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中学七年一班 张允馨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尽管我有初中之后睡得晚,起得早的心理准备,但是每当清晨闹钟响起的那一刻,我真的很困。
开学第三天晚上,一个作文就把我搞得比前两天晚睡了一个小时。匆忙洗漱完毕,妈妈问:“你明早六点能起来吗?”
我疲倦地回答:“能。”
感觉没多长时间,闹钟就讨厌地响了。我心想:“是不是定错时间了,还是闹钟坏了?再睡一会儿吧!”
我顶着闹钟的干扰继续睡觉。终于,闹钟放弃了它的执着,安静了,我可以清净地再睡一会儿了……
这时,平时温柔的妈妈推开门,和闹钟做了“接力”,我感觉她无比地不可理喻。“我再眯一会儿,马上……”
我做了个梦,老师严峻的面容出现了,她指着我说:你迟到了!
我一激灵就起来了。瞄了一眼闹钟,六点十五。还好,接下来快一点还来得及。我几乎闭着眼睛完成了洗漱,吃饭时更是三口并成两口。伴随着妈妈的唠叨,我飞奔在上学路上,脑海中浮现出钱学森、黄令仪、南仁东……如果我想成为像他们这样伟大的人,首先就要做到早起,但按时起床这个事情真的有些困难。我心中暗想:“明天闹钟一响,第一时间就要起来,决不能再赖床了!”
踩着铃声,我跑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终于松了一口气。我心情愉悦,斗志昂扬,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早自习。
人生中的很多困难比按时起床更难,如果连早起的苦都吃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与其在挣扎中蹉跎岁月,不如在奔跑中接近理想。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永远在坚持。加油吧,少年!
教师点评:
《那一刻,我真___》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很强烈,让你印象深刻。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小作者独辟蹊径,以“困”来补充,这个题目非常大胆。敢写人所不敢或人人都有却无人愿意写出来的内容,这就叫创新。
困,就是困倦,是没睡醒的状态。这种经历人人都有,可是,谁又能将起床时最艰难的一瞬间这样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呢?读罢全文,感同身受,起床困难的各种表现写得真实具体,不假不空。例如,当妈妈问我:“你明早六点能起来吗?”我疲倦地回答:“能。”疲倦是当下中学生普遍的状态,“能”,一个字干净利落,尽管疲倦,但必须起床,为下文埋下伏笔。
在顶着闹钟干扰继续睡时,竟然做了一个梦,一激灵就起来了,“瞄”了一眼,六点十五了。“瞄”一字传神,睡眼惺忪时,不可能睁开眼睛看,迷迷糊糊的状态一下子写活了。此时,离到校时间仅有十分钟了,所以,伴随着妈妈的唠叨,早饭稀里糊涂囫囵吞枣地吃进去了,多么真实的生活场景呀,如现场拿手机拍的视频,无需剪辑,可谓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状态,真实的感受。
小作者将压力写得淋淋尽致。动力也写了,钱学森、黄令仪、南仁东这些闪光名字的背后,是他们废寝忘食地奋斗。小作者志存高远,看她想到的一串名字,就知道她人生的榜样是谁了。
最后,她类比了起床的困难和人生中的困难。反问句,“与其……不如”关联词语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语势,还表达了少年心中的坚定。结尾以“喷泉”“瀑布”“水”的形象,表达了别无选择的坚韧和坚定,升华主题,意味深长。最后还不忘自我激励:“加油吧,少年!”
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唯有真实,才能真切,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产生共鸣。文章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语言干净利落,修辞手法恰当贴切,口语入文,生活化气息扑面而来。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指导教师:市第一中学 黄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