、陶器、钱币、书画、火花、皮影、度量衡类、织绣类等14类藏品,共5148件(套)。
近几年,市博物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开展征集。其中织绣类藏品、度量衡类藏品的征集,填补了市博物馆两类藏品的空白。独具特色的民俗类皮影、火花类藏品不断丰富,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内容。目前,皮影及火花类藏品已制作成流动展框,与省内外多家博物馆进行馆际交流。馆藏辽南皮影、营口火花、馆藏度量衡文物及营口近代历史文物均成系列。
穿越展览看古今
博物馆的工作职责丰富而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则是宣教和展览。
市博物馆是一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但从未对营口市民设防。市博物馆始终以“创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为理念,为全体市民打造不设防的精神家园。特别是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博物馆广泛利用各类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营口古代文明展》《营口近代历史展》和贾平西美术馆三个基本陈列展览常年免费对外开放。300余件文物展品、近百件近代文物和贾平西先生28幅精品画作,以及“金牛山人”和“盖州古城”两个场景复原,再现了自28万年前金牛山人以来,营口的古今历史和当代文化的精彩篇章。
市博物馆的参观之旅,实际上是一场穿越之旅。当你的双脚迈入博物馆大门,思想和眼眸便会自然而然地穿越到营口的昨天。走进展览现场,透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件件穿越千年的文物,你会依稀看到28万年前金牛山上的动物跃动,听到汉魏隋唐的战马嘶鸣,眼前甚至清晰浮现晚清时期营口港埠的繁华,耳边响起营口的英雄儿女抵抗侵略者的枪声……
一字一句写乡愁
市博物馆是一个包罗万象、蕴藏万千的文物世界,也是老营口城市记忆的展示厅。
除了三个基本陈列展览,馆内还设有临时展厅,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专题展20余个,成为解读历史、传承文化、普及知识、启迪心智的重要文化阵地。市博物馆把展览阵地拓展到市外、省外、境外,把优秀文化送进军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努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博物馆,把博物馆办成没有围墙的群众精神家园。
市博物馆还主动与社区等单位合作,把展览办到县(市)区和基层,把展览办到群众身边。2016年,市博物馆与西市区五台子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共建了我省首家社区博物馆,投入资金建设《百年商埠》《寻常物语——辽南民俗文化展》两个社区展厅,并提供展馆陈列方案、展品展柜及展馆展陈等配套设施。与老边区档案馆共同举办《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
2023年,市博物馆深入基层举办流动展览33场。《城市记忆——营口老地名图片展》陆续在老边区边城镇、柳树镇、路南镇和老边街道办事处等乡镇各村流动巡回展出,深受群众欢迎。《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深入到大石桥市各社区、广场进行流动展览。《圆梦——从北洋铁甲到航母舰队图片展》《营口近代历史图片展》等流动展览走进西市区部分小学。
市博物馆还千方百计利用文博资源,在节假日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开设的小小文博讲解员培训选拔等活动报名异常火爆。潜心研发并推出的书画装裱课程、考古课程等更是彰显了文博的魅力,让参与者在活动后意犹未尽。
虽然与大城市的博物馆相比,市博物馆的家底儿不算厚实,但他们积极开展馆际、馆校之间交流,将具有营口历史记忆的地方特色展览向全国推广。《方寸印记——营口百年火柴工业及馆藏火花艺术展》在大连博物馆、渤海大学辽西走廊博物馆陆续展出,通过火花珍品560余枚,实用火柴盒60余盒等展品,唤回了人们关于“营口火柴”的亲切记忆。精心打造的辽南皮影展远赴湖北省恩施市博物馆布展,不仅受到欢迎,还收到了南方一些城市博物馆的巡展邀约。市博物馆与渤海大学历史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书,开启了馆校全面合作交流的序幕。
凝心聚力上层楼
一座博物馆之于一座城市,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王伟认为,博物馆可以塑造城市品位。大多数博物馆建在城市中心,甚至许多博物馆本身就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场馆规模、藏品数量、展览数量以及服务能力,很大程度反映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博物馆以此为抓手,不断强化环境、文化、空间、活动、设施等指标,在2023年全国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获得优秀,各项指标在全省同级博物馆中位列前茅。去年12月以来,市博物馆开始着手国家二级博物馆争创工作。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紧张繁忙的长期筹备,在提交了近千份说明材料后,终于顺利通过网上申报。
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营口市博物馆榜上有名。
用王伟的话讲,得到这个荣誉,市博物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光。其实,这不仅是市博物馆一家的荣誉,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有光。
那么,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对我们的城市和每一位市民有什么意义呢?
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前任市博物馆馆长阎海认为,此次晋升,与其说是博物馆级别的提升,不如说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转型、城市文旅融合水平提升的体现,更是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体现。
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历任馆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的心血和里程碑。这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文物不言,自有千秋。市博物馆通过一次精彩的跨越,为城市的履历填写了精彩的一笔。
市博物馆的文物和它们的故事,等你一起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