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学老师讲课几度哽咽,网友:短短几十秒看得落泪 “听完她的课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2024年12月27日

刘洁在阅览室读书。

林罗添骥在上思政课。

你是否看过这样一段视频:一堂思政课上,主讲老师在讲述兰考群众送别焦裕禄的故事时几度哽咽……

在郑州大学周荣方老师的一堂思政课上,在讲到1966年2月26日焦裕禄魂归兰考的一幕时,她说:“那是一个被泪水浸泡的日子,上万群众伫立在寒风中,多灾多难的兰考人民,迎回他们最优秀的儿子……”

课堂上,周荣方几度哽咽、潸然泪下,现场的同学都深受触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网友们纷纷为周老师点赞:“讲好思政课太重要了!思政课需要你这样真调研动真情的好老师!”“听完她的课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洪亮的声音、明亮的眼神、利落的短发,在课堂上激情又知性。这是很多师生对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的第一印象。

思政课该怎么讲、讲什么?周荣方的思政教学之路始于20年前。初登讲台的她满怀热情却又略带迷茫,试图通过与学生的各种互动,探寻思政教育的真谛。

2014年兰考之行,成为周荣方思政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那里,一名老农对焦裕禄书记饱含深情的回忆深深震撼了她:“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已去世半个多世纪的县委书记,依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我脑海中出现了许多个‘为什么’,我发现我有了自己的思考。”

此后,她一次次深入兰考,挖掘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思政教学中。在周荣方看来,思政课不应局限于教室的一方小天地,而应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

这些年,周荣方的脚步遍布基层一线,采访收集众多第一手时代故事。这些经历都转变成了她思政课上生动而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以及自己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周老师讲课和我们的互动非常多,能把我们带入到故事当中去,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周老师把思政课讲活了,听完她的课,感觉浑身充满力量。”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贾昀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陈继元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学子的心声。

在周荣方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并非教师的“独唱”,而是与学生携手的“同行”。她善于从学生身上汲取智慧,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你们知道一棵白菜重达100多斤是真还是假?”

“只有学问做得真、课堂付出得真,对待学生感情真,思政课才能真正讲活讲透、入脑入心。”谈起思政课,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洁深有感触。

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刘洁用“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要求自己,研究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

课堂上,她引经据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思政课讲得趣味盎然。生活中,她是学生身边的知心人,与学生畅谈各种趣事,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一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刘洁问:“同学们,你们买过白菜吗?现在市场上一棵白菜的重量是多少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一棵白菜重达100多斤是真还是假?”

一连串设问,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刘洁因势利导,对“运用理论与实践、事实与数据”等方面组织讨论,在进行点评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刘洁认为,学生爱听的思政课,需要达到心灵上的共情共鸣,才能将道理讲深讲透。

“我觉得我们的关系不局限于师生,也是好朋友,她还经常跟我们分享她上学时的经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袁鸿媛说。

刘洁常会抽出时间和学生聊学习、聊人生规划,倾听他们的心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刘洁利用课余时间,搭建了“久而久思行善政”“久而久思学善政”两个学习平台,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挑选文字、视频、课堂展示等作品,推荐给学生参考,为学生解答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

唐代韩愈《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何以为师?

刘洁的答案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做老师应像“苔花”般,自身不断积蓄“向上动能”,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向上的力量。”

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林老师的思政课有趣又有料,引发我们进行深层次思考”

作为一名“90后”教师,海南大学思政课教师林罗添骥和“00后”学生们打成一片。他发现,“抽象乏味”“晦涩难懂”,是不少学生对思政课的第一印象。

每堂课前,他都会向学生发放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调查问卷,然后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巧妙嵌入课堂教学内容中。此外,他还经常关注学生的朋友圈内容,到热门社交平台搜索当下“00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

日前,在一堂思政课上,林罗添骥从课前调查问卷内容入手,引出课程主题:“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如果要选择一个典型人物或集体作为中国精神的象征,你会怎么选?”

课堂上,林罗添骥从学生们熟悉的人物开始讲解,授课内容不断深入。

课后,海南大学学生郑屹超意犹未尽:“林老师的思政课有趣又有料,引发我们进行深层次思考,恋爱、奶茶、二次元等,看似与思政课无关,却是许多‘00后’大学生关注的内容。”

本学期,林罗添骥为全校1300多名学生上思政课,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知识储备不同、兴趣点各异。每堂思政课前,他都会根据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精心备课。从教4年来,他累计搜集、汇编了超过100万字的案例素材与教学资料。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馨香。如今,看到学生们对思政课的评价,从原来的枯燥乏味变为“妙趣横生”“成风化人”,林罗添骥的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