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张忠涛 散文作品 读书 寻找灵魂的栖息地 2024年10月28日

据说,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有些人认为,读书不能快速并直接带来财富,带来官职,带来健康;不能直接消除烦恼,改善人际关系。

然而,无用之用为大用。读书,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读书会让人内心生发理想,灵魂有处安放,不再焦虑、迷茫。空间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有了思想,在茫茫宇宙中这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我”就不只是吞吐物华、制造垃圾的躯壳。有理想有灵魂,人就会内含珠宝,外放光华。理想中的自己也会对现实中的自己时时观照,时时警醒。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用新思想替代旧思想,新理念替代旧理念,新行为替代旧行为,新习惯替代旧习惯。思想理念与行为习惯相互作用,慢慢形成良性循环。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过程。读书的人,每天都在更新自己,每天都能做出新的选择。不读书的人很容易陷到天天刷视频、打游戏的“深渊”中去。时间长了,人的目标感和行动力都弱了。很多人就这样每天沉沦在庸常、琐碎的生活里,百无聊赖,想拯救自己又无能为力,想下决心改变却又依然每天重复过往。

读书让我们每天都爱思考。清晨醒来,我们不是随着惯性走,而是有思考、有计划、有选择地行动。每天出去工作,不是受谁压迫、差遣,也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按照灵魂指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都有收获和欣喜,都有完善和提升,都感到欣慰和幸福。每天早起,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会让我们忘记年龄,专注内心,果敢行动。

生活中,人们并不缺少反思。很多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想改变。但现实却是,我们一边自责,一边放纵,越自责越放纵。我们是靠心灵的指引改变自己还是靠生活的教训改变自己呢?挫折可以经历,但我们承受不了太多。挫折之后,我们往往没时间、没能力、没信心从头再来。多数情况下,打击只是生活的磨砺,并不能真正让人清醒。人间清醒,只能在宁静、和谐的内心里出现;在读书、走世间路、阅人情的过程中产生。

读书让我们学会坚持。读不同的书,就像交了不同的朋友,这些朋友每天都会提醒你。这种提醒及时、全面、深刻,帮助我们描绘人生蓝图,建立系统化思维。

关于读书,我的个人观点是:

读书既要博观更要约取。人间值得深读精读的书不多。正如人们都在说话,但没有多少人的话值得一听,又如这世上有那么多的人,但值得深交的人不多。不值得一听,我们都听过;不值得深交,也都交过。如此我们才知道什么话是好话,什么人是好人,读书也是如此,先广泛涉猎,再择要精读。

读书之法是边做事边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做事的过程中阅尽世情,读书才读得懂,读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知,做事才能做得顺,做得好。

读懂自己才能读懂世界;读懂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读书既要博古又要通今。不读古人书终归浅显,不读今人书又脱离现实。读书要贯通古今才算透彻。既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掌握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