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三十而立”和“不学礼,无以立” 隋春波 2025年02月13日

笔者年轻时,国学并不吃香,“三十而立”是我听收音机跟说相声的人学的。当时他还玩儿谐音梗,说“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30岁了,儿子就应该“立”起来了。虽是玩笑话,但30多年前的确如此:营口市内的男女青年都是20岁开始踅摸对象,若过了25岁还没结婚,就算“大龄青年”。我紧赶慢赶,总算24岁把婚结了,26岁有了犬子,基本符合“三十‘儿’立”的时代要求。

转眼,犬子已然而立,春节回家小住。望着“曾经的我”,不由回想起了“三十而立”这个词。

“三十而立”也称“而立之年”,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这句话,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孔子说,我15岁时立志通过学习有一番作为,30岁时能自立于世,40岁时遇事不再感到迷惑,50岁时知道了哪些是不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60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议论,70岁时达到了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的境界。

也有人认为,这句话的核心是“学”,如按上述解释,就成了“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整个“散黄”了。依据“一以贯之”的方法,应解释为:孔子说,我15岁立志做学问,到30岁拥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到40岁在学问上基本没有什么疑难问题了,到50岁悟知了天地万物规律,通过学问把世界看明白了,到60岁对待各种言论都能冷静分析正确对待,到70岁已学富五车,随意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有道理、明事理,大家都认同的。

按下两种解读争议不表,谈谈与“三十而立”相关的另一句话。

笔者办公室门外走廊上,挂着一句国学箴言“不学礼,无以立”。此句出自《论语·季氏篇》,记载了孔子弟子陈亢和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的一段对话: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用现代语言翻译,即:有一天,陈亢问孔鲤:“你在我老师你老爹那里获得了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眨眨天真明澈的大眼睛,答:“没有啊。有一次,老爹独自站在庭院前,我快步从庭间走过。老爹问:‘学《诗》了吗?’我站住脚,诚惶诚恐地答:‘没有。’老爹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跟别人说话。’我回屋后就开始苦读《诗经》。过了几天,老爹又独自站在庭院前,我快步从庭间走过。老爹问:‘学礼了吗?’我站住脚,诚惶诚恐地答:‘没有。’老爹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在社会立足。’我回屋后就开始认真地学礼。我就听到过老爹私下跟我说过这两句话。”陈亢拱手告辞眉飞色舞:“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得到了三方面收获:一是要学《诗》,二是要学礼,三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陈亢不知道,这句“不学礼,无以立”听着简单,其实是孔圣人发自肺腑的经验之谈。他告诉自己的亲儿子,人到30岁之后能够立足于世的重要条件,那就是懂“礼”。

“礼”是什么?是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是言行和思想的和谐统一。简言之,待人接物的礼仪、集体合作的意识、真诚友好的态度……都在“礼”的范畴内。一个人能够自立于世,所依赖的不单纯是耀眼的“985”“211”大学文凭或精深的业务本领,还需要具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不是圆滑世故、见风使舵,不是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而是在彰显自身个性的同时,还能与人和谐融洽地相处。正如杜甫自云“为人性癖耽佳句”,孤军奋战、单打独斗或许能有所突破,但团队协作、取长补短、强强联手岂不更使效率倍增?国产动画巨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之所以能在蛇年春节大热,靠的就是4000多人共同努力的“人海战术”,它再一次证明了集体力量的强悍。

如是,寄语刚过“而立之年”的“曾经的我”——

以“立”明确方向。“三十而立”,并非意味着一个人到了30岁,就能自然而然地立足于社会。置身这一人生阶段,你需要在品德、学识、事业等多个维度构建稳固基础,具备独立能力,明确人生方向,勇敢承担责任。品德修养上,要明辨是非善恶,明晰判断标准,始终保持言行与内心道德准则的一致,知行合一。学识层面上,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事业追求上,要明确人生定位,笃志不怠。

以“礼”彰显魅力。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礼”,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道德准则及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既是个人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石。“礼”体现在言行举止上,要学会在不同社交场合恰如其分地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尊重他人,言行得体,举止优雅。“礼”是道德修养的不断完善,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要通过“礼”提升内在修养,锻造谦逊、宽容、诚信等美好品质。“礼”也是顺利融入社会群体的先决条件之一,要学会团结、引导大多数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创造社会价值并肩奋战。

“礼”是“立”的坚实支撑,“立”是“礼”的必然结果。望“曾经的我”将“礼”融入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早日成为勇“立”潮头的新时代青年。

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