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农佳嫂”走出传统玉米的新销路 ——记盖州市青石岭镇商台村发展乡村振兴产业的故事 2024年12月09日

孟杰积极组织合作社成员学习玉米深加工产品制作。

孟杰(左)带着家乡特产参加展销活动。

记者 牛梦

“各位家人们,欢迎来到农民的直播间,小黄车里都是咱村老乡自己种植的非转基因玉米产品,有喜欢的就可以下单了!”从今年9月初开始,每天晚上7点钟,盖州市青石岭镇商台村党支部书记孟杰都会准时开播,宣传、销售本村特产。截至目前,直播卖出近2万单产品,让村里传统的玉米种植产业萌发出新的希望。

孟杰,是商台村土生土长的姑娘,家里主要靠种地维持生计。她初中毕业就和父亲一起赶着马车,走遍周边的村子卖粮、换米。农民种植玉米赚得太少,市场销售也看不到很好的前景。究其原因,还是产业发展模式太传统,产品没有特色,卖不出高价钱。在这片土地上种了几十年地的乡亲们,思维和种地方法已经固化,有人说啥品种高产就种啥,有人说啥化肥好用就用啥,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想要改变何其难。

直到2018年,孟杰做了市场考察后,回到村里发起成立了农佳嫂种植畜牧专业合作社,有7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思维发展玉米产业。种啥?咋种?咋卖?都要自己说了算。

先说种啥?村里农户多年都是种植玉米,玉米种植产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产业链条长,深加工产品也比较丰富,加上人们也习惯了种植玉米的轮作规律,孟杰就选择继续种植玉米,做玉米加工品。但是,选择什么品种的玉米是她首要确定的事。必须兼顾产量和质量,让乡亲们比以前种植玉米的收入多。于是,她把市场调研的范围又扩大到一些大城市,到北京、青岛等地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边走边问;又在线上多个购物平台刷同款、看评价,买回来各种各样的玉米产品,召集乡亲们一起品评。

在品评的过程中,就玉米产品的味道,乡亲们都给出不同的建议。大家都说,没有小时候吃的玉米香气浓郁,这也唤起孟杰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她想,如果也能让消费者找回舌尖上的记忆,岂不也是一个卖点?

想要找回老味道的玉米,得先找到老品种的种子。这些年,农资市场上高产、高抗的玉米种子占据C位,曾经的老品种也踪迹难寻。孟杰就再次走访,她去农业科研院校找专家,去周边乡村请教种地的老把式们……终于,她找到了乡亲们口中说的儿时记忆中的玉米种子。就这样,他们把产品定位在“绿色健康老品种”,还申请了商标“农佳嫂”。

只有老品种的种子也并不能完全让产品有很鲜明的特色,于是,孟杰带着乡亲们将种子做了安全检测,确定是非转基因的,用检测报告来为这种子做保障。

在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的春耕前,孟杰把农户代表都叫到家里来,用唠家常的方式和大家沟通。确定了种植模式,管理标准等,又聘请农业专家来给大家讲课。就这样,由浅入深地渗透给大家新的理念,带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因为她知道对于这些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户们来说,条条框框的约束一定不能适应。

300亩地的种植面积,坚持“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的工作量增加很多,每天都能看见乡亲们在田间忙得热火朝天。乡亲们也对这一季的丰收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想看看,加入了“合作社”能有什么不一样?

玉米秋收入仓,场院里满眼的金黄色,让人看着心里就踏实。但对于孟杰来说,心里却是忐忑的,因为他们的产品以及“农佳嫂”这个品牌即将接受市场的考验。

孟杰抓紧组织生产,将玉米加工成玉米糁、玉米粉、玉米飞面等产品,做了不同款式的包装。她在加工工艺、产品定价、宣传物料等方面格外用心,把这个品牌当做一个小孩子去培养、呵护。跑超市,进社区,孟杰想尽各种方法让产品给更多人品尝、了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农佳嫂”系列产品已经铺满营口地区的各大商超、农贸市场。

3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等来的回购订单寥寥无几。怎么卖?成为她和乡亲们急需解决的难题。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很难让“农佳嫂”凸显特色。于是,孟杰找来了面点师,教会村里的妇女姐妹学习花样儿玉米馒头的制作方法,又走进各个超市现场做试吃品尝,乡亲们自己做起了推销员。淳朴的形象,真诚的介绍,浓香的花样馒头,生动地诠释了“农佳嫂”的品牌形象,销量也随之向好,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2019年的元旦刚过,合作社举行了第一次分红大会。孟杰专门准备了红包,把属于大家的钱装进红包,现场发放。社员们在现场就算起账来,和以前相比较,这样的合作模式每亩地多收入200元钱。73岁的徐庆玉,家里有8.4亩地。加入合作社后,他不需要自己再下地干活,都交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收入比上一年多1680元。现场,他拿着红包,喜笑颜开地对孟杰说:“孩子啊,我和你大婶子得请你吃饭啊,咱爷俩得喝点儿。”

分红大会结束后,还有3户社员没有来领钱。这3户人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孟杰要把他们那份分红送到家里。除此之外,她把自己给这3户人家的慰问金也装进红包,这件事她已经坚持5年了。

那一年春节,乡亲们谈论的话题都是关于合作社过去一年来的经历,也感慨着“思路改变销路,合作才能共赢”。

这些年,合作社也创造了很多荣誉,被评选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辽宁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辽宁好粮油”等荣誉称号。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农佳嫂”品牌的产品多次亮相市、省、国家级的展会,被各级媒体报道宣传。孟杰也被全国妇联评选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20年初,她和乡亲们一起向武汉捐赠了20吨粮食,合作社的社员增加到310人,种植面积扩到了1500亩。孟杰也被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认可和信任。2021年,她被乡亲们推选成为商台村的党支部书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身份不一样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也变了,但她的初心不变。孟杰快速调整状态,加强学习,带领村两委成员一起研究村里的工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在村里成立了工青妇委员工作室,发展年轻村民入党等等。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商台村没有村集体经济项目,农佳嫂畜牧专业合作社是全村唯一一个村民参与的经营主体。转变身份的孟杰把合作社的管理经营模式做出了调整,扩大了生产经营项目,增加畜禽养殖,让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发挥各自强项增加收入。

网络电商的兴起,给了孟杰新的期盼。她看见网络直播间里的主播们卖货一次次爆单,羡慕得不得了,这也是打通全国销路的快速路径。咋卖?又成了她要解决的难题。于是,她带着产品到处对接资源,送样品、做讲解、尝试自己开店铺做直播,争取在网上销售,但都以失败告终。她不明白,为什么好东西就是不出单呢?差在哪里?她找到了一位网络主播做交流,了解电商销售从短视频拍摄到账号运营都需要专业、专注的人来做。既然不专业,那就找专业的人来教。她请来专业的老师,组织村里的姐妹们在“妇女之家”了解互联网销售的常识、短视频拍摄的技巧、直播带货话术等等。大家对互联网的了解又深一层,整体素质有所提升,有的妇女姐妹已经开始做起直播。

这次学习让孟杰放松了心态,就像当年领办合作社一样,一切都急不得。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还需要正确的方法,只要坚持初心,打造绿色健康的产品,就一定会等来爆发的一天。

2024年元旦,孟杰辗转找到了一位网络主播,同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她们一见如故。孟杰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让“农佳嫂”产品通过直播间让更多人吃到,自己有信心会让产品回购不断,更想让全村的乡亲们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淳朴的初心,打动了主播,她们决定一起为乡亲们做点事儿。

“大家看看吧,我们附近一个村子的村支书找到我,说都是乡亲们自己种的玉米打出来的玉米糁。你们看看这颜色,金黄金黄的。最主要的是,这个玉米种植过程中一点农药也不用,全是人工除草……”带货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很卖力气地介绍着“农佳嫂”的产品,孟杰盯着手机屏幕,眼睛也湿润了。20分钟过去了,屏幕上显示的订单数量不断上升,500+、800+……最后,这次直播半小时的产品介绍总销量是1800单,这是孟杰和乡亲们在经历几次“触网”失败后第一次突破。

直播结束后的第三天,网友们陆续收到货,给出很多评价。有的人说,是小时候的味道;有人说,实在人卖的东西真实惠;还有人说,价格公道真实等等。刷着一条条图文并茂的评论,孟杰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这是合作社成立至今,她第一次流泪。是激动,也是喜悦,她眼含泪花,深情地写了一段文字发到朋友圈,感慨多年来和乡亲们一路走来的经历,乡亲们在下面留言鼓励就是给孟杰最好的嘉奖。

孟杰坦言,曾经是因为信任,乡亲们跟着她一起开办合作社,所以,她宁愿自己不赚钱,也要保证乡亲们增收,给他们吃“定心丸”。如今,自己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村里的带头人,必须把目光放长远,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谋划,引进更多的资源为村里注入活力,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有奔头。

农闲人不闲。孟杰现在已经开始和合作社的成员做今年的生产总结,商量着2025年的春耕生产,如何保证种地的时间、化肥用多少、人力物力如何调度。种好粮,依然是新一年生产的第一要务。忙完了春耕,她还要接着张罗申办村集体经济项目,让村里的产业再扩大一些,争取把周边乡镇的土地都流转起来,让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