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方城当铺巷的人几乎都知道,当铺巷因“德成按”当铺而得名。“德成按”始建于清初,不论活当还是死当,因出价公道闻名,如今修缮改造后,建成当铺博物馆。
当铺巷西尽头,除了当铺博物馆,还有一座西山钟楼。街道东的尽头,连接斑马线,通向方城的最高楼——八十八层的财富大厦。
街心处有俩摊铺,比邻相守,一家专售方城土特产,怪味胡豆、油炸馓子、各式麻花等;一家则收售二手茶具,壶呀、杯呀、盏呀。“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及的二十八种茶具,这里几乎样样都有,尤其以公道杯式样最多。公道杯有的身短,有的肚大,有的嘴长……陶的、瓷的、银的、铁的、玻璃的,琳琅满目,单凭一双眼睛,压根儿瞧不过来。
这天,适逢中秋佳节,又是午餐时间,土特产摊前围满了人,很是热闹。茶具摊前则相对冷清了一些,只有一个男子在挑挑拣拣。男子的头发有点儿凌乱,直直地朝天立着。男子见摊主不在,举起一个天圆地方的公道杯大嚷:“老板!在吗?”
“在的!你先瞧好了。”答话的是土特产摊主,茶具摊主到财富大厦楼下吃午餐去了。
男子没听见,再嚷。此时,他的手机响了。也不知道是受了惊吓,还是打算腾出手来掏手机,只见他手一松,“啪”的一声,天圆地方的公道杯掉地上了。掉了就掉了,他也不管,电话照接。接完电话,左右瞧瞧,一溜烟儿跑了。
“瞧好了没?”土特产摊主忙完自家的活计,疾步往茶具摊这边走来。
据说二位摊主处得好,无论谁有事离开,另一位都会自觉代售,比售自家东西还上心。
土特产摊主发现“天圆地方”碎在地上,大叫:“哎呀!”迟疑片刻,起脚便往茶具摊铺下踢,也不担心折损了她那亮光闪闪的红色高跟鞋。踢着踢着,她突然不踢了。她想,万一夜里收摊后扎破了路人脚板咋办?就返回去,寻来笤帚,连芝麻粒儿大小的玻璃碴儿都收拾进簸箕里。
她倒掉破碎的“天圆地方”,口哨不由来到丹唇上,“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字未出,嘎嘣一激灵,呀!倒掉了“天圆地方”,待会儿拿什么跟他解释呢?
她晃晃悠悠回到自己的土特产摊前。还没等她想好,一身茶禅白布装的茶具摊主回来了。
咋办?她有些慌了。
“当——”是钟楼的钟声。钟声仿佛给了她灵感,她灵机一动,边掏手机边寒暄:“咋吃恁久呢?”
“哎呀!”茶具摊主感叹着大步向她走来,她却瞧也不瞧他一眼,只管打开微信,大声说道:“转你了,三十三块。”
茶具摊主说:“刚才,就斑马线那,一个胖妹子,一手晃着有点儿脏的遭踩的手机,一手死死拽住一个男子,嚷着要那男子赔手机膜,还有手机壳。过路的人像蚂蚁附糖那样,‘噌’地围上去,水泄不通。那男子倒也爽快,可没卡没现金,微信钱包里只有二百块钱。胖妹子非要三百块钱,那男子急得满头大汗。我这脾气,你是晓得的,哪能瞧着?我赶忙挤过去,帮着出了一百块钱。可胖妹子不收,说冤有头、债有主,谁撞掉谁负责。直到我磨破嘴皮,她才勉强点了头。你说搞笑不搞笑?”说完,茶具摊主转身就往自家摊位上走,也不管土特产摊主笑没笑。
“好人啊!”土特产摊主夸过茶具摊主,她以为打碎“天圆地方”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不料刚才打碎“天圆地方”的那个男子跑过来,递给茶具摊主一百块钱,喘着粗气说:“刚才……谢谢您!”茶具摊主一把捏了钱,瞟眼正紧盯着自己的土特产摊主,大手一挥,勒住嗓门,小声却十分严厉地说:“赶紧走!”
男子犹豫了一下,摸出一沓钱,说:“不……不好意思,刚才没来得及跟您讲,刚才不小心打烂您……您一个杯子,上口是圆的,下座是方的。”他边比划边说,“其实咱也不买,就想问个价。您看多……多少钱,咱赔……赔给您。”说完,又补一句,“刚才,咱一个宿舍的老哥去看病,走得慌忙,钥匙落屋里了,咱回了趟工地,给开了下门……”
“当——”钟楼的钟声又响了。收了三十三元红包的茶具摊主和红了脸的土特产摊主,都吓了一跳。茶具摊主猛地抬起头来看向土特产摊主,土特产摊主倏地别过脸去。
看什么呢?男子很是好奇,不由得瞪大眼睛,跟着二位摊主一起仰望。
钟楼旁边的电线上停着两只鸟,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吵架。
“这是两只什么鸟?怎么吵得这么凶?”男子大声地问道。
茶具摊主转过头来,白了他一眼。土特产摊主也转过头来,白了他一眼。
“什么意思?”男子缩回脖子后退了两步,嘟囔了一句,悻悻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