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河上的浮冰还未完全消融,各种野生鸟类已迫不及待投入春天的怀抱。近日,《营口日报》通讯员、我市摄影家宋振友在辽河沿岸拍摄了一组浮冰与水鸟的图片,让人感受到早春辽河的盎然生趣。
图片中,辽河水载着片片“碎玉”缓缓东流,成群的水鸟振翅而飞,它们把浮冰当作游船,三三两两泊在“冰舟”之上,不时随着流冰的漂移变换队列,好似巡航的船队。偶有浮冰相撞,惊起一簇簇灰褐色的羽翼,转眼又落向邻近的冰舟。最妙的是鸟群起落之时的光影交织、千百双翅膀同时展开的壮观瞬间,河面仿佛腾起银灰色的云雾,一幅生动的“鸟趣图”呈现眼前。
我市摄影爱好者向记者透露,图片中的水鸟大多是在营越冬的,很多选择栖息在人烟稀少的寂静地带。因一些栖息地目前处于封闭管理状态,越冬的候鸟基本未受打扰。
“图片中出现的为绿头鸭、斑嘴鸭,还有一些豆雁……”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林向记者介绍说,今年1月,中心分别在四道沟码头、西炮台、永远角湿地、造纸厂附近鸟岛进行湿地越冬水鸟同步外业监测,发现了豆雁、绿头鸭、斑嘴鸭、红嘴鸥、西伯利亚银鸥等越冬鸟类,还监测到猛禽白尾海雕1只。我市越冬鸟类种类及数量的不断攀升,彰显了我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市林草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科负责人蔡东军告诉记者,为有效维护候鸟等野生动物种群安全越冬,防范非法猎捕猎杀候鸟等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市林草局对候鸟越冬地实行常态化巡护监测。同时,该局购买了玉米等谷物,用于极端天气条件下辅助投食,保障鸟儿温饱越冬。此外,采取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广泛开展保护宣传活动,还发动志愿者积极参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野生鸟类越冬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崔薇薇/文 通讯员 宋振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