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诸葛云冰 微小说作品 杜秋娘 2025年01月17日

插图:夏立新

牛车。长安。南门。

轮木与路面碰撞之声愈来愈响,又愈来愈弱,最后消散在城外旷野。杜秋娘没有回头,她知道与南门遥遥相对的乃是皇城——然而皇城如今与她无关,她只有眼前这夕阳下、苍凉的古道上破旧的牛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

“娘娘,您还唱!”说话的是牵牛前行的青儿。

“青儿,我如今不是娘娘,不是傅姆,你叫我姐姐吧!”

“姐,你还是别唱《金缕衣》了。这歌有魔力。皇帝若不是在漳王府听了它,也不会……你也不会被遣归润州!”

“丫头,不要妄自揣测!你以为假扮后生就可出这长安城吗?”

杜秋娘嘴上强硬,但心里在打鼓。

那日文宗驾临漳王府,席间招傅姆杜秋娘唱《金缕衣》,兄弟二人听后长时不语,莫非……

杜秋娘不敢想,只低声道:“《金缕衣》好似穿在我身上,长在我肉里,哪是想不唱就不唱的?”

青儿轻叹一声,不再言语。

车行向东。第三日黄昏,远远的已可望见潼关。

青儿将牛车停在官道边,叫道:“姐,快看,潼关到了!”

杜秋娘掀开帷子,但见峰峦如聚,雄关巍峨,落日余晖,果然壮美无比。

杜秋娘道:“看够就走吧,潼关好看,如今只怕进出不易!”

牛车驶至关口,果然被士卒拦下。

杜秋娘再次掀起帷子,正待开口,见一个将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便对那人道:“老妇从长安来,欲取道潼关回润州去,还请将爷行个方便!”

“润州?多年前倒是有个叫杜秋娘的润州女子,随宫人取道潼关去长安的。”将官道:“那女子人长得俊俏,歌亦唱得好听!”

“将爷原是潼关旧吏,莫怪老妇未能认出!”

“夫人是?”

“老妇正是杜秋娘!”

“杜秋娘?杜秋娘虽是没籍入宫,听闻入宫之后因《金缕衣》唱得好,做了秋妃,与宪宗皇帝举案齐眉,后又做了漳王傅姆,今日缘何狼狈至此?” 将官显然不知朝廷有变,不敢相信眼前老妇便是杜秋娘。

“这三十余年,一言难尽。”杜秋娘凄然道:“如今……除了满头白发,就只剩《金缕衣》了,老妇再唱与将爷听听吧: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正是此调!”将官喟然叹曰:“ 唉,少年不再,歌魂犹存!”言毕,挥手让守门士卒送杜秋娘二人过了潼关。

牛车转向东南,一路车马劳顿,二人风餐露宿。

过了淮河,便是平原。青儿和杜秋娘坐在车上,行走月余,时常被喷薄而出的旭日所震撼。如此便增添了些许乐趣,同时也夹杂了许多感伤。

“姐,回到润州,咱俩好好过!《金缕衣》好像并不坏……”

“妹子素日阻止我唱《金缕衣》,今日为何变了主意?”

“妹子寻思,不管年少与否,抓住每一日,便是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妹子的见识颇有长进,只是……唉!”

杜秋娘想说回到润州,青儿若再跟着我,恐怕便是虚度时光了。杜秋娘轻叹了一声。

青儿毕竟年轻,心思转得亦快。远远的,她看见吴江渡口,便欢叫起来:“姐,快看,到吴江渡口了,过江便是润州地界!”

杜秋娘闻言既喜又怯,却让青儿在附近找地方歇一歇,明早再过江。

青儿拉紧缰绳,正要寻找客栈,渡口一老者却先喊话了:“已到渡口,何以调头?时辰尚早,老夫送客官过去吧?”

杜秋娘不忍拒绝,便应了船夫,又请船夫代沽牛车,换得些银两,付了船费。

船夫道:“二位从何处来?”

“从长安来。”

“夫人可曾见过润州去的杜秋娘?”

“船工何以认得她?”

“数十年前,杜秋娘曾随宫人坐船渡江,到长安去。她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宠妾,润州赫赫有名的女子,老夫是以记得。”

李锜,李锜!这个活在杜秋娘心里的名字,在这吴江之上,一刹那又冒出来,且见风而长,占据了杜秋娘整个心灵。

杜秋娘记得,十五岁时,自己因貌美被李锜纳为侍妾,因唱《金缕衣》深得李锜宠爱。

一日,杜秋娘和李锜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杜秋娘照例唱起《金缕衣》,李锜舞剑相和。正酣畅之时,李锜突然停下,道:“秋娘,今时之月既非古时之月,何以会照见古人?太白谬矣!‘有花堪折直须折’,锜他日有成,必不负秋娘也!”

不久,朝廷强力削减节度使之权,李锜起事,兵败被斩,杜秋娘亦入宫为奴……

如今想来,杜秋娘脑后发凉,着实是《金缕衣》害了李锜,亦害了自己!

杜秋娘回过神来,见船夫还望着自己,慌道:“不曾见过。”

过江之后,杜秋娘遣走青儿,孤身回到老屋。家人因李锜造反受了牵连,尽皆被斩,如今老屋破败,荒草萋萋,不堪入目。

杜秋娘费力收拾,花了些银子请人翻盖屋瓦,遮挡风雨。她又自己垦荒种菜,勉强度日。

一日,杜秋娘正在园间一边摘菜,一边唱《金缕衣》。突然,一中年男子,衣冠薄带行至其面前。中年男子躬身行礼,问道:“夫人可是杜秋娘?”

“官人是?”

“在下杜牧,路过此间,时才听夫人所唱《金缕衣》,实属天籁,故冒昧问询!”

“贱名有辱族姓,老身惭愧得紧!”

杜秋娘知晓杜牧,便请至堂中奉茶。

许是同姓之故,杜秋娘叙事无忌,末了道出心中困惑:“凡此劣缘,皆此曲之祸否?”

杜牧道:“非也!仿佛林间鸟鸣,唤人梦醒,使人心惊,然则梦在人心,惊恐自存,岂林鸟之过耶?此世事无常耳!”杜秋娘释然。

翌日,杜秋娘正午后小憩,忽敲门声起,打开柴门,见是青儿。

青儿不待杜秋娘发问,道:“我有书轴送与姐姐!”

杜秋娘展开书轴,见是杜牧所写《杜秋娘诗》,读至“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不觉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