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霖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是《世说新语》中富有深意的语言。
当代人总是忙碌于各种繁杂的事情中,难免欠缺自身修养建设。因此,我们或许应该再一次打开古籍,重新去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高尚的言行,藉此来提升我们自己。
《世说新语》正是这样一本古籍。《世说新语》是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类,共一千多则。该书生动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士族阶层的轶闻轶事。书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让我感触颇深。
“管宁割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管宁与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锄视而不见,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后来读书时,有达官贵人乘车路过,管宁不为所动,华歆却放下书本去观看。管宁因此割席分坐,与华歆绝交。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交友时,志同道合是多么重要。
此外,书中人物的言语、智慧也令人赞叹。顾悦和简文帝同岁,顾悦头发早白,简文帝询问原因,顾悦回答,蒲柳的质地差,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质地坚实,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一个形象的比喻,既巧妙回答了问题,又说明了人的资质有差异,会导致人生不同。这些言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修养,他们能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危不相弃”即是一个例子。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祸,有陌生人想与他们一起走,华歆表示为难,而王朗则同意了。后来贼兵赶到,王朗就想抛弃陌生人,而华歆却说,人家把性命都托付给了我们,怎么能因为事态紧急而抛弃他呢?《世说新语》还能让我们了解高洁的友谊——荀巨伯的友人身患重病,不能下床,他就走了很远的路去探望友人。不料途中却遇到了战乱。面对凶狠的贼兵,苟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贼兵被其感动,撤兵而去。
《世说新语》就像一面镜子,今人可以窥见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及士族阶层的精神风貌、人生追求。它让我看到了古人的道德准则、智慧、才情和丰富情感,也让我从中吸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注重品德修养,坚守内心的原则。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在与人交往中,要善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这部经典之作,历经岁月沉淀,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学习。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世说新语》对于当时士族阶层的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准则。我们应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去运用这些礼仪,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才算得上真正读懂了这本书,才算得上真正做到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一年一班
指导教师 钟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