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让高原学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4年10月22日

(上接1版)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便成为上海市和果洛州为高原牧区学子打造的“飞地学校”。

同时,上海选派7名援青干部人才“组团式”支援这所学校,并面向全国招募优秀教师。

“学习生活环境改变了,教育资源丰富了,孩子们学习成绩迅速提升。”来自上海、在青海工作近两年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说,这所学校2019年建成,2022年首批高考生本科上线率约68%,创下果洛地区的历史新高。“2023年,学校高考生本科上线率突破70%。”

学校里,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不仅有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还成立了管乐团、空手道、机器人、书法等学生社团……

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不局限于课堂。叶西才让说,学校还会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我们还有去江苏、上海等大城市研学交流的机会。”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说,上海援建的这所中学,培养来自果洛牧区的各民族孩子,成效明显,意义深远。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书记的殷切关怀,激励着大家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常途说。

目前,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办学经验正在复制推广。毗邻西宁的青海海东市,江苏、上海、青海三地携手打造的另一所“飞地学校”——果洛海东中学正在加紧建设。

果洛州教育局局长久迈旦增介绍,学校预计可容纳3000名学生,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3倍多,这两个学校将来可承载果洛州高中教学人数的一半以上、初中教学人数的五分之一。

“志愿教师”:在大山里点亮希望

上升2.9个百分点!

这是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今年高考本科升学率相比去年的积极变化。在援青教师努力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学校教育资源力量明显增强。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今年2月底,55岁的上海市鲁迅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罗天华,和11位上海教师赴青海开展“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数学学科工作室”负责人,上完第一节课后,罗天华有两个感受:孩子们很认真但基础薄弱;学习很努力但不善于思考和提问。

对此,罗天华与其他援青教师仔细研讨,带领本校老师调整教学思路:以增强孩子学习动力与信心为导向,重塑学业水平评价体系……

教学策略调整,效果明显。课间,不少孩子抱着习题册,围成一圈请教老师。“这场景以前几乎看不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了。”果洛民族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多杰才旦感慨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刚来时头疼,现在也时常睡不着觉,不过一看到孩子们成绩提高,我就动力满满。”上海援青语文教师蒋红武说。

蒋红武还与果洛三所州属高中的6位语文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只要当地老师有提升业务的需求,我们会调动各方资源全力以赴。”蒋红武说,今年她将带领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教师代表赴上海开展教研活动,共享最新的教研成果。

一批又一批人接续不断的努力,终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2010年以来,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山东等省市不断深化教育援青工作,先后选派近2000名教师来青支教,培养教学管理、教研、教师骨干8000余名,为青海省的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动力,让高原牧区的孩子绽放更加绚烂多彩的梦想。

新华社西宁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