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愿更多营口文物在博物馆“安家” 2024年12月13日

本报记者 丁海林

提及2024年的经历,收藏家杨新涛的感触是“充实而幸福”。 7月23日,他向西炮台遗址陈列馆捐赠清光绪粉彩花卉盘一对,清末青花碗一对,丰富了陈列馆的馆藏。

9月26日,营口电力事业发展历程展开展。展柜中,伪满时期的电表、“满洲电业株式会社身份证明”等文物,吸引了众多电力职工的目光。这些记录营口百余年电力发展史的文物,也是杨新涛捐赠和协助搜集的。

今年,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收到杨新涛搜集的一件珍贵文物——优秀地下工作者、我市第一任妇联主席边江的日记本。日记中记载了张霖、边江夫妇解放前在我市开展地下工作的很多细节,为研究这段红色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这已经不知是杨新涛第多少次捐赠文物了。近几年,在我市每一座陈列馆的布展工作中,几乎都能看到杨新涛的身影。他捐赠的大量文物、尤其是纸张类文物,成为这些陈列馆的珍贵展品,让营口的历史通过文物的展示,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捐赠文物的同时,杨新涛也不断帮助营口历史研究界搜集各类历史图片。还是今年,当他了解到有人从欧洲买回来一张1930年前后拍摄的营口新市街的全景照片后,立即托关系要到照片拷贝。这张照片,为研究当时营口东部地区的街区分布,提供了详实依据。

杨新涛有一本报纸剪报,里面的一篇篇报道,记录了他数年来向我市多个展馆捐赠文物的故事。翻看着剪报,他把一件件文物的故事娓娓道来:

2018年8月,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筹备开馆,杨新涛收藏的1909年为纪念该气象站修建而发行的明信片,成为重要展品。这件文物的发现,对丰富气象陈列馆的实物展品意义非凡,被定为气象一级珍贵档案。为了支援气象陈列馆的布展工作,杨新涛随后又捐赠了70件藏品。

2019年5月18日,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杨新涛捐赠了“营口山海关报表”“营口商会公文抄录”等8件营口近代历史文物。

2019年7月19日,杨新涛向市档案史志管理中心捐赠了38件营口地区珍贵老地契和100张伪满洲国纸币。

2020年1月7日,杨新涛把珍藏的盲文版《雷锋的故事》捐献给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

2022年2月10日,他将“雍正四年重修没沟营龙王庙碑”“乾隆五十三年重修药王庙碑”“嘉庆二十三年示禁碑”等碑文拓片复制品,无偿捐赠给市博物馆。这些拓片填补了营口地方史研究的空白,是研究营口开埠前辽河航运和营口城市起源的重要佐证,为营口辽河文化研究提供了全面、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对于文物来说,其最终且最好的归宿是博物馆。我将继续帮助这些文物找到最适合它们展示的地方,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很幸福的。”杨新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