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颖 文/摄
在大石桥市镁都街道振兴社区,一个承载着民生温度的助老食堂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家”。自2023年11月17日正式营业以来,日均接待200人次用餐,累计服务超6万人次,不仅让辖区2300余位60岁以上老人吃上“暖心饭”,更以“公建民营”的创新运营模式让食堂持久“飘香”。在这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空间里,“明厨亮灶”的透明管理赢得群众信任,“暖心暖胃”的餐食让幸福升级,食堂烟火织就了社区治理的温暖底色。
大石桥市镁都街道振兴社区,位于蟠龙山脚下,临近大石桥火车站,现有居民6186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2380人,占比达40%,随着社区老年人口增多,为有效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的就餐问题,“助老食堂”建设迫在眉睫。
公建民营
香飘持久
2023年初,大石桥市政府将镁都街道振兴社区助老食堂建设纳入本年度重点工程,利用15万元配套资金改造振兴社区附属用房,建设助老食堂,同时在水、电、暖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通过竞标选定具备养老助餐资质的餐饮公司独立经营。明确政府补贴标准(60至69周岁卡存100元,卡内金额110元;70至79周岁卡存100元,卡内金额120元;80至89周岁卡存100元,卡内金额130元;90周岁卡存100元,卡内金额200元。)经过多方努力,社区整合各方资源,助老食堂于2023年11月17日正式营业。
“我们采取公建民营的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建设、社会力量运营的方式,使社区无需承担持续的运营成本和管理压力,同时借助市场化机制,激发了助老食堂的服务活力。”振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游这样说。由第三
方自主运营,按协议提供公益性助餐服务,社区负责监督,与第三方共同开发盈利点,是社区工作的重点。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助老食堂从运营初期的亏损到目前已实现了盈利,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让经营者更有干劲。
明厨亮灶
菜品丰富
3月25日上午11点,在振兴社区助老食堂,整洁明亮的餐厅里,飘散出浓浓的饭菜香,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自觉排队选餐。
“今天的溜肉段、西红柿炒鸡蛋、丸子汤……味道都不错,您看来点啥?”工作人员笑盈盈地问。老人们取餐后,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地边吃边拉家常。
“子女都去上班了,家里就剩我一个人,助老食堂套餐价格分为8元、10元、12元、15元四个档次,荤素搭配,好吃不贵,解决了我吃饭的大问题。”71岁的袁国复笑着说。
“我们采用了‘明厨亮灶’的操作方式,就餐者可以直接看到所有食材从加工、配料到烹饪的全过程。”助老食堂负责人告诉记者。食堂重点为辖区内常住老年人提供中、晚餐服务,每餐有40道菜品供大家选择。开业当日就有370多位老人预存餐费,办理了就餐优惠卡。如今,每日服务老年人达200多人次。
78岁的丁子瑞老人介绍,食堂菜品制作坚持少油、少盐、少辣的原则,每餐有三种主食可供选择,软硬适中,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妻子金福娟老人说:“这里菜品齐全,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也均衡。我们夫妇虽然一起来,但是各刷各的卡,想吃啥自己选,再也不用因口味不同而发愁,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共享食堂
老少皆宜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实践,我们得出经验,助老食堂想要长远发展,服务要多样化,运营要市场化。”周游说,助老食堂的
诚信经营,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在为辖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的同时,也对外营业。附近单位领导看到助老食堂价格优惠,菜品丰富,主动上门联系订餐事宜。目前,已有1个机关单位的午餐由助老食堂配送。
记者现场看到,有几名身着相同工作服的企业职工前来就餐,食堂工作人员与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从他们的交流中可看出,应是老顾客。
“王老师您今天来点什么?”工作人员边问边准备餐盒。
“老规矩,10元、15元套餐各一份。”
“好嘞。”工作人员动作麻利地将套餐装好。
周游表示,大石桥市人民武装部将要举行民兵训练活动,经社区积极争取,活动期间的午餐将由助老食堂提供。“我们积极协调各方需求,目的是让助老食堂多盈利,用收益回馈辖区内的老人。”
助老食堂经营者还主动提出,晚六点以后,向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和外卖小哥提供相应免费就餐的政策,通过这些群体口口相传,提升了助老食堂在群众中的口碑。
幸福升级
暖胃暖心
助老食堂的烟火气不仅满足了老人们的胃,更温暖着他们的心。针对辖区内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上门服务。52岁的李建忠是35名志愿者中的一员,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23年11月末,助老食堂刚刚开业不久,周游惦记着60岁的独居老人李宝善,他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社区安排志愿者李建忠给他送餐。年终岁尾,来助老食堂就餐的人很多,那天,李建忠将盒饭码放在保温箱里,最底层的那份软食套餐,是专门为李宝善准备的。
“剩菜?退钱!”
李宝善接过李建忠递来的盒饭,摸到盒饭边缘的饭粒时,生气地说:“这饭都凉透了,是不是剩的?”面对这突如其来
地质问,李建忠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当天下午,周游将餐卡余额兑换成现金来到他家。
“叔,您先消消气,这钱您收着,以后想吃啥随时喊我。”
周游并没有因为被李宝善误解,而停止对他关照。每逢助老食堂搞活动,制作元宵、粽子、饺子等美食,李建忠依然会给李宝善送去一份。
“老李大哥,今天食堂包三鲜馅饺子,您趁热赶快尝尝。”李建忠真诚的话语,感动了老人封闭已久的心扉。他打通电话:“周书记吗?是我错怪你们了……”
这个故事,只是助老食堂的一个温暖缩影。在这里,每一碗热汤都带着温度,每一句问候都藏着牵挂。正如周游常说的:“老人们要的不是施舍,是尊严;我们送的不是饭菜,是家的味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助老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采取人性化设计,为老年人配备高度适宜、带有扶手的餐椅,以及桌角带有镂空设计的餐桌,辅助老人安全起身、落座。食堂卫生间墙面安装扶手,台阶改为缓坡,处处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
据了解,助老食堂自开业以来,志愿者为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500多人次,运营商为周边企业单位提供送餐服务1.2万人次,承接各单位盒饭订餐6000多人次,累计服务6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