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记者及记者节的由来 2024年11月07日

资料图片

关于中国记者这一职业的诞生,新闻史学界较统一的认识是,源于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唐朝的邸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强大的朝代,经济、社会、技术的进步,为唐朝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唐朝报纸名目繁多,有“进奏院状报”“状报”“报状”等——统称邸报。负责发布邸报的人当时并不叫记者,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可视为最早的专职新闻工作者。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记者,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晚期。彼时日本新闻界开始频繁使用汉语中的“记者”一词指代新闻人。十余年后,中国报人将之载于华报,后为国人所知。

民国时期,我国掀起一股办报高潮,记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逐步提高,涌现出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等一批优秀记者。他们铮铮铁骨,坚韧不拔,甚至为追求真理付出生命,让记者真正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尊重。

生于1886年的邵飘萍是中国早期记者的杰出代表。1918年10月,他在担任《申报》记者和创办新闻编译社的基础上,在北京创立《京报》。在《京报》编辑部,邵飘萍挂出了自己亲手书写的“铁肩辣手”条幅,勉励同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以《京报》为阵地,为五四运动呐喊助力。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邵飘萍一连数月在《京报》上报道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同年,在李大钊等人介绍下,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奉系军阀占领北京,随即大肆抓捕革命志士,邵飘萍在京报馆附近遭到诱捕,4月26日凌晨英勇就义。

1937年11月初,淞沪会战硝烟弥漫。范长江、夏衍等人在上海协商决定,组织一个永久性团体,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1月8日,15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在隆隆炮声中宣告“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中国记协前身)正式成立。青年新闻工作者们活跃在抗日战争最前线,被誉为“手无寸铁的百万兵”,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的辉煌篇章。

记者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更是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任英国《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他不仅爱好和平、主持正义,还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采访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等革命领导人。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他的经典著作《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引起极大轰动。时至今日,依然有人称赞他“改变了中国革命舆论环境”,是“改变世界的传奇记者”。

新闻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主席曾为新华社等媒体撰写过许多重要新闻和社论,鼓舞军民士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就有记者节。那时的记者节并不是11月8日,而是9月1日。“九一记者节”诞生于“国破山河在”的那段岁月里,是新闻界的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抗争而来的。

1924年,刘煜生在江苏镇江创办《江声日报》,该报消息灵通,记载翔实,在社会广受欢迎。1929年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到镇江,《江声日报》成为省会报纸。顾祝同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后,令各县设立毒品缉查所从中抽税,刘煜生公开批评,为顾祝同所忌恨。彼时,《江声日报》的副刊《铁犁》经常刊登一些不满当局的文艺作品,顾祝同便命人从中寻找出几段“反动文字”,断章取义后,以“宣传共产”的罪名,于1933年1月21日将刘煜生枪决。

1933年1月22日,上海《申报》刊载了刘煜生被枪决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抗议浪潮很快席卷全国。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9月1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1934年8月,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一倡议很快得到各地新闻界的响应,都在9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直至扩及海外华侨新闻界。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由于没有确定具体日期,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都没有机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列入了“记者节”。中国记协经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记协代表着全国55万名新闻工作者,以其成立日11月8日作为记者节日期比较适宜。上报后,中宣部、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2000年11月8日,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记者节。

“历史工作者记录昨天的历史,新闻工作者记录今天的历史。”品味着学者吴晗的如是评价,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外——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记者,源于意大利威尼斯。14—15世纪,随着文艺复兴思想逐渐萌发,整个欧洲社会千变万化,各大城市的贵族、商业领袖及有社会名流急于探知掌握世界各地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政商资讯。16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交通与商业中心后,一些精明的威尼斯人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物价行情、船舶启航等信息,整理后公开售卖,手抄报由此诞生并在欧洲风靡一时。后来,那些以搜集和售卖新闻为生的人被称之为“报告记者”“手写新闻记者”或“报纸记者”。这就是现代记者的前身,并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

17世纪,英国经济加速发展,中产阶级崛起,新闻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彼时的新闻记者,其实是被称作“报信者”的手抄印刷品的出版商。19世纪,随着美国商业报刊、通讯社产生以及大众报业崛起,新闻事业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记者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从社会分工中确立下来。

站在历史舞台上的记者们在许多国家都备受尊重,专门设立了相关节日。每年的9月8日是“国际新闻工作者日”,又称“世界新闻记者日”或“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是为纪念1943年9月8日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捷克斯洛伐克新闻记者尤利乌斯·伏契克设立的。他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18岁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任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该报驻苏记者等职。他坚持新闻自由,决不妥协让步,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不朽名篇《绞刑架下的报告》,坚持反法西斯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