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轻人乐为情绪价值买单 2024年10月11日

本报记者 崔薇薇

购买解压玩具,制作手工制品、创意插花……如今,一些新型消费方式不仅让年轻群体有了更多的情感寄托,也带动了他们的“情绪消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为情绪价值买单。

情绪消费逐渐成新热点

今年“十一”假期,在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内,几家个性礼品店的顾客络绎不绝。在一处展示台上挑选解压玩具的宋女士告诉记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会买一些解压玩具,像捏捏乐、解压本、手绘手机壳等等。这些小东西虽然不贵,但能让我放松一下心情。”记者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像宋女士一样的消费者选择购买解压玩具等产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希望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寻找一丝快乐和慰藉。

市民张女士也是解压玩具的忠实爱好者,她经常会在网上购买有美好寓意的摆件,摆放在办公桌上。“每次看到这些东西,心情都会莫名地好起来。”张女士对记者说,“我还给孩子买了励志笔筒,上面写着‘学习很苦 坚持很酷’,每当他学习疲惫或者拖沓的时候,看看这个笔筒,就会重新振作起精神。一个小小笔筒就能提供小小的情绪价值,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记者注意到,在某网购平台上,一款售价约5元钱的兔子解压玩具销量达10万件以上。不少带有情绪抚慰价值的手机壳、衬衫和玩具手办也成为热门选择。

今年国庆假期,小刘和小赵两位大学生相约到营口辽河老街拍了一组古风服饰的艺术照。搭配好一整套妆造后,小刘开心地对记者说:“穿着有年代感的衣服,到老街拍上一组照片,氛围感立马就出来了!”小赵告诉记者:“我俩早就想来拍一组古风写真了,拍了美照,心情都变好了!”

记者注意到,节假日期间,市民们除了选择传统游乐项目之外,拍写真、手工制作等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对他们来说,这些娱乐项目承载着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他们在分享和体验的同时,也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感动。

新消费理念催生新业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当下年轻人的情绪消费方式可谓花样繁多。他们怀揣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新理念,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催生了一系列以疗愈、手工DIY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新业态。

市民温女士每隔一段时间,就和朋友相约到市区南部一家花艺店学习插花。“父母经常唠叨,这些东西不当吃不当喝,没啥用。可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解压和放松身心的方式。”她告诉记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我还会选择做一些手工艺品,比如编织、珠串、陶艺等。这些手工活动不仅让我心情放松,还能让我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花艺店老板表示,该店利用传统插花工艺,吸引了很多顾客光顾。“来店里玩的多为年轻人,他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其实,这些青年群体也面临着许多工作、家庭和健康方面的压力,他们的消费需求正逐渐从功能性向情绪性转变。”

情绪消费的兴起,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新业态。记者发现,从线上的“情感树洞”“叫醒哄睡”“心理疗愈”等服务,到线下的手工DIY等活动,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无论是解压玩具、寓意摆件,还是某些虚拟商品,这些看似实用性不强的商品,却因能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等需求而备受追捧。

中消协今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提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

专业人事提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理性和谨慎同样至关重要。在满足自身情绪需求的同时,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注意在消费过程中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