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主动上门,解决群众难心事。
仲属宁
新业主拿到新房钥匙就能拿到房产证;多年办不了房产证的居民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感动不已;二手房交易可以进行“带押过户”登记……近期,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赢得群众的好评和欢迎,更提升了窗口形象,优化了营商环境。
如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一样,年初以来,我市各窗口单位、职能部门以精准优质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更优更好营商环境,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之决战决胜助力。
前不久,来自外市的张超到我市办理不动产登记,办理手续时一直没操作成功。窗口里的工作人员发现后,站起来欠着身子,耐心地一边讲解一边教他操作,很快搞定。原本焦急的张超连声说:“谢谢!”离开时,还不忘给亲人发语音:“很顺利,放心。”
一句“放心”,道出了“脸好看、事好办”的内心感受。群众办事舒心,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细心观察与暖心帮助。优质的营商环境,往往由窗口单位的点滴有为之举锻造而来。
年初以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工作思路,从群众切实困难和需求出发,千方百计帮群众办好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难心事。对于信访、投诉等渠道反映的“不能办证”问题,中心同样不遗余力,建立了专门的处理机制,对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平台、各级巡视反馈、信访等渠道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分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专项予以化解。
精准服务,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难题,“一刀切”的服务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近期以来,我市各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心声,针对企业痛点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服务企业工作中,设立“企业专窗”,为企业设立“绿色通道”,安排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从政策咨询到业务办理,全程跟踪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和办理进度反馈。
各相关单位还与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让企业的诉求有渠道表达、有部门回应、有方案解决,使企业切实感受到“雪中送炭” 的温暖与“雨中打伞”的贴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千方百计给各类主体营造无忧无扰、踏实干事的氛围,方能更好释放发展的活力潜力。
实现环境之优,很难一蹴而就,少不了循序渐进。从具体做法到有效机制,从局部改善到整体向好,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前不久,市委书记姚华明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开放团组活动,并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时说:“这几年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只有营造出稳定、公开、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才能一沾雨露就发芽,一沐阳光就成长。”
工作准星不断聚焦,服务标准持续优化。我市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下功夫,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没有止境、只有更好。