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雷锋 我们的榜样 2025年03月19日

本报记者 孙文茹

守护百姓平安

“我是一名派出所民警,我的职责就是守护辖区安宁、守护百姓平安。”这是盖州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教导员李振波常说的一句话。

西城派出所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较多,治安较为复杂,警情较多。李振波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辖区特色的工作方法,有效提升社区警务效能。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宗旨、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走社区、进民户,探索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管理新途径,推出了“零距离接触群众”工作法,先后帮助群众213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

从警26年来,李振波扎根基层一线,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他不惧危险、不畏生死,彰显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情怀。

2024年5月7日清晨,刚值完夜班的李振波在回家途中,发现盖州市大清河岸边站满群众,许多人拿着手机拍摄。李振波赶紧跑到河边,只见距离岸边大约150米的河水中,一名男子在不断挣扎。李振波意识到,如果再不施救,落水者危在旦夕。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一面飞快地脱掉上衣,一面让岸边群众报警,然后一跃跳入河水,拼尽全力向落水者游去。游到跟前后,他用尽全力拖着体重100多公斤的落水者,艰难地向岸边游来。由于落水者太重,李振波多次险些沉下水面。快到岸边时,热心群众合力将他与落水者拖到岸上。此时,李振波累得筋疲力尽。同事将他送到医院后,才发现他的脚底被划出好多口子,耳道也因进水引发急性中耳炎。

同事看望他时问:“你这小体格,既没受过专业训练,又有严重的肩周炎,为啥还要下水救人?不害怕吗?”李振波回答:“因为我是警察,穿上这身警服,救人责无旁贷!”

李振波跃入河中救人的视频被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后,网友们纷纷点赞。他奋不顾身的救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光明日报》《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辽宁卫视等40余家媒体对其进行采访报道,全网阅读量达1.16亿人次。

面对不法分子,他从不妥协,勇敢守护平安;面对人民群众,他用真心付出,赢得群众称赞;面对危险,他勇于上前,用忠诚铸就警魂。李振波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一往无前,头上的警徽闪闪发光。

普法一线“花木兰”

她是普法领域默默耕耘的追光者,长期从事普法宣传工作。作为营口市司法局的一名科员,栾西克服单位人员少和家庭负担重的双重压力,秉承“我多做一点,就有更多人了解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信念,将工作放在第一位。

多年来,栾西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普法志愿者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田间地头,她采取“地摊式”普法,向群众解读《民法典》中涉及邻里纠纷、民间借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引导群众学习了解新的法律规定。

栾西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她自学新媒体视频动画制作,综合运用多媒体新技术制作法治动漫30余部,推送的普法短视频《骗子的“梦想”》获得第十八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参与策划了《营口律师说》《跟着法治副校长学点法》《法治副校长的暑假法治课》等普法栏目,让法治宣传更为通俗易懂、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不断提高群众的接纳度。

为进一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2024年,栾西组织开展专题普法130余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9个,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4111名,农村“法律明白人”覆盖率、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均达到100%。创建“省级普法示范点”42个。截至目前,全市643个行政村完成了学法用法示范户的评选工作,村级覆盖率达100%。她还牵头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定期宣讲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量身定做“普法菜单”,进行现场“点单学法”,2024年组织普法宣传活动近40场次。

2024年以来,栾西参与策划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通过法律咨询、专题讲座等方式,共开展宣传活动270余场(次),印发各类普法宣传资料10余万份,制作宣传条幅420余条、宣传展板150余个,累计普法12万余人次,覆盖农户5万余户,普法宣传成效显著。

近年来,栾西先后荣获2016—2020年营口市普法先进个人、2018年度营口市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营口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营口市“八五”普法中期“十佳”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等称号。这些荣誉,是她勤奋工作的注脚;“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是她作为普法工作者的骄傲。

用心静待花绽放

营口市老边区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于萍一直担任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至今送走了九届毕业生。28年的教育生涯让她体会到:敬业奉献是为师之本,爱心责任是师德之魂。

2005年新学期,又送走一届毕业班后,学校再次委以重任,让于萍接手一个初三班。于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返校日,她讲了很多心里话:“很高兴能与在座54名同学组成一个新家。为了这个新家越来越好,我制定的‘家规’会很多。不过,要求大家做到的,我首先一定做到,全体同学可以监督我。希望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发扬光大。‘后妈’不好当,但我有信心当好,也希望同学们给我这个自信!”

其实,当时的于萍困难重重:丈夫工作忙,孩子才4岁,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家里的事就令她疲惫不堪。可于萍坚持与学生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早晨第一个到校。白天上完另一个班的英语课后,其余时间均“长”在班里。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她利用业余时间无偿辅导,平均下来每天至少多付出两个小时时间。她自掏腰包买辅导材料送给学生,让他们找到奋进的方向。一个月下来,班级月考成绩显著提高,英语单科成绩由原来的年级第6名上升至第1名。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于萍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小岳是2019届学生,自幼父亲故去,母亲体弱多病,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把他拉扯大。因家庭没有固定收入,小岳几度产生辍学念头。了解情况后,于萍找到小岳同学的班主任,委托其转交给小岳1000元钱,并把班级学生和自己朋友及往届学生家长共同捐献的4000多元钱和衣物一并转交给小岳。三年后,小岳以优异成绩考入营口市高级中学。又过了三年,小岳以优异成绩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14届的小哲同学成长在单亲家庭,父亲的溺爱让他有了许多不良习惯。于萍多次家访,鼓励小哲不断进步,用真诚感动了家长和孩子。后来,小哲的学习状态有了较大好转,作业按时交,上课注意力集中,成绩进步显著。

于萍说:“我将用自己的钟爱写下一生的承诺:做一个平凡的营养师,帮孩子们飞越大山蓄积力量;做一个平凡的导航员,为孩子们横渡大洋指引方向;做一个平凡的孩子王,和孩子们一起展翅飞翔!”

服务为民践初心

国家税务总局大石桥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办税服务厅的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助力企业发展工作中不断进取。

首次来到服务厅的办税人员,面对偌大的服务台,常常不知如何进行业务办理。导税台人员会主动上前,详细询问需求,为纳税人解答业务困惑与各类问题,仅2024年,全年受理咨询约4万人次。

在办税服务厅窗口,分局实行“老带新”培训模式,利用“夕课”进行业务培训。包括税法的讲授和最新优惠政策的分享研讨,每人分别授课分享学习内容,确保人人参与、人人提高,全年共计培训192次。面对新征收的水资源税,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对接局内职能科室,手把手为纳税人解决申报难题。

工作中,服务厅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乐于奉献,主动提供延时服务,耽搁午饭时间从不抱怨,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全年提供特别服务260余次。一次,一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前来办税,工作人员为其实行“免叫号、直接办、全程陪”的便利化服务,赢得纳税人赞扬。服务厅积极推行智能办税,全年在线互动合计903次。他们为远在外省的纳税人进行异地通办,完成异地税务注销、三方协议签订、重置个税密码等业务,大大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为需要联系他市税务机关的纳税人进行坐席邀请,完成三方协同办理;为不会独立操作的纳税人提供线上指导,方便纳税人足不出户完成操作。

在服务厅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税务总局大石桥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荣获2024年度营口市学雷锋优秀集体。

百姓健康我守护

营口市中心医院门诊部始终以“传承雷锋精神 守护人民健康”为宗旨,将学雷锋活动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开展志愿帮扶等举措,打造有温度、有担当的医疗窗口单位。

门诊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志愿服务”为抓手,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服务队”,设立“雷锋示范岗”,引导医护人员立足岗位学雷锋。依托“雷锋示范岗”季度考评体系,通过患者满意度、服务创新案例、应急响应时效等多维度考核,形成“月评星、季授旗、年表彰”的激励机制。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团+社区网格员”三级服务网络,开展“送医下乡”“健康大讲堂”等公益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普及急救知识,近三年,累计开展活动87场,惠及群众8千人次。

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就医咨询、诊疗预约、医保咨询、病历打印等10余项便民服务。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累计服务患者1.2万余人次。针对老年患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全程陪诊,解决“就医难”问题。

推行“互联网+医疗”模式,开通线上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减少患者排队时间。对自助挂号机进行全面升级,满足患者在机器上一次性完成预约挂号,缴费,检验报告打印,补打凭条等服务需求。安排志愿者现场指导操作,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门诊部还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疑难病例会诊、远程影像会诊等服务。2024年至今,承接远程会诊达50余例,让患者享受到跨地域的优质医疗服务,体现了雷锋式服务创新与科技时代的深度融合。

门诊部施行“一次挂号三日内复诊免挂号费”政策,极大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门诊部创新建立“3分钟急救响应圈”,在候诊区、走廊等关键点位设置12个急救站点,年均成功处置突发晕厥、心脏骤停等急症9例,抢救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

营口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将医者仁心融入日常服务,用行动诠释“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言。他们将持续深化学雷锋长效机制,为守护百姓健康、建设文明营口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