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永春老师病逝的消息时,我正在参加营口新闻传媒中心通讯员培训。营口市历史学会名誉理事长阎海让我以学会秘书长的身份代表全体会员在告别仪式上宣读悼词。这个时候,培训的隋春波老师也正好讲到《营口日报》曾和市历史学会联合开办的“营口史话”版。学习结束后,搜索了一下刘老师的资料,原来从2014年6月开始,刘老师就为“营口史话”版撰写营口历史故事,前后发表了近百篇。
记得今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在营口辽河老街,学会携手致公党营口市高校支部、民盟大石桥支部共同发起“爱我家乡——营口历史小小传承人”公益活动。作为学会副理事长的李永春老师自告奋勇当起了老街百年老建筑的讲解员。活动当天,40多名中小学生由家长陪伴,参加了这一活动。孩子们的天性使然,都在四处奔跑嬉闹。刘老师把孩子们集合到一起,拿着自制的鸡毛信、过去西大街的老照片等,讲述起老建筑的故事。幽默生动的讲述,令现场瞬间安静,孩子及家长们都被他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听这位老爷爷讲故事。每当经过一处老建筑,孩子们就会来拉着他的衣角问东问西:“刘爷爷,那时候他们用什么枪打仗啊?”“刘爷爷,信件上为什么要加羽毛啊?”“刘爷爷……”刘老师喝水休息时,讲话用的麦克风被热情的“小粉丝们”轮流保管。起初由奶奶带着的刘老师4岁的小孙子,后来也跟着小哥哥小姐姐们一起喊:“刘爷爷!”“刘爷爷!”“刘爷爷!”……
时值夏季,上午10点多的气温有点儿热,有的家长已躲在不远的阴凉处歇息。可是,刘老师和孩子们对营口老建筑及历史故事的兴趣,并没有因天气炎热而减少一分。如今,回想当时的画面,还能听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着“刘爷爷”“刘爷爷”,还能听到刘永春老师低沉缓慢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
通讯员 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