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六年级学生表现为啥差异化? 2025年04月08日

早上八点,某小学六年级教室的日光灯下已人影攒动。前排女生伏案默写古诗,后排男生却将水性笔拆成零件,金属弹簧“啪”地弹到过道——这是记者一周内走访几所学校毕业班时看到的差异现象。

一位六年级家长告诉记者:“我儿子每天回家说同桌总传纸条,可老师发来的视频里,他才是在橡皮上刻印章的人。”另一位家长则翻出手机相册,照片上是女儿工整标注的数学预习笔记,页脚却粘着半片从作业本撕下的涂鸦,“她说这是‘减压艺术’,我们也不敢多问。”

从“春笋冒尖”到“含羞草碰了才开”

与纪律分化同步显现的,是课堂参与的集体性收缩。一位班主任介绍,课堂上抛出需要思考、解释、论证的问题时,教室里空气会突然凝滞,四十多双眼睛不是盯着课本,就是左右瞟,似乎提出的问题与自己无关。直到老师点名,学生才会慢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五年级时他们抢答像春笋冒尖,现在倒像含羞草碰了才开。”班主任的比喻精准刻画了这种转变。在沉默之下,记者看到了暗流涌动。一位女学生的英语练习册中,关于“未来梦想”的作文被黑、红、蓝三色笔迹层层覆盖,末尾便笺条上工整写着语法请教。一位家长对比女儿四五年级“猫抓式”错题本与如今备注详尽的订正记录,坦言:“老师反映课堂不积极,但看笔记还可以,不知该喜还是忧”。也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对学习情况的回应越来越简短,常用“还行”“不知道”搪塞,导致家长难以掌握真实情况。一位家长无奈地说:“五年级时他还主动分享课堂上的事,现在问什么都不愿多说,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沟通。”

“六年级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取得一定成绩。”某校长告诉记者,他经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家长或者老师晒学生的钢琴十级证书、羽毛球比赛获奖奖牌、演讲比赛冲进决赛圈的视频等,“这是可喜的,但即便他们擅长的领域,当被问到是否愿意展示时,学生也会流露出不情愿的表情。”这位校长表示,不少班主任发现,升入六年级后,学生们更愿意“隐藏”自己了。

从“油头”到名牌球鞋

班主任们还发现,六年级学生的书包里常备折叠镜、小梳子。男生刻意卷起的裤脚下若隐若现的名牌标志,取代了昔日的卡通挂饰。一位班主任对比学生今昔照片:上学期还顶着“油头”的男生,如今用发胶打理出纹理;去年穿校服运动鞋的女生,现在会用彩色发绳搭配帆布鞋。“注重仪表本该欣喜,但花在学习上的心思却少了。有人开始敷衍作业,觉得‘小学知识太幼稚’。”一位老师忧心忡忡地展示某份抄袭作业——字迹工整得具有欺骗性,错的地方一模一样。她表示,“有些学生以前专注力很好,现在却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抄袭。他们似乎急于长大,却对初中生活充满不确定。”

本报记者 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